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墙制度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墙制度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服务机构,社区卫生,制度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墙制度 本文简介: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墙制度目录全科诊室全科诊室工作制度全科医师岗位职责双向转诊制度护士治疗室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治疗室工作制度查对制度计划免疫室计划免疫工作制度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妇女保健妇女保健工作制度妇女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计划生育技术计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墙制度 本文内容: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墙制度目录

全科诊室

全科诊室工作制度

全科医师岗位职责

双向转诊制度

护士治疗室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治疗室工作制度

查对制度

计划免疫室

计划免疫工作制度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妇女保健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妇女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计划生育技术

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康复

康复技术服务制度

康复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药剂

药剂科工作制度

药剂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信息资料管理

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全科诊室工作制度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全科门诊,应由经过全科医学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应诊。

2、

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全科医学特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格化服务及心理咨询、生活指导、行为干预、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3、

全科门诊诊疗方式有日常门诊、电话预约等,对门诊就诊的急重症病人开展转诊、会诊工作。

4、

实行保护性医疗,诊区与候诊区应保持一定距离,尊重病人的人格,保护其隐私,正确恰当的处理好病人对病情的知情权,对接受治疗的选择权,对急危重症病人除施以积极救治和转会诊外,医生有对病人及家属等告知和签字的责任。

5、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合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口头宣传,发放健康处方。

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全科医师岗位职责

1、

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传染病发现及报告任务。

2、

承担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

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4、

主持社区诊断的完成,根据本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制定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为手段的健康促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评估总结

5、

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筛查与咨询。

6、

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课题的设计、争取立项,并组织实施。

7、

承接医疗保健服务合同工作。

8、

组织并指导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9、

运用中西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0、

组织建立并使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病历)。

11、

组织开设家庭病床,开展家庭卫生服务。

12、

组织对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

13、

配合精神科医生开展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14、

了解本年度社区防、治、保、康、健、计综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协调各方面工作。

15、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底完成总结,上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

双向转诊制度

1、

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经双方商定:中心的诊疗条件受限时,应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以利病人尽快得到妥善的处理,早日恢复健康。

2、

急危重病人的转诊必须谨慎,应先就地抢救的应先处理,待其病情较稳定后转院。转院时应安排医务人员护送,确保转院途中的安全。

3、

住院病人需转院治疗时,原则上应先邀请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会诊,会诊的结果认为需要转院治疗时,在接诊科室安排好床位的情况下转院。

4、

转院前应事先作必要的联系,以使接诊单位作妥善安排。

5、

上级医院住院病人康复或好转后出院时,病区医生应予填写双向服务卡,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

双方转诊病人时要写好转诊单,并告知病人转诊手续。

7、

双向转诊指征:

转上级医院

(1).重大工伤、严重交通事故的病人。

(2).有手术指征的危重病人。

(3).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病人。

(4).因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不能诊断治疗的病人。

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老年慢性护理病人。

(2).经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需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3).其他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人。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1、

服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任及护士长领导,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书写相关社区护理文书,并协助做好社区中心(站)各种物品管理及领取工作。

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3、

掌握人群不同生命周期的预防保健知识;掌握常见病(慢性病、传染病)三级预防与康复护理技术;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技术及操作,能独立完成各项家庭访视工作。

4、

配合医生完成双向转诊、临终关怀、慢病防治、药品管理、健康档案、资料录人等各项工作。根据季节及常见病发病规律,对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

5、

协助医生做好危急病人的抢救工作,做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准备,并妥善保管。

6、

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社区诊断、康复、精神卫生、慢病防治、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居民生殖保健服务等项工作。

7、

做好一次性治疗器械和医疗废物的集中回收,不能随意丢弃,应带回院中集中处置。如考虑到急救患者有患传染性疾病可能,应按传染病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预防,按传染病要求处理。

治疗室工作制度

1、

治疗室应由专人负责,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

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着装整齐,操作时带口罩,每次操作前后都要用流动水洗手。

3、

熟练掌握治疗基本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则,执行查对制度,各类无菌物品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一次。消毒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三M胶带及高压灭菌指示卡,注明消毒时间。

4、

三区界线明显,各类物品定点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保持治疗室清洁整齐,治疗前防止尘土飞扬,要进行湿擦。

5、

药品管理有序,及时清点,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6、

治疗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20分钟,每日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40分钟,照射后记录。定期对治疗室空气、物表、护理人员手、消毒液等进行细菌监测。

7、

凡用过的治疗物品、器械均应用有效浓度的含氯制剂进行初步消毒后清洗灭菌。对用过的一次性物品经过初消、毁型、分类装袋由有关部门统一回收。

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五不执行,每天查对全部医嘱。

三查: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效期。

五不执行:口头医嘱不执行(紧急情况除外)、医嘱不全不执行、医嘱不清不执行、用药的时间剂量不当不执行、自备药无医嘱不执行。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时间、密封情况。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3.给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4.无菌技术操作前,查对所用物品灭菌时间、灭菌效果和包装密封情况。

5.医嘱必须查对后才可执行,各班护士执行临时医嘱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计划免疫室工作制度

为加强对全市计划免疫工作管理,规范技术操作,保证安全注射,提高免疫质量,根据《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范》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疫苗及其使用管理

1、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上级制定的各类生物制品指导程序进行免疫接种(第一类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第二类为自费疫苗),不得随意扩大接种对象和增减接种。

2、疫苗按市→区(市)县→社区接种点统一订购各类生物制品和供应,按照规定温度条件和要求贮存,每天记录2次冰箱温度。

3、疫苗贮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乙脑灭活疫苗和流脑疫苗在2~8CO贮存和运输。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在-20~8CO的条件下运输,贮存期3个月以上的,在-20CO条件下贮存;贮存期3个月以内的,在-20CO或2~8CO条件下贮存。

4、疫苗应按照计划领取、分发,办理登记手续。

(1)设立疫苗专用帐簿,日清月结,定期盘查(半年),做到帐苗、相符。

(2)疫苗应按照品种、批号(失效期)分类码放,领取或分发疫苗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证、卡(册)管理

1、凡在我市范围内出生的儿童在一月内建立预防接种卡、建立预防接种证;外地居住在本市内3个月以上者也要按照要求单独建卡、建证。

2、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作为接种及儿童办理入托、入园、入学和留学凭证。

3、卡(册)由各接种点专人保管、负责,每年进行2次卡片清理,清理的卡(册)要妥善保管。

4、每次接种完后用钢笔填写接种证、卡(册),按时统计上报各类数据和报表。

三、冷链系统及管理

冷链设备必须建档建账,专人保管,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安装和使用,与计划免疫无关的工作和人禁止使用冷链设备,发现故障要及时维修,不能修复或报废的设备要更新。凡由于管理和操作不当导致冷链设备损坏,造成疫苗失效,将追究使用单位和当事人责任。

四、接种管理

1、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并取得预防接种门诊合格证,实行周、旬、月后双月定时、定点接种。

2、接种人员必须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3、接种时遵循三查八对。三查: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对疫苗和接种对象进行检查;八对:对姓名、性别、年龄、接种时间、疫苗名称、剂量、接种途径和有效期。

4、接种前咨询健康状况,严格掌握禁忌症。

5、接种时保证安全注射: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做好回收和毁形,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

五、接种器材管理

按照药监局管理规范“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规范”要求存放。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及时掌握本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2

、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3、

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

4、

进行常规接种率、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报告。

5

、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

6、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

对集贸市场和外来人口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上门串户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

8、

在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处设立固定接种点,专门负责外来儿童接种工作。

9、

外来儿童接种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地段负责人员每二个月一次对外来儿童进行查漏补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一次抽查1/4居委(村)外来儿童接种情况。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对外来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

10、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11、

参加区疾控中心半年一次对外来流动儿童建卡、建证、接种情况的抽查。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1、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中心防保组设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中心加强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检查,保证工作质量。

2、

中心具体负责所属街道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源地管理,包括病人家属、工作或学习单位。接到疫情报告后,凡甲类传染病立即访视处理,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完成初访与处理。

3、

开展个案访视认真校对户口,明确诊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复访,加强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在完成初访后的一天之内,在传报卡上注明户口分类。疫情类型,送区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科登记。

4、

辖区幼托机构,中小学校,饮食单位(包括食堂)一旦发生传染病,立即采取紧急的管理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5、

所属街道范围内一旦发生传染病爆发点(苗子),立即电话报告有关单位;同时,深入现场,采取果断措施,扑灭疫情。

6、

认真做好传染病人恢复期的管理工作。例如,幼托机构菌痢病人的复查复治,疟疾病人的休止期治疗等。

7、

各卫生服务站点做好所辖地段内的传染病疫情登记、统计、分析,每月和区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科核对疫情。重视疫情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连续性,为本地段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使传染病管理工作更趋条理化、规范化,中心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应做到。

1.

负责中心各科室的传染病传报工作,按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必须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内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按规定做好某些传报卡的保密工作。

2.

对各部门报来的传报卡,认真检查核实项目,避免缺项,杜绝错卡及死卡现象。每天与疾控机构交换疫情,使传报卡达到及时、正确。

3.

督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每周各科室核对传报一次,每月底对中心各科室传报工作进行自查

4.

对外院报来的传报卡进行分类,认真逐项填写好访视单,交访视人员;并督促其认真并及时进行访视,把好访视质量关。

5.

按时参加区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月会,并做好疫情的核对和分析工作。

6.

及时、准确上报月报表及其他报表。

7.

做好各种资料保存工作,并将各种资料装订成册。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

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2、做好妇女五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3、按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

新婚保健,指导新婚期的生理和心理保健;指导避孕和优生。

(2)

孕产系统保健。孕卡发放和回收;早孕初查建册、高危孕妇登记、转诊及随访;产后42天访视,指导孕期保健。

(3)

妇女保健。协助妇科进行常见疾病的防治;对更年期妇女,做好针对性保健指导及健康教育。

(4)

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咨询指导、性卫生、性保健指导。性病防治,不孕不育指导。

妇女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1、

进行科学、有效的妇女基本情况社区诊断,做出分析、评价。

2、

开展社区内妇女各期保健咨询及健康教育工作。

3、

认真做好社区内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4、

提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咨询服务,发放避孕药具。

5、

严格遵守成都市《产科、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计划生育手术。

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1、

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及生育、节育等相关情况。

2、

定期对育龄妇女进行访视和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3、

对辖区内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根据居民需求,随时做好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咨询指导。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柜。

(3)

每半年计划生育人员应下社区一次给18-50岁妇女健行宣教,提供技术咨询及常见病的预防。

(4)

每年和社区计划生育主任共同组织本片区妇女进行一次妇女保健普查。

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计划生育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后,依照《执业医师法》规定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按照批准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手术术种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遵守与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常规、职业道德规范和管理制度。

3、

从事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避孕为主,推广综合节育措施,提供计划生育技术、咨询、宣传、教育、提供安全避孕,发放避孕药具以及生殖健康教育服务。要严格掌握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减少不安全流产及流产并发症,杜绝节育手术事故发生,提高手术质量。

4、

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据及质量的登记、汇总、按期上报所在区妇幼保健机构。

5、

从事计划生育人员要严格执行卫生部、国家计生委制定的《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和本市的技术规范。

6、

属于高危计划生育手术,一级医院一律不能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7、

一级医院不得开展药物流产工作。

8、

个体医疗机构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本社区内O~7岁儿童保健工作,按上级要求做好社区内集体儿童和散居保健管理工作。

2、建立社区O~7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儿童基本情况,按照“成都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对0-7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

3、有条件的社区要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定期对儿童健康情况作出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

4、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5、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加强合理喂养、早期教育、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6、做好儿童保健各类资料的登记、统计工作,准确、按时上报各类报表。

7、积极参与市、区妇幼保健院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

承担本社区0—7岁儿童健康档案的建立,并进行动态管理。

2、

按照成都市母子系统保健管理细则要求,承担本社区新生儿访视工作。

3、

按照成都市社区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工作。

4、

深入地段、居委会,动态掌握社区儿童保健情况、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5、

开展社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

6、

做好本社区儿童保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7、

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8、

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康复技术服务制度

1、

严格掌握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牵引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认真询问病史、做好体检,了解病人血压、心脏情况,准确、正确进行康复治疗。

3、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针灸室的针、棉球等物品均需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方法、手法正规,动作适度、部位准确,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5、

遵循社区规定,对瘫痪、转诊等不能来院的病人应做好家庭康复工作。

(1)

对上级医院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必须认真进行基本情况登记。

(2)

家庭康复医生对转诊患者应及时进行随访(电话或上门)。

(3)

对于转诊患者须进一步开展康复治疗者,医生应根据上级医院的治疗方案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开展相关康复及治疗。

(4)

对转诊患者在社区的康复治疗情况应及时由信息资料室归档。

康复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

在中心(站)主任领导下,做好本地区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创伤、老年病及残疾等所致的功能障碍者的康复工作。

2、

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康复医疗、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病、伤、残的发生或减轻伤残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

3、

负责康复医疗的咨询、评定、转诊和支持工作,保存和整理康复医疗记录和病历档案。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

4、

负责组织和指导病、伤、残者的康复治疗,采取各种措施治疗病、伤、残者,以改善其功能。

5、

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疗法,为社区居民及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有1-2名专门(兼职)人员负责本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组织、指导、实施、评价工作,并接受上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

2.

年初应有全年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每阶段应有工作小结,年终应有工作总结。

3.

加强社区合作,当好街道参谋,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

4.

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分别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5.

针对本辖区居民主要卫生问题和行为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开设咨询热线、发放健康教育材料、重大卫生日宣传咨询等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应考虑季节等因素,合理改变。

6.

每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其中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保健,高血压保健、控烟教育、心理卫生等内容,有计划、有教材、有记录、有评价。

7.

建立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每楼层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并保留小样存档。

8.

对前来就诊的病人应进行健康指导的同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保证处方的教育内容与患者疾病相关。对患者不能理解的,医生应耐心解释,不可推诿。

9.

结合继续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

10.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和保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本,登记健康教育的内容、时间、方式等,积极配合上级卫生机构对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考核。

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

负责本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组织、指导、实施、评价工作,并接受上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

2、

掌握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及行为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3、

积极对高危人群开展控烟、限酒、指导合理营养膳食、健身等干预活动。

4、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其中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保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保健等内容。

5、

考核、评估各科室(站)医护人员开展面对面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6、

开展整体人群精神卫生健康和残疾预防宣传教育。

7、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设健康咨询台和咨询服务电话热线。

8、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宣传卫生知识。

9、

针对社区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宣传日的活动。

10、

开展组织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技能培训。

药剂科工作制度

1、

药剂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按照《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作好药品管理工作;

2、购药计划应根据临床的用药需求,实行计划采购,计划供应,遵循“定额管理、合理使用、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依据本中心“基本用药品种目录”拟定后,经主管主任批准后方可从规定药品销售单位购置药品;

3、临床要求的新药,需由中心药事委员会集体讨论后,填写首次购药审批表,由主管主任签字后方可购入;

4、对购置药品的质量、数量、购入和领用,必须健全入库验收、出库手续,严格执行入库验收、核对等工作,每月必须将药品销售情况报送财务科进行核算。作好药品的期效、品种、帐目等项目登记工作。注意发现存放药品的变化,若出现问题,及时与该药品销售单位进行联系,更换或退掉,并做好各项登记。

5、药品应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放置,分类摆放整齐,设有相应的通风、温储等设施,做好药品的养护。毒、麻、精药品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6、计算机管理药品帐物,建立进、销、存帐目管理,做到日清、日结、月盘存,每月对在库存的药品进行一次质量抽查,全年覆盖率在100%。

药剂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

在科主任领导下,认真执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2、

负责药品的领用、分发、保管、登记、结算、统计和处方调配等工作。

3、

随时检查药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报主管领导处理。

4、

对特殊管理药品严格按其管理规定执行,并监督临床安全使用,防止差错事故。

5、

经常检查保养所用衡器、冰箱等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6、

做好用药咨询,结合临床搞好合理用药。主动深人科室征求意见,不断改进药品供应工作。

7、

做好新药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并提出需要改进和淘汰品种意见。

8、

收集国内外药物情报资料,向有关科室介绍推荐新药。

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1、

在中心((站)主任领导下负责全中心(站)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资料、统计等管理工作和日常信息咨询工作,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做到精确、及时、严谨。

2、

制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使用办法,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与使用,建立建全计算机软、硬件档案。

3、

专人负责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使用,负责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的维护,定期检查设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排除,严禁非工作性质使用机器,保证机器性能良好和计算机各点位终端运转良好。

4、

按时收集、汇总、上报各项数据报表资料,保证真实、准确、按时、完整。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5、

社区基本情况主要数据资料上墙。

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人,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中心”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

3、做好健康档案文本借阅工作,按规定手续办理借阅、归还工作。

4、对各科室(社区站)查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

5、熟练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配合中心办公室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23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