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概论,档案学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1、档案工作的内容(简答)1、档案管理工作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利用2、档案行政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3、档案教育工作1934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专业1946年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4、档案宣传工作内容: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1、
档案工作的内容(简答)
1、
档案管理工作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利用
2、
档案行政工作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
3、
档案教育工作
1934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专业
1946年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
4、
档案宣传工作
内容: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案人员
形式:口头宣传、大众媒介传播、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专业报刊、档案网站
5、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6、
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2、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内容:
1、
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核心)
①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②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统计、分级、分专业管理。
③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
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手段)
①维护档案的完整(数量、质量)
②维护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档案不受损坏、延长档案寿命,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
3、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目的)
3、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
分散式(英国式、瑞士式、美国式)
2、
集中式(中国式、法国式、瑞典式)设行政机构
4、
综合档案馆
1、
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2、
科学文化事业性质(管理的对象、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职能)
5、
专业档案馆
1、解释: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
2、类型:特殊载体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部门档案馆
六、企业档案馆
1、涵义: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具有档案馆的一般属性、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服务本企业)
2、特点:综合性、专业性
3、设立:大型以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必须考虑到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状况、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
七、档案室
1、解释:各机关统计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
2、性质: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服务于本机关
3、任务: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的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4、类型:普通、科技、音像、人事、综合、联合、档案信息公司。
八、档案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级对下级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档案交接关系,各级各类间有协作关系
9、
文件中心1950美国
1、
涵义: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2、
特征:实体性管理机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对休眠阶段的档案只有保管权没有所有权、同时承担文件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职能
10、
档案寄存中心
由国家综合档案馆或其他独立法人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11、
档案事务所
服务对象: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乡村、公民个人等。
服务范围:档案业务的指导、咨询、各种档案劳务性服务工作
12、
档案工作的特点
1、
服务性
①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工作。
②客观属性之一
2、
文化性
①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②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
③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④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
3、
管理性
①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
②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③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4、
政治性
服务方向、开放程度大小、机要性(保密和利用)
5、
科学性
①档案工作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
②档案工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③档案工作要大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
13、
档案工作的效益
1、
社会性:档案工作投入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2、
隐蔽性:属于一种间接性受益,较模糊
3、
滞后性:从收集到开放利用和到取得实际效果,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14、
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
1、
文档一体化(解放前合后分)
2、
图情档一体化(信息管理一体化)现分未和
3、
智能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档案缩微化和档案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4、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①社会物质生产: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决定档案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性质、基本原则
③科学文化事业:产生更多的档案信息需求,互相影响
④社会档案意识(自身发展水平)薄弱:重视史料、凭证价值,忽视决策参考、情报价值
5、
社会化发展规律:来源、管理、服务
15、
档案工作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
1、
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8月
法国巴黎,我国1980年参加,为甲类会员
2、
国家间建立双边的档案工作合作关系
3、
开展国际的档案学术交流活动
16、
三个公约
1954年《海牙公约》,1970《巴黎公约》,1983年《维也纳公约》
17、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计算机化+网络化+通讯现代化
18、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1、
涵义:利用科技手段将纸质文件等扫描和注入,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
2、
原则:规范性、安全性、效益型
3、
内容:档案目信息的数字化、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19、
档案网站的建设
1、
功能:服务、宣传、交流
2、
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地方特色文化信息
二十、数字档案馆建设
1、
特点:存在方式(网络、无形)运行方式(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功能定位(存取为中心)
2、
与实体档案馆的关系:
①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
②数字档案馆对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③数字档案馆为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二十一、档案工作法律概述
1、
档案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
2、
档案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本件的总称
3、
档案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二十二、《档案法》
1、
制定: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8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
修改: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3、
施行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法律规定为准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
施行方式:
①遵守:义务性、禁止性
②使用:国家机关及其组织成员、国家法定的司法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③具体:制定强化执法力度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加强与各有关方面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档案意识
二十三、档案职业道德
1、
解释:档案人员共同认可的并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2、
内容
①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保护档案完整安全、运用来源原则保持文件间的历史联系、保护档案的证据作用、确保档案所含信息的连续性、对工作活动进行记录并能辩护)
②遵纪守法,严守机密(保护国家的安全及集体和公民个人的隐私、珍视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客观对待工作特权、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
③博学求进,公正服务(提高知识、工作、专业水平)
二十四、档案工作标准
1、
涵义:以档案工作领域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2、
工作标准与工作法规的异同
①同:由国家权威机构发布
②异:前者以档案工作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在各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实行,多为推荐性;后者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等为目的,多为强制性。
3、
种类:性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实际法律效力(强制性、推荐性)相关程度(正式、参照)适用范围(国际、区域性、国家、专业或行业、企业等)
二十五、档案工作标准化
1、
涵义
①一个工作活动过程,一项智力性系统工程
②通过实行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等管理控制活动,节省经费、提高效率、获得效益
③追求档案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
④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所指定标准的工作活动过程
2、
过程: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典型化、格式化
3、
具体措施
①坚持全面、系统的指导思想
②靠有关部门运用有效的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保证;做好实施标准的宣传、教育、解释工作
二十六、档案学研究范围(基本模式)
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史学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
二十七、档案学学科特点
综合性和社会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十八、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特征
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
二十九、中国档案学的主要成就
①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
②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③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④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三十、档案概念
1、
直观描述:用文件、文书、文书材料等作为属概念
2、
抽象揭示: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记忆工具等
3、
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4、
对定义的理解: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历史记录性
5、
实存形态:档案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尤其是文件的定稿和正本;内容信息的清晰度、明确性较强且形体具有唯一性的档案形态,其原始记录价值的程度较高。
6、
形成过程:有意、无意地制作+有意地处理保存
7、
真实可靠性:真实、直接反应了历史事实、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客观现象(档案自身没有假的)
三十一、档案与相关事物
1、
信息:档案为种、信息为属,属包含种
2、
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内容较系统完整,不具原始记录性;档案注重现实的查考利用价值,内容零星
3、
图书:具有知识和信息记录性的特点,是系统性的知识,管理图书采用逻辑管理
三十二、档案的种类
公务与私人,历史与现行,文书、科技与专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产生的档案),旧政权档案(建国前)
三十三、来源原则
1、
定义: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
2、
形成和发展
①法国“尊重全宗原则”1841年十四号法令:来源于一个特定机构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全宗内的文件按主题类别整理、主题下按年代、地区或字母排序、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起源)
②德国“登记室原则”1881:先按来源分类,再按原始顺序和整理标记(正式形成)
③缪勒、斐斯、福罗英1898《荷兰手册》:科学地阐释全宗的定义,论证了全宗的有机整体性,指出一个全宗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按照已定规则形成、成长和变化(理论论证)
④布鲁塞尔大会1910: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促使各国档案人员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确立来源原则为档案专业人员的基本原则(普遍认可)
⑤组合思想:英国詹金逊1922《档案管理手册》档案组合,突出形成机关的独立性;1941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组合,以文件来源为基础,结合考虑机关行政管理师、文件复制性和文件数量等因素而组建起来的具有组织和职能相关性的文件整体。(灵活运用)
⑥德国布伦内克1946《档案学—欧洲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历史》“自由来源原则”:自由来源原则是一个总论;档案集合是一个有机集体;来源思想不是保持固定的来源,应该讲来源和事由配合成一种相当的比例关系(部分修正)
⑦“体系化全宗理论”我国1980s提出了全宗的定义和基本涵义;提出了全宗的构成条件(独立行使职权、设有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设有管理人事机构);提出了划分全宗类型的主要标准;提出了“全宗群”概念(维护全宗间的有机联系);明确了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科学方法(机构、年度、问题)
3、
内容:尊重来源、尊重全宗的完整性、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
4、
冲击:机读档案的出现、信息权得到共识、西方国家档案工作变化(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决定论”
5、
重新发现:特里库克“新来源观”,戴维比尔曼“元数据”
三十四、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1、
产生背景:文件数量的增加、文件管理的出现、文件中心的建立
2、
形成与发展
①1950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罗吉尔.艾利斯,文件运动分现行阶段、暂时保存阶段、永久保存阶段
②1960S曾三“档案自然形成过程论”,立卷归档、档案室、档案馆
3、
内容
①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②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③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决定)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4、
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视为档案人员参与现行文件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①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各阶段文件的内容、物质形态、基本属性完全相同)
②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管理提供了实践原则
③解释了文件运动过程的前后衔接和各阶段的相互影响
5、
修正:文件运动的整体性保持不变,文件运动的阶段性特点,价值形态和相关因素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文件价值与服务对象,保管场所与管理方式等)
三十五、档案鉴定理论
1、
年龄鉴定论:1901德国迈斯奈尔(内容、来源)
①事关档案存毁的决定必须当机立断
②必须避免极端行为,既不要过于谨慎地保存,也不要过于随便地抛弃
③不要以抽象概念为价值标准
④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得销毁
⑤作暂时作用的档案达到目的后应当销毁
⑥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过程中经过的案卷应当保存
2、
行政官员决定论:1922英国詹金逊-文件的鉴定应由产生它的行政官员负责
3、
职能鉴定论:1934波兰卡林斯基-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最高行政机关的文件应永久保存,低级机关的文件保存一定时期后就可以销毁)
4、
文件双重价值论:1956美国谢伦伯格(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第二价值)“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
5、
利用决定论:将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和预期利用视为鉴定档案的最重要标准,鼓吹第二价值决定档案的根本性质
6、
宏观鉴定论(通过文件形成者职能)
①社会分析和职能鉴定论:主张档案应体现文件产生时期的社会价值
②文献战略:以文件的主题为标准,分析文件产生的背景
③宏观坚定战略:特里库克-应全面考虑社会结构、文件形成过程、文件形成者及其职能等
7、基本内容: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对鉴定原则的规定、对鉴定标准的制定(来源、内容、形式特征、相对价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