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行知,文集,教育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本文简介: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西马池小学刘丽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对我说: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多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本文内容: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西马池小学
刘丽
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对我说: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多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读后,感觉如沐春风,胜于自己苦思数载所得,现就读书的一点认识,谈谈自己阅读后的几点感受。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首先体现在热爱学生上,这是养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师都必须懂得:今天的学生对于国家来说是未来,对于家庭来说是希望,对于学校来说是财富。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须的,也是他的学生所获得的”。“爱”也是一种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爱学生,不仅要关心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而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成为学生的严师益友。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热爱教育工作岗位,全身心的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不计个人得失,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事业,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精力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要领悟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有些教师在工作几年之后,会产生职业倦怠,认为教育工作年复一年地重复,渐渐失去了工作的激情。但陶行知告诉我们,教师虽只教一二十个学生,或一二百个学生,但这学校小而言之“关系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操纵在教师的手里”,并且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读到此处,我不禁精神一振,检查起自己的思想深处有无倦怠。我感到这些话语足以唤起我们的工作热情。那就是把自己教育的几十个或几百个孩子扩展成几十个或几百个家庭的希望,这些家庭的未来及这些孩子的一生都操纵在你的手中,看你如何去引导他们成材,那么这工作不重要吗?不需要你殚智竭力地去教学吗?
三、教师要坚持学习
教师在具备了一片真心进行教学之后,还要有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行动,方能在教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不至于产生倦意,也才能满足学生日渐增长的求知欲望。所以陶先生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陶行知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如此,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模仿目标,待到学生上学后,教师则成为学生的第二任模仿目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映在学生眼中,刻于学生心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好学的教师会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陶先生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的确,自古中国就有士农工商所谓四民之分。《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农民往往不识字,读书人又手无缚鸡之力。因此陶先生提出“手脑并用”的观点,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出著名的“五大解放”即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的解放,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也正是在往这个方向进行,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天性,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在课堂和大自然中锻练自己的头脑和体魄,从而令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释放和发挥。
五、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面对调皮的学生往往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句话让我真正知道如何去对待调皮的学生。我在读此书时候,感到处处真理洋溢,处处值得细思细品,如人行于百花园中,所过之处皆是芳草蛱蝶、鲜花争艳。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感到精神十分愉悦。我想这也是读书、读好书给人带来的好处吧!
古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我以陶行知先生为镜,意在以此自律,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把爱的清泉灌输到学生心田,用爱唤醒学生,教育学生,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2: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行知,学习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在学习了陶行知以后,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位让我受益匪浅且能鞭策的自己的伟人。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陶行知似乎正是肩负着一种使命诞生在那个处在社会变革,动乱不安的年代里。家族的衰落,使他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但这并没有阻止机遇垂青于他,启蒙老师的无私教诲和传教士的鼎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在学习了陶行知以后,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位让我受益匪浅且能鞭策的自己的伟人。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陶行知似乎正是肩负着一种使命诞生在那个处在社会变革,动乱不安的年代里。家族的衰落,使他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但这并没有阻止机遇垂青于他,启蒙老师的无私教诲和传教士的鼎力帮助正是他的幸运石。若虽有资质但没有机会的青睐,或许伟人也会隐没在茫茫人海中,就像千里马在遇到伯乐之前只是一匹普通的马,在遇见伯乐之后方能显现出其固有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的成就不仅起因于他的机遇,还在于它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人格魅力。“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陶行知放弃了博士学位和在美国的丰厚待遇毅然回国,去谱绘他心中的蓝图。“人民贫非教育莫予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予知之。”,深忧国难当头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唯有教育才能改变祖国的命运,于是他携着一批与他志同道合的爱国志士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教育科研试验,不求回报,只为培育出真正就有创新、求真意识的新人民教师。正如他自己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把自己无私奉献给了教育。但当今,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评上职称争得头破血流,有些则费尽心思去城市里的学校就职,似乎教师慢慢偏离了教师服务人民的这一信仰,而更多地是刻意追求自己的利益。
关于如何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这一全新的观念。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活本身就有教育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而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决定着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教育的范围,只有运用了社会的力量,符合了社会的需求才是有效的教育,改造了个人便改造了社会,改造了社会变改造了个人。他强调生活与教育的时间一致性,社会和学校的空间一致性,学生应当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学校的期间亲自带领学生开山种地,让书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使生产经验丰富理论头脑,正如他的那句话“头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但回顾当今的教育,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时光都是在教室里被动地被老师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思维能力弱。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单一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可以相长,唯有分数和升学率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工具,虽然素质教育政策早已被搬上台面,但升学的压力始终抑制了理想的美好,因为升学率,瓦特陨落在教鞭下,牛顿消失在冷眼里,爱迪生受伤在讥笑中。
陶行知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而且尤其注重教师的个人素养。他将教师定义为“社会的改造者”,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充分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基本,博爱奉献是精神,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感是动力,与时俱进是信仰,教学相长是武器。身为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信阳新,相信教育事业是伟大美好的,并且要不断的吸取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应当将教学相长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不能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而要多与学生交流,培养默契。教师还要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因为年年卖旧货的教师必定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教育思想以后,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是纯粹的教书匠,他是获得知识传播者,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对于我们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始终跟着陶行知先生的步伐,汲汲进取,孜孜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