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本文简介:课题话说信息技术应用学科信息技术授课人饶柳秀课时一课时班级初一16到24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感觉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及其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3、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4、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从学生身

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本文内容:

话说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

授课人

饶柳秀

一课时

初一16到24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感觉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3、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

4、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切入,让学生通过多“看”,多“说”,最后达到能悟出自己对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接着,通过详实的例子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积极及负面影响,倡导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强调文明使用网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文明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教材的地

位与作用

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网络带来的层出不穷的负面影响。本节的学习,对学生学会关注信息、关注信息技术,并树立正确地对待信息技术、合理合法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上好本节课,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也为学生开好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为激发他们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好基础。

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1、例子、问题导学法:通过展示例子和案例,由问题引导思考、分析讨论、解释身边的信息,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2、演示讲授法:通过演示,讲解介绍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交流法: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讨论信息及其特征的例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4、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比赛抢答,完成和推动教学任务。

初一的学生对事物主要还是感性认识,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注意力容易转移,要想让他们耐心地理解抽象的信息概念、信息特征,将会有一定的困难。

1、交流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讨论讨论信息及其特征的例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身边的同学合作讨论,完成和推动教学任务。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观看视频,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师准备:课件……。

每位学生一台电脑。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课件

2、出示三个任务:说明通过三个任务来探计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任务一:探计信息的奥秘;

任务二: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任务三:展望信息技术发展;

接受教师的问题,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教师讲述,接受课题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

层层深入

1、课件显示任务一:探讨信息的奥秘

2、课件展示:观看视频《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3、提问:说说你身边每天都接触到、应用到哪些信息呢?

4、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阅读课文P2-P3并回答问题

5、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课件小结:

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每一天都在与信息打交道,人类离不开信息!!!

接受任务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思考、积极参与回答

倾听教师的总结

通过视频,让学生明白信息是当今人类必不可少的,通过让学生寻找和发现身边的信息,突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信息意识。

什么是信息

1、提问:既然人类离不开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查阅并收集到的“信息”概念,结合自己的理解,七嘴八舌说“信息”。

3、教师进行总结,课件显示: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

思考问题,理解信息概念

倾听老师的归纳及小结

通过总结让学生再次强化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特征

1、教师引导学龄前生阅读P3-P4的信息特征,鼓励学生谈一谈信息具有的特征,并列举能解释该特征的例子。

2、教师展示课件,归纳总结信息的特征:

可存储、可传递、可利用、可共享、可识别、可转换、可处理。

3、课件展示: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谈一谈案例所表现的信息特征:

(1)、花木兰烽火传信;

(2)、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3)、盲人摸象

(4)、看图写作文

(5)、上网浏览,下载等……

阅读教材,思考、寻找身边的信息,积极参与回答活动,参与组与组抢答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汇报。

通过阅读与举例,让学生形成并强化信息特征的知识,突破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

什么是信息技术

1、引导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输、交流乃至应用有关的各种技术。

2、课件展示任务二: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思考并总结

古代信息技术

1、分组游戏活动:一、三组传悄悄话,二、四组传纸条。

2、同组比对第一个发出的信息和最后一个收到的信息是否一样?再比对一、三组与二、四组信息传递过程发生差错的情况。

3、课件展示:

(1)不同的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读取、传递、处理、保存和展示的效果不一样

(2)讨论填表

(3)请你说出其他的古代信息技术例子:

驿传、烽火、飞鸽传书……

信息技术

信息形式

效果

传悄悄话

自然语言

易出错

传纸条

文字

准确性好

参与游戏

核对信息

倾听教师介绍,参与讨论并抢答,举古代信息技术例子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信息的传递和存储

通过游戏与抢答,让学生了解了古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近代信息技术

1、课件展示图片:无线通信、电话、电报机等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的“认识近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了解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

国籍

技术发明或科学发现

莫尔斯

美国

莫尔斯电码

贝尔、沃森

美国

电话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通信

波波夫

俄罗斯

无线电通信

费森登

美国

无线电广播

看图片,感觉近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通信领域的变化

阅读教材,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看图、阅读,帮助学生梳理教材知识点,从而了解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

1、提问:了解了古代、近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又有哪些呢?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的“了解现代信息技术”

3、课件展示: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

4、课件展示抢答问题:请你列举你知识的现代信息技术实例

通信技术:电话、手机、通信卫星等;

计算机技术:现网络结合,功能强大,浏览信息,下载,共享……等等

微电子技术:电子笔记本、手提电脑、微芯片在医学上的应用等

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

阅读并思考问题

回答

通过阅读以及倾听教师、同学们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期影响。

展望信息技术的发展

1、提问:未来的信息技术会是什么样的呢?

2、课件展示:展望未来信息技术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P6的“展望未来信息技术”

4、图片展示,师生讨论,引导学生畅谈未来信息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新变化?

(1)虚拟现实技术

(2)云计算

(3)物联网

5、教师鼓励学生发言,适时积极评价学生发言。

6、完成P6表1-2物联网应用案例

7、完成创新活动

接收任务

阅读并回答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加深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课件展示: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并举例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上网查资料;

(2)网上购物;

(3)通视频电话

(4)看网络新闻

……

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或身边朋友遭遇的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不良网页信息;

(2)垃圾邮件;

(3)网络游戏成瘾

(4)手机控制瘾

……

4、教师适时补充学生看法

交流讨论,抢答

交流讨论,抢答

听教师的见解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加深认识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负面的影响也随之而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

1、体验1:以小组为单位,访问小I机器人网站,与小I聊天,体验人工智能;

2、体验2:登录百度地图网站,查找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查找你家到学校的公交路线,体验GoogleEarth卫星地图

3、完成创新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体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加深学生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

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1、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2、激励学生小组抢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3、课件展示:

(1)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输、交流乃至应用有关的各种技术。

(2)信息技术发展经历

古代信息技术

近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展望信息技术的发展

(3)信息技术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4)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

4、课堂评价:完成P12的“活动评价”

回忆前面的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回答完成总结

完成评价表格

通过小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知识点并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评价检阅学生的学习情况

-

5

-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