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策略年度总结

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策略年度总结 本文关键词:品德,课内,策略,年度,小学

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策略年度总结 本文简介: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标的策略研究年度总结环山路小学一、课题研究概述课题的研究工作从2013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初期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明确了分工。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分别召开课题组、全体教师、学生会议,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统一认识,形

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研究策略年度总结 本文内容:

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标的策略研究年度总结

环山路小学

一、

课题研究概述

课题的研究工作从

2013

9

月正式开始,实验初期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明确了分工。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分别召开课题组、全体教师、学生会议,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统一认识,形成合力。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在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经验中,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个人素养、教学水平等等也获得同步发展。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各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课题实验,在近期的调查中,90%以上的参与课题的学生都认为《品德育生活(社会)》学科很有趣,98%以上的同学更是认为通过《品德育生活(社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实践能力和学习成绩。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关注的目光,亲切的笑脸,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敢说、愿说,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实验做法

课题研究立足课堂,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等,开展深入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我们课题实验研究的重点。课题组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或遇到的问题进行课例行动研究,开展课程改革新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科学有效地组织和评价课堂教学,利用并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的实验研究工作,切实反思和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小课题研究汇报课。

课题研究立足课堂,以“小课题研究汇报课”研究为龙头,带动常规课的研究。小课题研究展示课集大家智慧攻关重点问题,常规课鼓励个人探索彰显个性特色。课题组成员借助“小课题研究汇报课”研讨,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依托课例研究,构建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汇报课已成为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如今已形成科学的操作模式:“集体备课——课例实践——课后反思——互助交流——经验总结”。让老师共同进步,共享研究成果。

2、课例评析研究。

开展理论学习与课例研究相结合的课例评析研究,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和不足。实验教师在确定研究内容和目标后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个教学实例。研讨时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然后进行听课,接着以理论和课例为载体进行评析,重点研究教学中的无效问题,促进实验人员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的能力。

3、“同课异构”课例研究。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起点,深入进行课例的分析和钻研,课题研究中期,我们采用“同课异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先选定一个教学内容,两名实验教师各自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然后课题研究组成员集体观摩课堂实录,比较和反思两位执教者的差距,他们共同关注的是哪些地方,各自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效果和特色,形成示范课例,然后在全体教师中推广。这种课例研究的方法使实验教师置身于课堂教学的最前沿和最高平台上,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的能力。

在这些多样化的课例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执教者努力钻研教材,大胆使用教法,努力把理念融于实践,其他人员也积极地参与做、听、评、思的过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经历课例研究过程,共同成长。

三、交流反思,提炼总结。

一年来,实验教师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进行《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酸甜苦辣,味在其中。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想法做法,也有很多的感受,同时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或困惑,实验教师们及时进行反思并交流实验中的点点滴滴,认真总结并撰写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和得失收获。每学期教师个人专题研究坚持期初制定实验工作计划,期末撰写实验阶段性小结。每一次外出学习、课题培训、课例研究或专题自学,实验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写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感受与建议、收获与问题,或进行相关的课例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们把自己所实践的、所发现的、所思考的、所验证的、所积累的等等进行总结,撰写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既记录了我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一路走过的历程,又反映了我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理论工作水平、写作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四、取得的成效

两年多来,课题教师在《小学品德课课内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付出了艰辛与汗水,也看到了阶段性的喜悦和成果。

1、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日渐提高。

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题组一位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在威海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一位老师在文登区教育资源评比中获奖,一位老师的执教了文登区语文教学研讨课。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师通过典型课例等行动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和积累点滴经验:(1)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动机和欲望;(2)让学生经历操作和实践的过程,获得经验形成知识;(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感悟、探索知识;(4)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互动中学习。

3、课前充分准备与预设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学预设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在课前准备与教学预设中,教师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点,既注重纵向的教学顺序,又注意横向的师生交往形式,突出教学的重点,以此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探索并总结了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1)在评价形式上采用多元化,如:生生自评、互评、教师评;(2)在评价手段上,注意有效的激励,如注意情感的投入,能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随机捕捉学生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一些外显评价(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宣传……)(3)在评价内容上: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真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低年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注重使用显性的课堂组织和评价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消除距离,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常规短语:如“一二三,做好来”等,收集评价短语丰富自身评价语言等;高年级教师认为问题对课堂教学的组织非常重要,更注重通过问题的创设来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反思这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课题实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过多,对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

虽然我们这两年来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研究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希望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