本科创新基金项目定向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计算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定向井,管柱,扭矩,申报,基金项目
本科创新基金项目定向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计算申报书 本文简介:编号: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申请书项目名称:定向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计算项目负责人:申报日期:类别:t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制一、基本信息项目摘要:(限400字以内)定向井钻井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之
本科创新基金项目定向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计算申报书 本文内容:
编号:
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
申请书
项目名称:
定向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计算
项目负责人:
申报日期:
类别:
t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
科技发明制作
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制
一、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限400字以内)
定向井钻井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由于定向井能够绕过障碍物和提高油气采收率,通常被海上石油钻探或高山,城镇,湖泊等地区钻探广泛采用。但是定向钻井应用的关键障碍是摩阻扭矩的存在,过大的摩擦阻力使钻头加压、套管下入困难,因此摩阻扭矩对定向井的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机械钻速及套管的下入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定向钻井的风险。本课题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于井下实际的定向井摩阻扭矩计算模型和考虑定向井摩阻扭矩的钻柱屈曲计算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摩阻扭矩模型在井眼轨道设计、钻柱优化设计、漂浮下套管分析、摩阻扭矩的实时监测分析、以及井眼环空净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三、经费预算
经费用途
金
额
备注
测试/计算/分析费
1000
主要用于数值模拟的计算工作
会议/差旅费
300
调研、市场采集与学习交流
文献/资料费
500
购买相关书籍,打印复印相关文献资料
实验耗料费
200
软件购买安装
仪器设备使用费
100
计算机的使用
其他
400
注册文件的购买,联系发表研究论文
合计
2500
进行研究的总共费用
四、申请报告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
项目的立项依据
1.1
研究定向井摩阻扭矩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海上油田的勘探向滩海和深海的发展,定向井由于其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被油田所采用。然而由于套管与管柱的摩阻和扭矩的问题使得井眼轨迹的偏离和管柱与套管的磨损使得钻井出现了一些困难。尽管国内外专家对摩阻扭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建立了不少的数学模型,但这些模型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有所欠缺。对于摩阻和扭矩的计算,有些方程都是以滑动摩擦产生的摩阻和扭矩为假设,取管柱微元段作为增量方程计算,可能存在一定的欠妥,因此以三种弯曲井段导出的微分方程为基础,对假设的井斜角θ和方位角α没有同时变化的理论公式和近似公式一代数方程导出,将其增量方程变为微分方程,从而推导出摩阻扭矩的计算方程的方法有着一定的意义。
1.2
定向井摩阻扭矩研究现状
1.2.1
定向井研究现状
定向井作为较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已经被各油田广泛采用。在国外,技术发展比较早而且渐趋于成熟。在我国,定向井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4年打成了江汉第一口江油陆采的定向井—黄36井(红旗码头),目前国内定向钻井技术已为成规技术。和国外相比主要差距在于仪器装备落后,技术人员奇缺。
1.2.2
国外摩阻扭矩研究现状
约翰西克(Johansick)在1983年首次对全井钻柱受力进行了研究,开始了对管柱摩阻与扭矩研究的起步。
Sheppard等人在1986年将摩阻扭矩理论用于井眼轨道设计,研究了井眼轨道形状对拉力、扭矩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悬链线轨道能减少扭矩和拉力。在轴向力计算时,他们强调应考虑钻井液内外压差对轴向力的修正作用。
Maida等人对拉力、扭矩进行了平面和空间的分析,建立了应用于现场的二维和三维的数学模型。他建立的二维模型如下,运动速度对摩擦系数进行分解,用以模拟钻柱周向运动和轴向位移对扭矩和摩阻的影响。
1.2.3
国内摩阻扭矩研究状况
在国内张建群教授于1989年最先给出了定向井中摩阻力的计算模型,其特点是在约翰两克(Johansick)模型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细化,井对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韩志勇教授于1993年对定向井摩阻扭矩计算进行了总结,建立了自己的二维和三维摩阻模型,最大特点是对增斜段,可以判断钻柱是与上井壁还是与下井壁接触。并重新推导了弯曲井眼中钻柱受力微分方程。
2.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摩阻扭矩的研究现状,对定向井摩阻扭矩问题从模型建立、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摩阻扭矩具体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定向井钻井特点,以及钻柱结构和钻柱所处的不同位置,建立适合于定向井摩阻扭矩分析的综合力学模型;
2)
分析目前已有的钻柱屈曲计算模式和计算公式,建立适合于定向井摩阻扭矩力学分析的钻柱屈曲计算模式;
3)
分析摩阻扭矩的具体应用,探讨摩阻扭矩模型在井眼轨道设计、钻柱优化设计、漂浮下套管分析、摩阻扭矩的实时监测分析、以及井眼环空净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
关键问题在于理解钻柱屈曲影响,于定向井钻井的特殊性,摩阻的作用往往使得钻柱受压产生屈曲,屈曲的钻柱又将进一步的增大摩阻,定向井中钻柱的屈曲不可避免,因此研究钻柱的屈曲问题非常重要。根据屈曲的形态钻柱的屈曲可分为正弦屈曲和螺旋屈曲,诸多文献都给出了钻柱屈曲的计算公式。钻柱的屈曲对摩阻和扭矩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垂直井段和倾斜井段,Wu
Jiang博士建立了螺旋弯曲后的轴向载荷的微分方程,根据不同的井眼条件对上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轴向载荷计算公式。正弦屈曲很易发生,正弦屈曲对摩阻扭矩的影响不大,而螺旋屈曲将很大程度地增加侧向载荷,从而增大摩阻和扭矩,当井斜较大时,螺旋屈曲不易发生,反而在井斜较小或直井中螺旋屈曲是很容易发生的。
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2.1
钻柱单元体摩擦力的计算钻柱单元体摩擦力的计算
在钻井作业中,钻柱与井壁的摩擦力分布于整个钻柱上,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钩载荷和扭矩载荷的变化上,为了便于分析,将整个钻柱分为若干单元段,通过每一个单元杆件进行受力分析,再叠加,从而求得结果。一般情况下,钻柱表面某点的运动实际就是一种复杂的螺旋运动。在弯曲井段中,取一钻柱单元,如图一所示,V
为钻柱表面某点的绝对速度,Vt
为钻柱表面某点的轴向速度,即钻进速度,Vn
为钻柱表面某点的周向速度,与转速有关。Ff
为钻柱表面的摩擦力,Ft
为钻柱表面沿轴向摩擦力分量,Fn
为钻柱表面沿周向摩擦力分量。
其中,f
为摩擦系数,N
为钻柱与井壁间的挤压力。
当是动力钻具钻进时,钻柱不转动,钻柱轴向
摩擦力即是总摩擦力F=
f·
N
t
。
2.2.2
钻柱单元体轴向力和扭矩的计算
在弯曲井段中,取一钻柱单元ds
长度,位于空
间一斜平面上,如图二所示。其中,N
为钻柱与井壁间的挤压力;单位长度钻柱在钻井液中的重为Wg;T
为钻柱单元一端部的轴向力;M
为钻柱单元一端部的扭矩;θ
和φ
分别是井斜角和方位角;r和R
分别是钻柱半径和该微段的曲率半径。根据受力分析,并略去高阶无穷小量进行化简,可得
为研究方便,作如下假设:井斜角和方位角没有同时变化;钻柱全长与井壁接触,并接触摩阻系数为常数;钻柱不发生失稳弯曲。因此,钻柱单元在侧弯段处,方位角为常量,即△φ=0;在组合弯段处,井斜角为常量,即△θ=0;在悬链井段处,方位角和井斜角均为常量,即△φ=△θ=0。将(3)~(5)式分段写成微分形式,则:在侧弯段处(△φ=0)
在组合弯管处△θ=0,化简得:
在悬链井段处(△φ=△θ=0),化简得
根据实际井眼轨迹条件,将由方程(6)~(11)组成的微分方程组分段进行有限差分变化,考虑钻柱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边界条件,即可应用数值方法对所得到的方程组求解。从而可以得到钻柱的轴力及横向支撑力沿钻柱长度的分布规律,进而可以求得地面大钩拉力及转盘扭矩。
2.3
技术路线流程图
国内定向井管柱摩阻与扭矩场数据收集
明确摩阻与扭矩机理
分析摩阻与扭矩原因
开展井管柱摩阻与扭矩测试
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诊断
测试曲线解释
管柱摩阻与扭矩变化规律预测
建立定向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计算模型
撰写研究报告
理论研究
建立定向井管柱数学模型
管柱摩阻与扭矩实验测试
国外大位移井管柱摩阻与扭矩资料收集
修正
3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结合摩阻扭矩的研究现状,为提高定向井摩阻扭矩的预测和计算精度,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或创新设计:
1)
基本力学模型的改进。由于钻柱由多段不同的钻具组成,而不同的井眼段的井斜参数和曲率不同,使得单一的模型难以描述钻柱在井眼中的受力状况,需要对定向井中的钻柱受力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
2)
建立适合定向井摩阻扭矩分析的管柱屈曲计算模式。目前几乎所有的管柱屈曲计算公式都是基于两端铰支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而摩阻扭矩分析中,受压计算单元杆柱的两端受有弯矩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两端弹性铰支下的管柱屈曲计算模式。
3)
定向井稳斜井段的摩阻扭矩计算。稳斜井段的摩阻扭矩是定向井摩阻扭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稳斜井段的摩阻扭矩计算认识不足,过去采用修正摩阻系数的办法,未能从本质上解决,造成摩阻扭矩计算有时准确,有时不准确。为了解决稳斜井段的摩阻扭矩计算问题,需要研究运动状态对摩阻扭矩的影响。这也是需要论文进行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4
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4.1
研究计划
(1)写申请书(2010.6)。
(2)查找学习关于定向钻井摩阻、扭矩相关资料。(2010.7-2010.8)。
(3)了解、掌握钻井技术,扭矩技术,摩阻技术的知识(2010.9-2010.10)。
(4)练习VB软件,将其充分应用于数值模拟
(
2010.11-2010.12)。
(5)将资料与计算机充分结合,以数值模拟得出此次研究的最终结果(2011.1-2011.3)。
(6)撰写论文以及修改
(2010.4-2010.6)。
4.2
预期研究结果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5
参考文献
[1]
三牧敏太郎,申学义,定向井的摩阻与扭矩解析计算分析J,国外油田工程,2010,17(10),18-25
[2]
李田军
,基于全井钻柱系统的力学摩阻扭矩分析J
CNKI
[3]
白加址,苏义脑
井斜控制理论
[4]
韩志勇,井眼内钻柱摩阻的二维和两维模型的研究,石油大学学报,1993年第17卷增刊。
[5]
赵洪激,水平井钻柱摩擦力的计算,41汕钻采工艺,1995年第17卷第3期
[6]
王建军,张绍槐,狄勤丰,赵业荣,水平井钻柱接触冷擦阴力解析分析,
[7]
郭峰,吕英民,水平井钻柱摩阻力儿何非线性分析研究,石油钻采工艺,1994年第18卷第2期。
[8]M.L.Payne
etc.
Advanced
Torque-and-Drag
Considerations
in
Extended-Reach
Wells,SPE
[9]J.G.Boulet
and
J.A.Shepherd
and
J.Batham
and
L.R.Elliot,Improve
[10]张祖兴主编,国外水平井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石汕天然气总公司情报研究所。
[11]董圣昌,大位移井摩阻分析及钻柱强度评价.西南石油学院硕士毕业论文,1997年
(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1、
工作基础
关于石油工程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知识。部分国外油田、气田针对定向钻井扭矩与摩阻研究已取得的一些成果,大量相关的专家、学者发表的研究文献,学习相关数值模拟软件,优秀的导师指导以及相关知识的运用。
2、
工作条件
图书馆大量书籍,石油工程专业教材,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教程,VB软件,网络资源,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使用。学校实验室提供了研究的方案的具体方法,按照预先的方案进行试验,得到可靠的预期目标。
3、
完成基金项目情况
无
申请者:
篇2:自主创新本科生项目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申报书
自主创新本科生项目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自主创新,本科生,火灾,技术研究,探测
自主创新本科生项目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申报书 本文简介: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1.1项目背景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生命财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高层建筑和大型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许多角落,由于人口的密集,财产的集中,其消防安全问题
自主创新本科生项目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申报书 本文内容:
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1.1项目背景
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生命财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是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高层建筑和大型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许多角落,由于人口的密集,财产的集中,其消防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设计和预警系统的不完善,近年来国内特大火灾事故仍时有发生,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仓库“火烧连营”,2014年1月11日香格里拉古城“付之一炬”,湖南常德市批发市场“12·21”特大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使得大家更加认识到,构建完备的火灾预警系统迫在眉睫。对于伴随中部崛起而快速发展的武汉市来说,大型物流仓库、会展展馆、商场影院以及拥有世界最多学生的武汉各大高校等防火重点单位,一旦发生火灾,只有在第一时间预警并及时扑灭火灾才能尽最大可能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损失。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一个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因此,研制火灾预警系统,对火灾进行实时有效监控,把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是火灾防治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然而现在火灾探测技术的误报率较高,因此迫切需要在火灾探测技术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1.1传统火灾探测方法
1847年美国牙科医生Chmmjne和缅因大学教授Famnr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城镇火灾报警的发送装置,1890年英国研制成功了第一个感温式火灾探测器,国外已经有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技术的研究。传统火灾探测方法中最常用的有两大类,即感温探测和感烟探测。利用感温或感烟探头,提取温度或烟雾信号,利用简单的算法来判断有无火灾的发生。相对于感温探测而言,感烟探测有利于较早发现火警,所以在传统火灾监控系统中,感烟探测器的使用占绝大多数。传统火灾探测系统结构简单并易于实现,所以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无论感温还是感烟监控系统,都难以做到火灾的早期预报。另外在大空间环境下(如商场、仓库等),由于感温感烟探头的参数受到限制,误报率比较高。此外,感温感烟探头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从而不适于在较恶劣(潮湿、多粉尘)的环境下使用。因此这些探测系统的性能还不能满足大空间火灾探测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火灾探测方法。
1.1.2基于图像处理的火灾预警技术的研究背景
传统的火灾预警系统一般基于红外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但在室外仓库和大型室内仓库等大空间场合的火灾预警中,上述传感器信号变得十分微弱,即使是高精度的传感器也会由于种种干扰噪声而无法工作.为解决此类场合的火灾报警问题,国外某些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提出用紫外波段的图像传感器进行中远距离的火焰检测,并推出了相应产品,但这类系统并不具有自动识别的功能,模块也不具有可重构性,而且火焰的识别方法简单,识别误报率较高。[1]
基于图像处理的火灾预警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制而成的火灾自动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普通视频影像进行处理实现火灾自动报警的功能。火灾图像探测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新型火灾探测方法。它利用摄像头对现场进行监视,同时对摄得的连续图像由图像采集卡转换为数字图像输入计算机,不断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通过早期火灾火焰的形体变化特征来探测火灾.目前国内外对这种新的火灾探测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火灾中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典型不稳定过程。由于可燃物、几何条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火灾过程要比一般动力装置中的燃烧过程更为复杂。同时,火灾现场存在各种干扰因素,如阳光、照明灯等。图像型火灾探测方法立足于早期火灾火焰的基本特性,可以排除各种干扰,使火灾探测快速、可靠。[2]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这种新的火灾探测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文献[3]和文献[4]提出了一种“视频火灾探测”方法,利用多个温敏探头将火灾现场的温度幅度和分布信息转化为灰度信息,用黑白摄像头采集灰度信息进行处理,实现火灾的定位并可计算出火灾的热释放速率。文献[5]提出基于火灾发生概率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烟气模式分类的思想,利用烟气自身多参数特征的特点,形成了多参数特征的火灾图像探测方法。文献[6]对早期火灾烟雾的颜色特性和形体变化特性作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一种彩色图像的烟雾的检测算法,并用常规的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完整的火灾图像探测系统。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外各大公司和科研机构的火灾探测技术也相应的快速发展,例如,Bosque公司的BSDS系统采用红外和普通摄像机的双波段监控,在准确识别森林火灾的同时还可以区别其他现象的干扰,误报率很低。在大空间火灾监控方面有sIL公司和MganxoElecrtic公司联合开发的用于电站火灾监控的VSD一8系统。该系统以视频运动检测软件为主体,使用了各种滤波器技术,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该系统可以用来对电站内的火灾进行监控。在自动灭火方面,国际上并未有知名产品出现。我国在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相对较晚一些,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这方面的研制开发。但发展十分迅速,现在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对火灾探测和自动灭火的研究目前以中国科技大学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7][8][9](标红的位置还需要继续查找文献补充引用)做得比较领先。该实验室研制的LA一100型双波段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探测和自动灭火系统通过了有关方面的验收,并已转化成产品。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都在火灾探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些改进算法[0l][l-][l2]。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研制出令人满意的系统,还存在火灾误报率较高,自动灭火算法误差很大的问题,实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1.2研究意义
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和用火用电的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等多种原因导致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各种能源的广泛开发,人口和物质财富趋于集中,火灾的发生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大的损失。因此,火灾预防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项课题。同时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火灾报警系统也就成为现代建筑中很常见的设施,以往的火灾报警器往往是内置―种传感器针对火焰的烟雾、气体等某—种特性进行检测。这种探测器不能将火灾信号和香烟、厨房烟等非少灾信号区分,常常出现漏报、误报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己经成功地利用大量的点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来保护众多的建筑。但由于上述大空间及地下建筑的特殊性,普通的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无法迅速采集火灾发出的烟温变化信息,因此难以满足早期探测并预报此类建筑火灾的要求。因此,大空间与地下建筑的火灾探测问题也是目前国际消防界火灾探测报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我国大空间与地下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为适应此类建筑对火灾探测报警技术提出的特殊要求,迫切需要研究和生产适应性强、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新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而图像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在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火灾火焰的图像特性的现有系统,往往只是根据火焰图形的一些单一形态特征作为模式识别的判据,往往由于选取特征单一,算法相对复杂,造成误判率高,不能实时处理等缺点。
(1)针对现有图像型火灾探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尝试实现一种能真正适用于大空间的火灾安全监控系统。
(2)在图像获取手段上引入全方位视觉,在图像的分析、理解和信息加工上引入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进行系统设计,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集动态图像理解和多特征融合于一体,实现对早期火灾的智能探测。
(3)该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具有较低的误报率、较高的准确率,可应用在大空间的火灾安全监控,例如仓库、地下车库、隧道等,解决了现有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监控范围小、实时处理差、实现算法相对复杂、对环境依赖性强等不足,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2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项目研究目标
本项目主要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火灾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现有的图像型火灾探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火灾过程中提取适当的特征作为探测识别火灾的参数,能够利用釆集到的图像信息自动识别火灾并提取出火灾信息,从而能够尽早的自动探测到火灾并发出火灾警报,以保证有足够的抢救或逃生的时间,使火灾损害减到最低程度。
该系统完善了国内外其他相同研究领域的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光线、信号传输、摄像机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所获得的含有大量噪音的图像,以及质量比较差的问题,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获得清晰的目标,提高抗干扰性,以实现对图像的深入理解。同时从火灾过程中提取多个的特征作为探测识别火灾的参数,提高精确性,从而能够尽早地自动探测到火灾并发出火灾警报。
2.2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图像采集
火灾自动检测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判断是否起火,所以如何实时获取图像数据便成为此系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前提。图像采集的软件很多,且功能已十分完善,但都无法完全满足我们动态测量的要求,为了对火焰形态特征和颜色特征做比较充分的研究,因此我们计划结合openCV对视频采集进行开发,做出特点专一、实用性较高的视频采集软件。
(2)对图像的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图像中无关的信息,恢复有用的真实信息,增强有关信息的可检测性和最大限度地简化数据,从而改进特征抽取、图像分割、匹配和识别的可靠性。预处理过程一般有数字化、几何变换、归一化、平滑、复原和增强等步骤。
本项目对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方图变换方法增加图像灰度动态范围,也增加图像的对比图,同时也增加图像的可视粒度。采用值滤波方法对火焰图像进行平滑处理,能较好的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同时增强图片对比度来增强原图的各部分反差。
(3)对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创新
运动检测就是计算机对视频流中的动态目标提取出来,目前,已有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按照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三类:帧间差分法、背景减除法和光流法。三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火灾视频监视的场景中,常常伴有非常复杂的干扰源,例如运动的非火焰光源、阴影等,他们也会在图像中表现为像素数值的变化,为图像检测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想结合火灾现场实际,基于多个特征进行算法创新,使得算法高效,为多目标跟踪奠定基础。
(4)利用实验构建颜色特征模型
火焰的颜色特征可以采用RGB三分量差值的直方图强加、HIS的线性组合、YUvYUV
颜色模型颜色直方图、颜色矩来表示。在图像处理方面更多的是采用RGB颜色模型,本项目中计划通过对大量火焰图像的研究和火焰图像与其它发光体图像的比较,用统计的方法,找到了适用于火焰图像的精准色彩空间模型。
(5)火焰的特征提取
火焰的特征有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种形式。火灾火焰的静态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及形状,火灾火焰的动态特征包括:面积变化、边缘变化、形体变化、闪动规律、分层变化、整体移动及烟雾等特性。
本项目计划针对静态特征主要分析了火焰的颜色特性,针对动态特征分析了面积变化和边缘变化,并将这些特征作为识别火灾的特征参数。
同时与一些容易形成干扰的因素进行比对,通过对其图像特征的分析选取一个综合的判定方案,得到一个准确的、抗干扰性强的识别系统。
3项目研究的实施方案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项目研究的实施方案
本次研究的设想是在vc6.0VC
6.0版本太老且不适合设备无关的图像开发-》Visual
C++
和openCVOpenCV
下对摄像头采集进行二次开发,完成对图像的采集。之后对图片进行预处理,例如,对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方图变换方法增加图像灰度动态范围,采用中值滤波方法对火焰图像进行平滑处理等。
之后对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本项目特点创新出高效、实施的检测算法;通过对大量火焰图像的研究和火焰图像与其它发光体图像的比较,找到适用于火焰图像的色彩空间,构建RGB色彩空间模型。
针对图像静态特征主要分析火焰的颜色特性,针对动态特征分析面积变化和边缘变化,研究提取该特征参数的现有算法并适当改进,将这些特征作为识别火灾的特征参数。最终通过对其图像特征的分析,构建一个综合的判定方案得到一个准确的、抗干扰性强的识别系统。
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2.1技术流程图此流程图似乎看不到多少新意
3.2.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获取图像
图像采集的软件很多,且功能已十分完善,但都无法完全满足我们动态测量的要求,为了对火焰形态特征和颜色特征做比较充分的研究,因此我们计划结合openCV对视频采集进行开发,做出特点专一、实用性较高的视频采集软件。
(2)图像预处理
本项目对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方图变换方法增加图像灰度动态范围,也增加图像的对比图,同时也增加图像的可视粒度。采用中值滤波法对火焰图像进行平滑处理,能较好的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同时增强图片对比度来增强原图的各部分反差。
(3)运动目标检测
关于对运动目标的检测是本次项目的重点之一,目前,已有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按照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三类:帧间差分法、背景减除法和光流法。因此我们想结合火灾现场实际,基于多个特征进行算法创新,使得算法高效,为多目标跟踪奠定基础。
(4)颜色检测
构建颜色空间模型是本次项目的又一个重点,本项目中计划通过对大量火焰图像的研究和火焰图像与其它发光体图像的比较,用统计的方法,找到了此处不要用完成时态
适用于火焰图像的精准色彩空间模型。
(5)火灾可疑区域精确提取
运动区域与色彩检测区域重叠产生可疑火灾区,此时火灾区较粗糙,需进一步精确提取,此时利用连通区域的各类判定算法,进行综合筛选,得到火灾区域的精准位置信息。
(6)动态特征提取
本项目计划针对静态特征主要分析了火焰的颜色特性,针对动态特征分析了面积变化和边缘变化,并将这些特征作为识别火灾的特征参数,同时与一些容易形成干扰的因素进行比对。在提取特征时,重点在算法的选取上,要确保算法的高效性与实时性。
(7)多目标跟踪
基于运动目标检测、颜色检测及动态特征的提取,同时在算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最终要实现火灾预警并多目标跟踪。
4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主要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火灾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先通过摄像头获取视频资源,再通过现有的视频转换算法转化为图像格式,再通过图像预处理,获得清晰的特点突出的图像,在通过火焰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进行火焰识别,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再进行报警并进行多着火点目标跟踪。通过图像识别来,预判报警火灾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各有缺陷。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觉得通过研究参考文献和资料,完善和优化算法,来创新实现我们的项目目标是极为可行的。在学校的支持和专业的老师指导下,我们有信心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并且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均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学习和阅读过大量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并都处于高度的思维活跃期,为申请本次项目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研究环境也已具备部分相应条件。因此,我们分析认为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经验,完善研究环境,适当增强物质条件,项目负责人及其成员可以胜任研究任务。
5项目的创新之处(50字以内)
(1)在视频采集中,基于openCVOpenCV
开发一个特点专一这一条似乎难以成为创新点,是否再斟酌一下其它提法?
、实用性较强的视频采集软件。
(2)比较现有的目标运动检测算法优劣,结合本项目火焰检测特点,提出全新的实时检测算法,以此为基础实现多目标跟踪。
(3)构建颜色空间模型时,用实验统计的方法,对大量实验中的火焰色彩进行分类统计,构建精准专一的颜色空间。最好指出与现有方法有何不同,方能使“创新”更令人信服
6项目预期成果
(1)做出一套完整的建议去掉“完整的”,改为“实现……系统原型”
基于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的火灾预警系统。
(2)对创新的算法及方案进行整理,发表论文1-2篇建议改为:“对创新成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发表1-2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
参考文献
[1]王爱民.图像分割研究综述测试技术,(2000)5:1-6
[2]孙丽华,刘力辉,冉海潮.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2:36-39
[3]R.F.Richards,B.N.Murk,O.A;Plumb.Fire
Detection,Location
and
Heat
Release
Rate
Through
Inverse
Problem
Solution.Part
h
Theory[J].Fire
Safety
Journal,1
997,28:323~350.
[4]R.KRiehards,R.T.Ribail,A.W.Bakkom,O.A.Plumb.Fire
Detection,Location
and
Heat
Release
Rate
Through
Inverse
Problem
Solution.Part
Ih
Experiment[J].Fire
Safety
Journal,1997,28(4):351-378.
[5]冉海潮.火灾图像的模糊识别探测方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1,9(15):102--104.
[6]CHEN
Thou-ho,YIN
Yen-hui,HUANG
Ski—feng.The
Smoke
Detection
for
Early
Fire-Alarming
System
Base
on
Video
Process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ire
Safety
Journal,Japan,2006:427~430.
[7]卢成杰、吴龙标、宋卫国.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火灾图像探测方法.火灾科学.1999.7.8(3);49-56
篇3: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资源共享,申报,职业院校,精品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 本文简介:附件: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申报学校: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名称:导游带团所属专业大类名称:旅游大类所属专业类名称:旅游管理所属专业名称及代码:旅游管理640101课程负责人:张志宇课程主要成员(限4人):课程网址:填报日期:山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制二〇一三年六月填写要求一、以wo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 本文内容:
附件: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
申
报
学
校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名
称:
导游带团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旅游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
旅游管理
所属专业名称及代码:
旅游管理
640101
课
程
负
责
人:
张
志
宇
课程主要成员(限4人):
课
程
网
址
:
填
报
日
期
:
山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制
二〇一三年六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原课程负责人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学
位
职业资格证书
现课程负责人
张志宇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6.3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学
位
职业资格证书
导游口试评委
所在院系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通信地址(邮编)
山西太原民航南路26号
030031
教学与技术专长
旅游
地理
工作简历
(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987.7—至今,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近三年承担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项);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成果)(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技术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含兼职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证书
专业
领域
在教学中承担的
工作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签字
张志宇
女
1966.3
副教授
导游口试评委
旅游
主讲教师
葛建军
男
1975.7
讲师
中级导游证
旅游管理
主讲教师
王
枫
女
1966.3
副教授
高级餐厅服务员
旅游
郑
许
课程团队整体素质
及青年教师培养
课程团队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及职业资格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优秀教育技术骨干配置、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教学改革与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作用: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门技术核心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
主要就业岗位
接待
计调
导游
外联
导游带团
在旅游管理专业“接待、计调、导游、外联”四个核心岗位培养目标中,导游带团对应导游这一核心岗位,按照工作流程设计,通过导游带团活动的示范和演练,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从事导游工作所具备的带团能力和在实际带团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效率、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通过对我省导游岗位的调研,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职业教育经验,认真领会高等职业院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要求,结合《导游带团》课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该课程的设计依据、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等课程建设基本理念:
依据一:教育厅2012年10月发布的《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晋教高〔2012〕18号。即高等职业院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设计基础,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学规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反映学校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
《导游带团》课程的设计以导游岗位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不断推进和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努力提高导游人才职业能力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课程力求分析模拟导游在带团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完成,提升学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就业上岗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尽快进入角色,做好工作。
依据二:《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三:国家和学院有关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文件。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按照导游工作过程,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设计基础,涵盖导游带团活动的全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模式为:项目
→
任务
→
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的设计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把课程建设的过程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过程。
《导游带团》课程的开发由我们与山西国中旅国际旅行社、山西荣国旅国际旅游公司、乔家大院景区联合开发,通过企业专家研讨会,进行导游岗位职业分析,形成实际工作任务;按照任务的相似性和复杂程度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标准和行动领域;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其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根据现场模拟导游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任务。
3、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作用
《导游带团》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对应的是导游这一就业岗位,该课程的建设和讲授旨在缩短学生在岗位上的适应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导游带团》课程的建设可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和企业的需要,为地方经济服务。
4.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等:
1、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积极探索和建立“工学结合、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将“工学结合、职业导向;以能力为目标,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现代导游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进行设置,通过分析导游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
核心工作岗位
岗位描述
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
导游
1、向导
2、讲解
3、协调落实游览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
4、处理突发问题
5、处理游客个别要求
6、耐心解答游客问询
7、游客意见反馈
8、协助计调完善产品线路的设计
1.导游辨别方向、认路、记路能力;
2.导游的表达和讲解能力;
3.导游服务和协调、组织能力;
4.导游的应变能力;
5.
旅游活动的计划与落实能力;
6.旅游活动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
专业能力与知识目标
课程内容
1:
接团准备
6
1.能力目标
(1)职业形象准备能力
(2)服务语言能力
(3)分析游客行程能力
(4)分析游客构成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接团程序
(2)掌握接团前注意事项
任务:
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旅游团、不同接团地点等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学会分析旅游团基本情况,做好相关物品准备。
内容:
(1)熟悉接团前准备工作及程序
(2)职业形象及心理准备
(3)分析旅游行程
(4)分析游客构成
(5)模拟训练
(6)填写实训报告
(7)考核评价
(8)阶段性总结,调整工作计划
2:
迎接服务
24
1.能力目标
(1)迎接准备工作物品票据的准备能力
(2)接站用品的使用能力
(3)与团队的联络确认能力
(4)认找团队能力
(5)处理空漏错接事故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迎接准备工作的作要求
(2)掌握迎接、认找过程中的工作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3)熟知熟知漏、错、空接的处理程序,并能做出有效预防
任务:让学生熟悉迎接服务的程序及注意事项;掌握旅游团认找的方法及问题处理能力。
内容:
(1)熟悉迎接服务程序
(2)工作物品的准备及使用
(3)联络确认工作及注意事项
(4)站点迎候服务
(5)清点人数及行李
(6)错漏空接处理方法
(7)学生训练、教师巡查
(8)填写实训报告
(9)考核评价
(10)阶段性总结,调整工作计划
3:
讲解服务
26
1.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欢迎词、欢送词的组织和表达
(2)掌握沿途讲解、景点讲解服务的内容及技巧
(3)熟练运用导游讲解方法的能力
(4)展示导游旅途才艺能力
2.知识目标
(1)欢迎、欢送词的基本内容
(2)讲解服务的内涵
任务:让学生掌握欢迎、欢送词的基本内容;掌握讲解服务技巧,展示旅途才艺。
内容:
(1)熟悉欢迎、欢送词表达要点
(2)掌握沿途及景点讲解技巧
(3)讲解练习
(4)室内模拟讲解
(5)部分景点实地演练
(6)填写实训报告
(7)考核评价
(8)阶段性总结,调整工作计划
4:
生活服务
28
1.能力目标
(1)对住店、用餐、娱乐、购物、交通、急救护理六项服务流程规范操作能力
(2)处理问题能力
(3)把握生活服务细节能力
2.知识目标
(1)生活服务规范流程
(2)问题处理原则及要求
任务:让学生掌握住店、用餐、娱乐、购物、交通、急救护理六项服务流程及规范操作能力;熟练应用问题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内容:
(1)六项服务的流程
(2)问题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3)案例分析
(4)学生训练、教师巡查
(5)填写实训报告
(6)考核评价
(7)阶段性总结,调整工作计划
5:
送别服务
12
1.能力目标
(1)离店服务能力
(2)送站服务能力
(3)问题处理能力
2.知识目标
(1)送别服务基本程序
(2)送别时注意事项
(3)问题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任务:让学生掌握送别服务程序及注意事项;掌握离店、送站能力;学会处理问题能力。
内容:
(1)会为游客提供送别服务
(2)做好送别前的准备工作,并为其提供离店服务和离站服务
(3)问题处理方法
(4)学生训练、教师巡查
(5)填写实训报告
(6)考核评价
(7)阶段性总结,调整工作计划
6:
后续工作
1.能力目标
(1)财务结帐能力
(2)处理投诉能力
(3)工作日志填写能力
2.知识目标
(1)旅游结算清单的填写要求
(2)导游处理投诉流程
任务:让学生掌握带团结束后的工作要求;掌握基本的单据的填写;学会投诉的处理原则及方式。
内容:
(1)熟悉各种结算清单的填写要求
(2)掌握工作日志的填写要求
(3)处理投诉的方式方法
(4)学生训练、教师巡查
(5)填写实训报告
(6)考核评价
(7)阶段性总结,调整工作计划
合计课时:72
3、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总结归纳本课程主要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如下:
聘请行业专家围绕生产一线岗位任务及岗位能力,按项目课程组织课程内容,融知识、技能、技术及态度为一体,按项目单元设计项目情境教学模式;
把基本专业知识与行业标准、岗位要求深度融合,按照导游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设计情境教学模式;
利用我院现有校内实训设施,分层次设计仿真现场教学模式;
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校企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情况是高考成绩居于中低段水平,缺乏自我调控能力、稳定性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但他们也具备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等优点。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设计了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1)充分借助导游模拟室,加强学生的仿真练习。
2)利用语音室,纠正学生讲解中存在的发音、表达等问题。
3)形体室成为改善学生讲解动作、进行姿态训练的最佳场所。
4)学院的教工接送车(大巴)是学生带团中沿途讲解训练一个重要实习场所。
5)校史室的讲解不仅让来访客人了解我院的历史,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积累了带团经验。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校外实训基地有:山西红马国际旅行社、山西国中旅国际旅行社、乔家大院、山西荣国旅旅游公司等,与这些单位签订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在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学生,共同评定学生的实训成绩。为了使校外实训顺利开展,明确学校和实训基地的权利与义务,双方签订了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协议,严格按照此协议执行,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目前,各实训基地运行基本正常,每年都能接收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是本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在实训基地,指导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学生,共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除学生顶岗实习外,学校定期邀请实习单位一线员工来学校上课,进行培养方案研讨,学校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包括基本资源、拓展资源、资源创新的特色:
课程的资源设置颇具科学性,丰富的内容全方位地对该课程进行了诠释,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课程的要求和学习课程的内容;实训内容的设置更具合理性,课程的实训过程是完全按照导游岗位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把导游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设计为实训项目,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课程的考核体系更为完善,该课程构建了多元化的学生考试考核体系,用开放的、过程化的考核方式检验教学效果,评价内容既包括学生完成的成果,也包括体现学生完成任务的态度、纪律、创造性、团队协作等内容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基本资源清单
1、课程介绍
2、课程标准
3、电子教案
4、电子课件
5、实训指导书
6、实训教案
7、教学录像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1、试题库
2、留言录
3、案例库
4、在线作业
5、导游资格证书考试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一、自我评价
《导游带团》课程设计合理,编排科学,实践操作性强,课程资源丰富,对学生提高导游带团能力、掌握导游带团技巧、熟悉导游带团程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同行评价
太原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副院长
邵秀英教授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导游带团》在课程开发中能紧密结合导游带团实际,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工学结合实训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带团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能更好地服务山西旅游。
太原大学旅游系主任
康玉庆教授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的《导游带团》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强,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教学内容设计合理,以导游的带团程序作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学思路与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场所,模拟仿真训练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同时,他们还大胆地将课堂搬到了校园、景点,让学生能够面对很多熟悉或陌生的观众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讲解,这对学生是一种考验,是一个难得的提高自己实践水平的机会。
三、行业企业专家评价
山西国中旅国际旅行社:郑荣耀总经理
山西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带团》课程内容紧扣职场需求,从实战角度出发,注重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能将企业对导游的要求和对导游培养的建议融入其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体现了较强的可操作性。相信本课的开设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导游工作的要求,从而缩短其在岗位上的适应时间,对于促进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乔家大院旅游景区:邢志宏书记
山西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的同学们在我们景区顶岗实习时表现优异,深得广大游客和上级领导的好评。这与贵院老师的课堂讲授和实训是分不开的。贵院旅游系正在建设的《导游带团》课程能够从实际应用出发,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根据大院对学生的实习反馈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相信课程的建设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愿我们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加深入,也更加全面。
山西荣国旅旅游公司:许宁总经理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的精品课程《导游带团》的整体设计思路能从导游岗位的实际出发,
将我们旅行社对导游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让该课程的讲授和实训更加贴近行业实际,使学生在接受课程的训练后能在岗位上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完成导游服务和带团任务,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导游。
四、学生的评价
毕业生:12届毕业生
王尓佳
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着我喜欢的导游工作,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游,回想上学时所学过的课程,《导游带团》这门课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帮助我顺利地通过了导游证考试,同时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导游,真是获益匪浅。
在校生:旅游1201
程梦君
导游带团这门课对我们参加导游资格证书帮助很大,它让我们熟悉了导游带团过程和在带团中如何正确处理问题,帮助我们树立了通过考试的信心。同样,这门课也会为我们提高自己的带团技巧,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提供帮助。
在校生:旅管111
关英德
导游带团课程侧重于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帮助我们熟悉导游的带团程序、驾驭团队的技巧、突发问题的处理、个别要求的满足等,是我们从事导游工作的重要课程。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导游带团能力和导游岗位适应能力。
教学录像名称、要点及授课人:
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及参考答案:
学生的学习评价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评价内容既包括学生完成的成果,也包括体现学生完成任务的态度、纪律、创造性、团队协作等内容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学生即使在初期做得不好,经过自我完善和改进后,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程性考核”以平日的考核为主,考试地点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内容分别设在教室、旅游车或旅游景点等,例如考欢迎词、沿途导游等内容时在旅游车上,让学生轮流上去分段讲解;考景点讲解时,把学生带到景点进行逐批分段讲解,边讲解边进行考核,这样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还聘请旅行社的主管或优秀导游员与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采用口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从事导游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规范服务能力、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等。
学生最后成绩按过程评价占50%、最终结果评定占50%进行综合评定。
课程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一)第一阶段成果:
1.导游带团课程建设规划;
2.导游带团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与实施方案;
3.导游带团课程标准;
4.导游带团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第二阶段预期成果:
1.考核实施系统(包括课程考核点、考核方案、试题库建设系统);
2.主讲教师授课录像。
(三)第三阶段预期成果:
1.将进一步改革的教学成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实到大纲、教案之中,进行全面修订;
2.全面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增加互动性;
3.完善多渠道的教学反馈与评价系统;
4.撰写研究论文,总结并申报教学成果奖。
二、本课程的建设步骤及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2014年5月底完成基本设计、资料和部分录像;
2014年12月底完成实训项目的资料更新;
2015年12月底完成全部。
7.学校政策支持
详述学校对本课程已落实的政策支持与措施,对深入推进建设新的政策承诺与措施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长抓不懈的重要内容。学院自组建以来,就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从保障机制,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使课程建设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不断提高学院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教学委员会为成员的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审批领导小组。
二、建立保障机制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院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我院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按照“重在培养,强化管理”的原则,对精品课程以科研课题的方式进行立项建设和管理,给予专项建设经费。
三、健全完善制度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了《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文件,在课程遴选,政策导向,建设过程管理,课程评价,技术保证等方面建立起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从而使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机制上畅通,措施有力,技术上有保障。
8.承诺与责任
1.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课程负责人签字:
日期:
9.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公章)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