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医院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 本文关键词:消毒,空气,制度,环境,医院

医院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 本文简介: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一、空气消毒:1.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2.消毒:①紫外线消毒。每日定时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0.5~1h。②空气动态消毒。采用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吸附定时进行空气动态消毒。二、地面消毒: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含清洁剂水

医院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 本文内容:

环境空气物表消毒制度

一、空气消毒:

1.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消毒:①紫外线消毒。每日定时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0.5~1h。

②空气动态消毒。采用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吸附定时进行空气动态消毒。

二、地面消毒:

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含清洁剂水拖地每天2次。

2.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特殊感染患者时改为第一遍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第二遍用清水拖地,每天2~3次。

3.使用后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4.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纸巾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三、物品表面消毒:

1.配备足够数量的物体表面擦拭小毛巾和小桶,保证一床一区域一用一消毒,并处于消毒备用状态(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

每天定时分区域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纸巾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3.

病人出院、转科或转院需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并登记备查。

四、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五、注意事项

1.诊室空气提倡通风换气。

2.采用紫外线消毒要注意环境评估及使用注意事项:

①室内保持清洁干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②用于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管距地面2M;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物体表面不超过1M。

消毒时间从灯亮5min后开始计时,消毒时间为0.5-1h。

③紫外线灯累计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000h,使用中强度不低于70μW/c㎡,新灯强度不低于90μW/c㎡。

④消毒完毕,打开窗通风换气,方可入室。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⑤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次,如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3.诊室地面不提倡常规使用化学性的消毒液拖地,遇有污染或传染病流行时,用有效氯,500mg/L~

1000mg/L消毒液拖地,停留10-30min后用清水擦拭、清洁。

清洁消毒流程及保洁员要求

1.按要求着工作装,戴手套。

2.应保持墙面、门窗无尘和清洁,每天使用清水擦洗即可,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立即去除污染,再使用500~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停留10-30min后用清水擦拭、清洁。

3.地面:所有地面包括治疗室、医生护士工作站、走廊、病区、换药室、处置室、洗手间等,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地,各室拖把标识清楚,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地面血液或体液污染时,立即去除污染,再使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物体表面: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桌面、病历牌、病床、床栏、设备带、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及门把手等,每天清洁擦拭或消毒。病室清洁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30分钟,清洗干净后晾干保存。

5.床单元:病人出院、转科(院)

、死亡等离开后,用紫外线消毒床单元,消毒时对不能撤离病室的患者做好相应的保护。床单元应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进行终末消毒。

6.工作结束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脱工作服。

注意事项:

1.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换药室、病房、走廊、洗手间。

2.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仪器表面后,应使用清水擦洗,以免腐蚀物体表面。

3.仪器表面如麻醉机、监护仪、输液泵、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按钮、操作面板)等用75%酒精纱布彻底擦拭。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