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性的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研究报告,导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性的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性的研究报告1.研究背景及意义2.理论基础及依据3.核心概念界定4.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5.研究目标及内容6.研究对象及范围7.研究方法及运用8.研究成果9.研究影响与效果10.问题与讨论11.结论与建议尾注、参考文献(按规范罗列)附录(主要指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调查图表、实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性的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性的研究报告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理论基础及依据
3.核心概念界定
4.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5.研究目标及内容
6.研究对象及范围
7.研究方法及运用
8.研究成果
9.研究影响与效果
10.问题与讨论
11.结论与建议
尾注、参考文献(按规范罗列)
附录(主要指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调查图表、实验方案、分析报告等)
摘要:从课堂导入及其设计的概念界定出发,对课堂导入及其设计从目的分析、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操作举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中,在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操作举例等部分,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想法,并总结了教学实践中一些富有新意的做法,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有效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引入
常言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几分钟导入设计的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针对数学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研究小组对本校中高段三个年级共
1125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75.8%的学生反映数学教师上课时有课堂导入环节,但是也有
52.8%的学生认为课堂导入对于自己学习所起作用不大,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导入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在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思考“应采用什么方法导入课堂教学”,但是对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思考不够,还只是限于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营造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导课环节的其他重要功能,有的甚至更没有将导课环节与其它课堂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设计导入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为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研究、分析、讨论、举例的方法,以数学课堂导入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设计为例,总结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具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具体尝试,是引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导入:应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
3-5
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
动的通称。
课堂导入设计:就是针对课堂导人阶段如何组织导入材料、怎样安排师生教学活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设想和计划。虽然课堂导入部分在时间上只占整堂课的12%左右,但它同样具有系统的特性,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和模式,教师不能把课程模式化了,同样也不能将导入模式化了,我们只是探索其一般的规律。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②通过多样性的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加强导入教学的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转化。
2.研究内容
对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探讨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
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②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分析。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④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课题的经验论文及报告。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现阶段课堂导入环节的现状
自课题立项以来,研究小级无论是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出去学习培训中还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都努力收集或运用一些较好的形式导入新课,并借助一些理论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1.以省市区级数学优质课,数学观摩课为主要参考对象,近距离聆听大师的教诲,了解新课改的最新动向,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等。
2.自我时间走进课堂,调查研究导入的现状?
①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我们教师层面对导入的环节的认识:
[问题]导入环节在上课之前都去设计过吗?
90%的教师回答在新授课之前都会去想一想导入环节的设计,想一想导入和新科之间的教学的关联和作用,说明我们的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导入环节引入,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练习课、综合实践课,数学广角等课只有15%的教师考虑去设计。
[问题]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导入环节的?
5%的教师回答,每节课都是自己想的,设计的,75%的教师选择通过下载网络课件的导入环节;20%的教师通过其他的方式,例如练习题,教案中的导入设计。说明我们的教师虽然重视了导入环节,但是对如何在新课程下有效导入的思考不够,都是搬抄的形式。
②问卷设计调查我们的学生。
1你上课那段时间注意力最集中:起始的10分钟45%,中间的25分钟40%,最后5分钟15%。但是通过调查学生说起始的10钟里,前1分钟一般都没有听,也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后面的2—6分钟听得最认真和仔细。
2老师前几分钟一般都是怎么上课的?
直接上新课25%,出示练习54%,操作游戏5%,口头讲授10%,其他7%。
3你觉得导入重要吗?28%认为重要,65%认为无所谓,17%认为不重要
(二)和同伴仔细研讨课题导入的原则和作用
教师设计导入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把导入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遵循一定的原则。
教学的系统性: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束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各个教学程序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要把导入与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考虑,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的高潮。
内容的科学性: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具体学科的特点,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要以理解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设计导入的内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认知层面,还包括内在于知识符号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价值观。
(三)归纳总结导入的策略,探索不同形式的模式导入
知识所承载的文化以及现代的教学手段的发展使课堂的导入表现出更多的类型。不同的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同一课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精挑细选导入的方式。
1.依据“教学时间观”进行设计——直接导入——第二课时
即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将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或上课伊始就将即将学习内容做一个概述。引起学生注意,迅速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典型语言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什么。前后一定是有相关联的。
2.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设计——习题导入——起始课
①旧知导入
广大教师采用最多的导入方式是旧知导入。旧知导入就是通过复习旧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而引入新知识。即以旧引新,主要的形式就是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性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视野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来拨动学生理解与求知的心弦,引导学生不断地去研究。
导语有针对性
对
导入要精心设计,做到短小精悍,要考虑到语言简明、操作简便,切忌繁琐复杂、冗长拖沓。导入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课的基点在“导”,因此在情境设置上不要故意绕圈子、走弯路,语言上不要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②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数学对象的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
案例“比的基本性质”。
比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比时,引导学生将比与分数的性质进行类比,则关于比的教学将更加自然顺利。
③整体导入
数学章节教学最初从何入手?其实学生学习专题知识,首要是对其有一个全面的、高层次的、完整的总体看法。故我们可以在一个专题教学之前,将所教内容适当范围的总体背景,知识发生时的关联或演绎框架作一些概要说明,让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在大范围内的地位和相互联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明了这部分内容的前因后果。
3.依据“活动的数学观”进行设计——操作导入
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形成感知动作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能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
①直观导入
在学习新课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或电影录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演示操作,感知数学知识,从而导入新课。
案例
“轴对称”。
“轴对称”概念的导入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观察实物图片,鞋、景物等的对称。
(2)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对称。
进而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进行归纳概括。
②实验导入
教师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由此导入课题。
4.根据“建构学习观“进行设计——新知识点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如与一定情境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不仅使得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便于保持获取知识,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①问题导入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②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学生单凭现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③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很多数学故事还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观念,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名言警句导入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新知,让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具诗情画意。
从实用的目的出发,从教学活动方式的角度,我们主要结合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典型的课堂导人实例,对课堂导人从理论分析到实例探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其一,课堂导人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其中,创造性的成分、艺术性的成分都很多,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很关键的问题。只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动”,才能很好地设计教师的“导”;
其二,进行课堂导人设计时,应把握好前面所述的课堂导入设计原理及原则,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协调,保证教师以较快的速度进入角色,保证学生以较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研究的成效
1.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良好情绪,这种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因此,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而言,教师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决定着小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
2.其次,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老师教的好不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提高,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很好的契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好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于所学的内容,这样一来,这种契合就会形成,进而使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良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想一年后,有
90%的教师选会去设计一下课堂的导入环节;25%的教师能花一定时间去研究,而不是一味的抄袭和下载导入。
3.最后,有利于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关键所在。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记忆力和其他各种学习能力非常好的阶段。
因此,教师通过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认识深刻,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
六、存在的问题
对照我们导入的教学现实,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们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但是只有25%的教师会去全面思考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主要的问题和症结在于认识上的“误区”及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分析:
(1)一味强调引入,课堂本末倒置。
这是课堂改革中课堂引入的另一个极端,教师一味强调课堂引入,课堂中花大量时间来引入,致使淡化了探究新知的课堂主体,学生不能很快从“引入”进入本课的重心。作为课堂引入,虽然很让学生感兴趣,可是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致使课堂时间不够而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节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及应用,有理数的分类”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草草了事。
(2)引入方式传统,伤害学生自信。
知识是有连贯性的,这是不错的,可是课堂引入还常用“复习”提问等传统的方式。是不妥的。教师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还是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知道答案,如果教师一上课便点他们回答问题,他们答不出来,即使老师不会责备他们,而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没有面子,无形地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这节课也就没有信心学好了。这样的引入方式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我们常说,我们不关心你的过去,只关心你的现在和将来,教学也是这样,教师不宜在课堂引入时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就是为了有意识地避免检查学生的过去。削弱学生的自信和对新知识的渴求心理。
(3)引入过于花哨,缺乏数学味
数学就是数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维持,主要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数学问题的难度对他们是恰到好处的。这些问题应有明显的数学学科特点,围绕这些问题他们能够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并有所收获。学生并不在乎热闹和花架子。有时候我们过分的追求使用图片等,这样使引入所引用的问题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远。
问题方面:
1.教师在设计导入时,从自己的理解和预想出发,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出现的反映。教师将导入构想付诸课堂教学实际时,对学生的问题考虑不周而
无言以对,由此可能导致课堂的混乱,有的教师将课堂教学一厢情愿地继续下去,但学生的思路却随着自己的问题发散开了。
2.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打响第一炮。当然,导人方式很多,如猜谜语、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短的一个新课导入也犹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一样,处处体现着现代教学理念的精华之所在:生活与实际的介入、科学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引导迁移变通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另外,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还折射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再某些教学观摩课中,授课教师过多地考虑听课者的好奇,不去理会学生的感受。教师在选择其他融入形式时,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所设计的导入结合考虑,不能脱离教学而故弄玄虚。
总之,课堂引入要坚持简洁性、趣味性、形象性、导向性的原则。导入形式的多样化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不能费时过多,在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应该立即投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整个教学就是一场戏。这场戏的优劣好坏不能由其中一个来决定,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整场戏,以求大家共同所期望的结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程中学数学应该重视课堂引入。
参考文献:
[1]
[日]
佐藤
学.静悄悄的革命.
[M]
.李季湄译.
长春:
长春出版社,2003.
[
2
]
刘远涛.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J].
新课程,2009,(12).
[
5
]
陈志刚.
反思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三离”现象[J].陕西教育
(教学版),20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