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 本文关键词:地理,高考,信息技术,复习,特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 本文简介:专题提升练10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全国Ⅲ卷,1~3)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 本文内容:

专题提升练10

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全国Ⅲ卷,1~3)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

答案1.D

2.B

3.D

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有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房屋依河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据此判断此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第2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丰沛。有小船行驶说明当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第3题,考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传统文化。该景观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是越剧。越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福建、江西等省级行政区域。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

5.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考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制订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图中可以看出,Ⅲ区主要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和南部,且区域内均有山地,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因此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区和Ⅱ区相比,Ⅰ区面积较小,Ⅱ区面积较大,且Ⅰ区主要位于长江沿岸等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故选D项。第5题,考查区域差异和区际联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区为城市化地区;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地形应以平原为主;Ⅲ区以山区为主。区间人口迁移应为从农村流向城市,选项A正确。平原铁路建设成本一般小于山区,选项B错误。山区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小,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应该是城市化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故选A项。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甲城市最具发展优势的工业是(

)

A.棉纺织工业B.冶金工业

C.电子工业D.机械制造工业

7.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是(

)

A.灌溉不便B.地形起伏大

C.土地盐碱化D.光照少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甲城市交通便利,附近矿产资源丰富,又临近黄河,适宜发展冶金工业。第7题,乙地地处干旱的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2016·浙江卷,1~2)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9.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云杉为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其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北移,说明气温持续上升;而乙到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又南移,说明北美气温略有下降,同时也说明北美沿岸暖流并没有加强。第9题,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过程,一般是信息获取→建立数据库→分析输出数据,故其研究过程为②→①→③。

10.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

答案B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功能。

11.(2018·上海虹口二模)用户通过共享单车软件进行查询、预约、租车、无桩还车,得益于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GPS、RSB.GIS、GPS

C.RS、GISD.3S技术

答案B

解析查询和无桩还车需要通过GPS得到共享单车的位置,处理共享单车和用户的位置信息等需要用到GIS。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东帝汶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和东帝汶的地形示意图。

(1)请简述东帝汶的地势特征,并阐明理由。描述东帝汶的地理位置。(10分)

材料二

下表为东帝汶沿海地区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月平

均气

温/℃

25.6

25.6

25.7

25.6

25.2

24.4

24.0

24.3

24.9

25.9

26.3

25.7

月平

均降

水量

/mm

250.1

225.7

213.8

117.5

102.7

94.2

47.0

14.7

23.6

33.4

123.3

229.2

(2)推断东帝汶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10分)

材料三

东帝汶的财政收入80%以上来自石油收益。此外,东帝汶面临高达70%的失业率及高文盲率。东帝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咖啡是主要出口产品,加工体系尚未建立。1999年脱离印度尼西亚以来,经济恢复主要靠外援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拉动当地消费。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东帝汶未来经济该如何发展?(6分)

答案(1)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理由: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地理位置:东帝汶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低纬度地区;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

(2)热带草原气候。成因: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较多;8月,受到来自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干燥的东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3)大量种植棕榈等经济作物,以此为基础发展第二产业,缓解严重的失业率;加强科技教育;加强粮食供应保障;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解析第(1)题,可以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流从东帝汶的中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则表明其地势特征是中间高、四周低。地理位置主要从其所在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东帝汶沿海地区7月平均气温最低,为24.0℃,由此可知其为热带气候;8月平均降水量最小,1月平均降水量最大,可达250.1毫米,有明显的干湿季,因此东帝汶沿海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成因: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较多;8月,受到来自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干燥的东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第(3)题,东帝汶可充分利用气候条件优势,大量种植棕榈等经济作物,并以这些经济作物为基础发展第二产业,缓解严重的失业率;加强科技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加强粮食供应保障;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摆脱过于依赖石油的局面。

13.(30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

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6年)〕。

地区

年度

地区生

产总值

/亿元

三类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

三类产业就业

比重/%

人均

地区

生产

总值/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70.6

17.2

12.2

480

2005

21701

6.3

49.5

44.2

32.0

39.7

28.3

23603

湖南

1980

192

42.3

40.2

17.5

77.0

14.1

8.9

365

2005

6473

19.4

40.2

40.4

48.6

21.5

29.9

9616

材料三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产业。

(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6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12分)

(3)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该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12分)

答案(1)湖南省总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总体上北高南低。

(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或答: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省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广东省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部分产业的转移。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析第(1)题,湖南省与广东省交界处有南岭,故湖南省南高北低、广东省北高南低。第(2)题,由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可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看出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由第二产业比重数据可看出工业化程度,由第二、三产业比重可看出三类产业结构层次。第(3)题,湖南省有资源优势,广东省有资金、技术优势。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