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2012千亿斤粮食项目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黔西县,实施方案,粮食,项目
黔西县2012千亿斤粮食项目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第九章工程招标9.1招标范围根据2005年5月1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第3号令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办法》的规定,本项目的施工应进行招标。招标的范围包括泵站、引水管、渠道、倒虹管、田间渠道、道路工程等;临时工程附在相应的主体工程中一起招标。工程筹建及施工准备期辅助和临时工程的实施由项目业主提出方案,报
黔西县2012千亿斤粮食项目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第九章
工程招标
9.1招标范围
根据2005年5月1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第3号令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办法》的规定,本项目的施工应进行招标。招标的范围包括泵站、引水管、渠道、倒虹管、田间渠道、道路工程等;临时工程附在相应的主体工程中一起招标。
工程筹建及施工准备期辅助和临时工程的实施由项目业主提出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9.2招标应具备的条件
项目法人在建设初期难以具备自行招标能力,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代理机构由项目法人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应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评标委员会由项目业主按有关法律和规定依法组建,负责评标。
9.3招标方式
本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
9.4招标应具备的条件及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
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令底14号)第十六条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勘察设计招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勘察设计项目已经批复;
2、勘察设计所需资金已落实;
3、必要的勘察设计基础资料已收集完成。
(二)监理招标应具备的田间
1、实施设计已经批复;
2;监理所需资金已落实;
3、项目已列入年代计划;
(三)施工招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实施设计已经批复;
2、建设资金来源已落实,年度投资计划已安排;
3、监理单位已确定;
4、具有能满足招标要求的设计文件,已与设计单位签订适应施工进度要求的图纸交付合同或协议;
5、有关建设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征地和移民搬迁的实施、安置工作已经落实或已有明确安排。
(四)重要设备、材料招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实施设计已经批复;
2、重要设备、材料技术经济指标已基本确定;
3、设备、材料所需资金已落实。
施工队伍必须具有三级(含三级)以上水利水电施工资质,拥有必须的施工机械设备,在近三年内有同类工程业绩和良好信誉。
对工程监理单位应具备的条件:监理单位应具备水利丙级(含丙级)以上的监理资质,同时必须具备同等规模的监理经验的监理单位。
根据本项目投资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来看,设计及监理可直接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队伍必须进行招标。
9.5施工招标标段的划分
施工分标将相应的临时工程、主要材料划归主体工程一起招标,根据工程各建筑物功能、规模、相互衔接关系、施工条件和投资综合考虑,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议整个工程施工按所属乡镇划分为2个标段。
9.6招标组织
鉴于水利工程的特点,建业由业主委托具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
本项目工程建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招标代理机构应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对于本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应具备相关法律规定条件资质。
评标委员会由项目业主按有关法律和规定依法组建,负责评标。
评标委员会应由项目业主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且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少于2/3,一般由5人以上的单数,对比较复杂、投标估算金额较大的标段宜增加投标委员会成员;投标专家有项目业主根据投标时有关法律和规定,从相应的专家库中随机产生,特殊招标项目可由招标人直接确定。
若项目业主具备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后,可以根据《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5号令)及其他相关规定自行办理招标事宜。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10.1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德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0.1.1田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田间工程的建设,尤其是田间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洪、灌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田间水利工程通过调解农田水分状况,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同时田间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0.1.1.1水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地表水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过量引用地表径流进行灌溉或只灌不排,可能会造成灌区地下水位上升,蓄水工程和渠系的渗漏也会造成地下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位上升,农田发生沼泽化。如果随灌溉水进入土壤的盐份不能迅速排走,就可能因土壤水分蒸发积聚在土壤表层中,引起次生盐碱化,造成土壤退化。同时过量灌溉也会造成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中营养元素随灌溉水淋溶而损失,从而造成土壤理化性的退化。
(2)地下水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水井出水量减少,提水成本增加,甚至导致水井干枯报废。过量开采深层承压水还导致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地基下沉、开裂,雨水难排。为此,要进行水资源论证,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程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证河流基本生态用水,维护河流健康,对区域水量进行水资源综合平衡分析,确定合理的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定额,避免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缺水地区,要降低增产任务;加强现有湿地的保护,禁止看,开垦占用和随意改变自然湿地用途。
10.1.1.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田间工程建设的本身也存在着对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如闸坝、渠道建设破坏植被、开挖土方造成得水土流失等。同时,灌溉排水建设在增加生态承载力、缓解较大范围环境压力的同时,由于淹没损失,可能造成蓄洪区生态承载力下降,环境问题加剧。
为此,在工程施工时应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把对项目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0.1.2
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率高,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产品产量,但也不可避免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建立良种科研繁育体系,县级农技、植保、土肥、种子质量检测、水利等粮食服务体系和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可以有效地缓解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0.1.2.1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氮、磷化肥的超量使用以及肥料利用率不高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单一使用化肥,特别是生理酸性肥料,会使土壤出现酸化、板结;氮肥、磷肥的过量使用会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长期过量使用氮肥,还会通过淋溶过程影响地下水,引起硝酸盐含量的增加,从而影响人群健康。
为此,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监测体系,科学合理的设计治理工程,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对耕地质量与施肥效应实行定点、长期、有效监控,动态掌握耕地质量和土壤养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因需定施,以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配合农艺措施,合理深施,逐步引导农民改变传统施肥习惯。
10.1.2.2喷洒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杀虫剂和除草剂如过量使用将会抑制甚至灭生土壤微生物,影响土壤中酶的活性、营养物质的转化,改变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循环效率,使土地持续生产力下降;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淋溶、渗漏、径流和退水等进入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含水层,严重危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为此,通过建立良种科研繁育体系和植保、土肥生产服务体系,分析项目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病虫害情况,,培育高抗品种或转基因品种,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通过预测预警、统防统治、精准施药,降低农药、除草剂的使用
;发展生物农药的活除草剂,降低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1.2.3作物秸秆堆环境的影响分析
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如直接焚烧将会向大气排放有机碳,作物收获期集中焚烧将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甚至影响航空安全。此外,废弃秸秆进入水体后会加大面源污染强度。
为此,通过农机服务体系,采用大型机械进行秸秆还田,逐步增加秸秆还田面积,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大气污染,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强度。
10.2水土保持
10.2.1水土流失现状
从项目区穿过,地形平坦,表层土壤主要为粘土和亚粘土类,抗侵蚀能力较强,降水适中,植被良好,土壤侵蚀现象不明显,但项目区缺乏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现有道路、水利设施两侧都未建防护林,仅有周围一些呈自然分布的树林,缺少规划,不成网络,林木覆盖率极低,不能起到防风保土作用。且在未经防护的防护质量较差的河流及灌溉两岸外,才在少量水蚀现象。
10.2.2水土保持措施
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在田间工程建设中进行沟渠、路、桥、井、涵、村、塘、田、林综合配套,形成纵横交错的大、中、小沟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在这些地方实施农田防护林和排蓄水设施等措施,稳定农田耕作层,防止水土流失,不仅保持农田,同时也是对这些排灌工程的生物保护,促进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长期建设旱涝保收田。
总的来说,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实行环境保护欲工程实施“三同时”的制度,严禁随意破坏周围植被,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十一章
经济评价及效益分析
本项目以做好田间工程主,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的,加强高产稳产粮田、良种可研繁育体系、县级农机、植保、土肥、种子质量检测、水利等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使田间工程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的建设要求。
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①经济效益分析;②环境效益分析;③社会效益分析。
11.1
经济评价
11.1.1
评价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文)。
(2)1994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以下简称《评价规范》)。
(3)《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
11.1.2评价参数
1、社会折现率i=8%;
2、项目建设期1年;
3、项目正常运行期20年;
4、资金折现基准点确定为建设期第一年初,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
11.1.3费用计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640万元。
①
固定资产投资
本项目固定资产形成率按总投资的85%计算,则工程固定:544万元。固定资产残值27.2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在计算期末一次性收回。
②
运行费用
本项目年运行费用按固定资产的2%计算,年运行费11.9万元。
③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取年运行费的30%计,合计3.6万元。流动资产在工程运行开始时投入,计算期末一次性回收。
11.1.4效益计算
(1)收益估算
本项目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效益为原有作物增产收益。
项目区水田面积为3300亩,旱地面积为7000亩,按照黔西县传统的种植模式,田种水稻和油菜,复种指数田为2.0。目前项目区由于田间配套工程、设施的不完善,农作物的产量低而不稳,耕地产出率较低下。项目实施后,可以使原有耕地质量大大提高,通过加强对水利等配套工程、设施的优化,灌溉条件和生产条件将有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改变,农作物产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详见下表。
项目区作物种植面积及增收效益计算表
作物
名称
播种面
积(亩)
亩均增
产(Kg)
单价
(元/kg)
增加效益(万元)
增产效益(万元)
备注
大季水稻
水利措施增产系数0.4
小季油菜
小计
大季水稻
农业措施增产系数0.3
小季小计
小计
合计
本次实施分摊效益
11.1.5盈利能力分析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分析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即分析其国民经济盈利能力。由上述费用和效益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详见下表2。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年份
建设期
运行初期
运行期
合计
1
2
3-21
22
1
效益流量B
1.1
项目各项功能的效益
1.1.1
灌溉效益
1.2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1.3
回收流动资金
1.4
项目间接收益
2
费用流量C
2.1
固定资产投资(含更新改造投资)
2.2
流动资金
2.3
年运行费
2.4
项目间接费用
3
净效益流量
4
累计净效益流量
评价指标
经济内部效益:
经济净现值(is=8%):
经济效益费用比(is=8%):
11.1.6
不确定性分析
为进一步论证国民经济评价的可靠性,在影响项目评价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和效益作为敏感性分析。根据《规范》的要求,按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效益减少15%两项不确定性因素单独发生浮动和固定资产增加10%、效益减少10%两项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发生浮动进行敏感性分析,从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效益减少15%或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的情况下,该工程的部分指标已显示不合理,说明本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弱,但由于本项目为社会公益性项目,其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经济感性并不影响工程本身发挥效益。分析结果见下表: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成果表
方案
效益增减比例
费用增减比例
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
经济效益费用比
1
15%
0%
16.60%
127
1.27
2
10%
0%
15.70%
101
1.22
3
0%
0%
13.80%
50
1.11
4
-10%
0%
11.90%
-2
1
5
-15%
0%
11.00%
-27
0.94
6
0%
15%
11.30%
-20
0.96
7
0%
10%
12.10%
3
1.01
8
0%
0%
13.80%
50
1.11
9
0%
-10%
15.90%
96
1.23
10
0%
-15%
17.10%
120
1.3
11
-10%
10%
10.30%
-48
0.91
12
-15%
15%
8.70%
-97
0.82
本项目对促进全社会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项目的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1%,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为125.9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为1.2,大于1,国民经济评价指可行。
11.2社会效益分析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随着人口增加,我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同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土资源、气候等制约因素使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生物燃料发展,全球粮食消费增加,国际市场粮源偏紧,粮价波动变化加剧,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越来越小。
为此,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项目实施后,改地区粮食产量将大幅提升,为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一定贡献,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施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建设、良种、土肥、植保体系、农机化推进等工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增加部分打工收入,同时也可以带动农业科研、农用机械改造、肥料、农膜、农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项目的实施使区域粮田基础设施普遍得到改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现代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推广,将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进一步从事二、三产业。
通过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水土保持措施等,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排灌系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
11.3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区建成后,通过灌溉渠道防渗可有效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机耕道、生产道建设、土壤改良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合理化性状,从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第十二
章建后运行管护
工程是基础,管理的关键。为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和粮食增产任务,工程项目的实施应杜绝“重建轻管”的现象。
项目建后管护遵循“谁受益、谁担负”的原则,实行专业管护和群众管护相结合。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管护工作。
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产权交接和登记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及相应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12.1田间工程管护对象
国家和省批复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的各类田间设施均属管护对象。对于本项目来说主要包括:
(一)灌溉水源工程:提灌站工程、引水管和提水管工程。
(二)其他工程:包括田间道路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
12.2田间工程管护主体
项目竣工后,按照“建管并重”、“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由受益者管理、维护。
(一)项目收益范围跨行政村的水利工程,由乡镇委托村民委员会进行管护。
(二)项目收益范围跨行政村的农田机耕路等,有村民委员会进行管护。
(三)项目区收益范围为某一行政村的项目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直接负责或委托收益范围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管护。
(四)在农户耕地内或地边的农田防护林,产权、管护权原则上全部交给农户。
12.3田间工程管护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管护的积极性。采取设立宣传牌、粉刷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将项目的管护与农村集体经济利益、农民切身利益相结合,增强了群众管护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已建成的项目工程设施按照相关要求划界,设桩、竖牌、立牌,主要工程设施统一设置标志,实行统一分类编号,并注明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时间、投资总额、建设规模、收益范围、管护单位、管护责任人等,为开展管护工作尊定基础。
(二)建立工程养护使用管理制度。每项工程竣工后,工程所在地或业务主管部门要落实后期管护、养护制度,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项目区收益范围为某一行政村的项目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直接负责或委托收益范围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管护。
(四)在农户耕地内或地边的农田防护林,产权、管护权原则上全部交给农户。
(1)项目工程设施必须进行依法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换,严禁在项目区内倾倒有害毒有害废弃物、排放有毒有害污水和建房、建坟、挖沙、取土、采矿、建窑等;
(2)农田排灌渠道要保证“三度(宽度、深度、坡度)完好,及时维修、清淤,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排管畅通。不准在排管道上乱开口子、乱筑挡子、修建建筑物、任意取土、挖填渠道或种植农作物,影响通水;
(3)对于田间其他设施也要根据其用途签订管护责任书,做到项目有人管,不留漏洞;
(4)在项目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有关工程项目,要按照项目管理权限,严格履行项目审批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机耕路,作业道改作农田或擅自缩窄路面,不得在道路上开沟取土或建房,不准堆放其他杂物和设障,不准挖取道路上的砂石作它用。加强道路养护,保证路面平整,无积水坑。可采取分段管护,也可划地段交收益农户管理。
(四)建设单位要做好项目工程文件、技术资料的整理、财务登记造册;省级、市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建立建成项目数据库,对建成项目建档管理。
篇2:黔西县谷里镇“小手拉大手_安全跟我走”交通安全活动讲话稿
黔西县谷里镇“小手拉大手_安全跟我走”交通安全活动讲话稿 本文关键词:黔西县,我走,交通安全,大手,小手
黔西县谷里镇“小手拉大手_安全跟我走”交通安全活动讲话稿 本文简介:在谷里镇“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2011年10月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开展谷里镇“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我谨代表谷里镇党委、谷里镇人民政府对大家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
黔西县谷里镇“小手拉大手_安全跟我走”交通安全活动讲话稿 本文内容:
在谷里镇“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的
讲
话
2011年10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开展谷里镇“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我谨代表谷里镇党委、谷里镇人民政府对大家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镇经济的日益发展,道路建设的不断完善,马路上各类车辆日益增多。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漠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严重威胁着我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道路交通意识淡薄,欠缺安全防范知识,因此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同志们、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交通安全,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对于那些漠视自己生命和漠视他人生命,对国家、对社会、对受害人家庭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做法,无论赔偿多少钱也终究无法挽回最宝贵生命,同时也给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投下了阴影,这样的事情是永远无法原谅的!
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更好地珍视生命,我镇创新思路,采取多种渠道加强公民安全意识,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在此,我代表谷里镇党委、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倡议:
一、大力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珍爱生命,深刻认识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
二、认真学习交通知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功德。加强安全常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维护交通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三、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坚决抵制闯红灯、车辆超速、超载、逆向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乱停乱放等一切不文明的交通行为;
四、积极配合谷里镇“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共同创建我镇安全、畅通、有序的文明交通环境。
五、自觉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服从交警指挥,关心、理解和支持交警的工作。
六、文明驾驶、文明行路、文明乘车,坚持做到“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环境;
七、主动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积极参加交通安全社会公益活动。
最后,我宣布谷里镇“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