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路工程环保工作总结 本文关键词:工作总结,公路工程,环保
2017公路工程环保工作总结 本文简介:黄骅港疏港公路综合枢纽互通工程2017年度环保工作总结为保证黄骅港疏港公路综合枢纽互通工程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工,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按照项目业主单位对环保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日常工程施工环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环保管理及监控制度,实行环保责任层层分解
2017公路工程环保工作总结 本文内容:
黄骅港疏港公路综合枢纽互通工程
2017年度环保工作总结
为保证黄骅港疏港公路综合枢纽互通工程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工,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按照项目业主单位对环保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日常工程施工环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环保管理及监控制度,实行环保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努力提高施工中环境管理效能,按工期进度逐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认真剖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全面
落实总体施工环保的各项要求指标,现将2017年度环保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
工程概况
南疏港路二路与东疏港路互通式立交位于沧州黄骅港区东疏港路与南疏港二路交叉处,所处区域多为滩涂,积水较多,南侧为皮带机廊道和化学品输送管道,东侧为邯黄铁路河钢专用线,已修建完成,将要投入运营,西侧为规划中特铁路专用线,设计桥梁跨越现状铁路净高按6.95米控制,跨越规划铁路预留净高为6.55米并预留不小于20cm富余量,桥梁设计布跨按铁路设计的路基宽度6.8米控制。南疏港二路设计速度60km/h,平曲线最小半径2500米,最大纵坡2.5%,东疏港路设计速度60km/h,平面为直线,纵段为平坡,平纵指标均满足互通设置条件。互通立交设计范围为南疏港二路K0+000~K1+700,东疏港路为K0+000~K0+050。
互通立交采用T型互通立交形式,交叉方式采用南疏港二路上跨匝道。
二、技术标准
(1)
公路等级:南疏港二路和东疏港路均为一级公路。
(2)
设计速度:60km/h。
(3)
设计荷载:公路-I级。
(4)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余桥涵、路基1/100。
(5)
路基宽度:
南疏港路二路为采用双向六车道断面,中央分隔带为1.5m,左侧路缘带2×0.5m,行车道为2×(3.5m+2×3.75m),右侧硬路肩为2×2.75m,土路肩为2×0.75m,路基宽度共31.5m;东疏港路为双向六车道断面,中央分隔带为6m,左侧路缘带2×0.5m,行车道为2×(3×3.50m),右侧硬路肩为2×1.00m,土路肩为2×0.75m,路基宽度共31.5m;采用单车道出入口带有超车功能的单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10.5m,行车道为2×3.5m,硬路肩为2×1.0m,土路肩为2×0.75m;单向双车道匝道(带紧急停车功能)的路基宽度12.5m,行车道宽2×3.5m,左侧硬路肩1.0m,右侧硬路肩3.0m,土路肩为2×0.75m;
其中南疏港二路行车道宽度与工可略有调整,由工可的3×3.75m调整为3.50+2×3.75m,一方面考虑到原工可设计的中央分隔带宽度1m,扣除C值后,不能满足南疏港二路跨线桥梁的中央护栏设置宽度要求,另外,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时,行车道宽度为3.50m,由于本项目重车较多,故外侧保留两条3.75m宽度大货车专用行车道,为安全预留了富裕空间。
三、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部,渤海湾西南侧,黄河古道北端,宣惠河与漳卫新河交汇处的大口河外海域。黄骅港海岸是公元1038~1184年期间的古黄河河口冲击扇,黄河改道后由波浪和潮汐动力改造而形成的一个典型潮汐通道体系。本海区为古海河入海泥沙塑造的海岸水浅坡缓,水下岸坡垂向沉积序列自下而上分别为:陆相冲击、海陆交互相沉积和海相沉积。区内地层分布较为稳定,沉积规律比较明显,软土层较厚,地层起伏不大,泥面标高为-3.10~-8.85m,由西南往东北微倾。
(2)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路线穿越地区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东部沿海滩涂,地层以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Q4m)及第四系上更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Q3m+a1)形成的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及粘土层,场地地层稳定。
(三)工程地质评价
项目所在区不良地质现象为软土及盐泽土。
(4)
水文地质评价
1、
项目所在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广布其厚度巨大,含水层颗粒细而层薄,含水层多为粉细砂,地下水的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组包括潜水含水组与承压水含水组两类。
2、项目所在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因为靠近渤海而略具海洋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潮湿多雨,秋季温和干燥,冬季寒冷、雪量较少而多强风。
(1)气温:年平均气温12.2℃,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7.3℃,多年平均最低气温7.8℃.一月最冷,平均气温-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5℃,七月最热,平均气温31.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7℃.年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为71天,低于-10℃的天数为23.8天。
(2)降水: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01毫米,历年最大年降水量719.4毫米,历年最小年降水量336.8毫米,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36.8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3)日照:5月份的日照为全年之冠,5~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1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夏季的月份白昼时间最长,但因云雨较多,日照时数反而较小。全年5月份太阳总辐射量最大。春夏两季蒸发作用强烈。
(4)冻土:最大冻深0.32m。
四、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在2017年施工期间,我办认真执行新区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对环境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化害为利。具体措施如下:
成立环保领导小组,对工地的环境因素进行进一步识别,对确定的重大环境因素实施控制,配备足够的环保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环保知识,与当地环保部门紧密联系,共同搞好环保工作。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建设单位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3)负责审定施工期间环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环保事宜。
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体系图
五、环境保护措施
1、废弃物污染控制
(1)弃土、弃渣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2)砂石料运输过程中全部覆盖,防止洒落或扬尘污染。
(3)料场取土坑及临时用地使用完毕后及时修好。
(4)施工中,对油库、水泥库等重点管理、检查。
2、粉尘污染控制
(1)拌合站布置远离居民区。
(2)严禁随意焚烧各种废弃物。
(3)临时用地、施工运输道路及驻地周围要经常洒水,避免尘土飞扬,污染空气。
(4)施工用各种粉状材料应采用袋装或其它密封方法运输,不得散装散卸,且尽量存放在室内。
(5)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质,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不得裸露弃置。
3、临时工程与设施
临时工程与设施是永久性工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永久性工程完工后应移去、拆除,其所占用的区域应进行清理或恢复原貌。
4、路基工程
路基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施工中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思想,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使公路这一人工系统与沿线自然系统和其他人工系统配合协调。
(一)场地清理
(1)、路基工程施工前确定现场工作界线,放好边桩,并保护所有规定保留和相关部门指定要求保留的植物及构造物。
(2)、路基范围内清理的淤泥、土石方等,集中堆放、苫盖。
(二)、填方路基
(1)、填方路段地质情况调查。我们在施工前对填方路段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查明是否存在地质不良情况,尤其对路线经过冲积(坡积、残积)层的路段,还应查明基底覆盖土层下的基岩是否存在不利于路基稳定的倾斜面。
(2)、防雨措施。施工期间,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路基。
5、桥梁工程
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对桥涵工程主体结构本身的质量和安全较为重视,对附属工程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重视不够,而对某些施工方法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更是认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高度重视桥涵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
(1)、桥梁施工,严格落实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条例,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2)、仓库、临时工棚等尽可能设在路基范围之内
(3)、水泥包装袋等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堆放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严谨随意弃置,随风飘散。
六、环保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一、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现场施工的环境监督管理,现场泥浆排放及外运,周边环境管理工作及其他环境管理工等。在全年的工作中,一是将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及日常环境管理业务量分工,责任到人,制订工作进度表,确保各项任务及时落实。二是加强工人上岗培训,定期、不定期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大环境管理监控制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一)切实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管理。
(二)严格环境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查处,并督促相关违法单位限期整改。采取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加强对施工相对人的环境法律法规教育,既维护了环境法律的严肃性,又增强了企业相对人的环境法律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通过我们不定期的自查,提高了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及时解决了在施工中存在的一些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促进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在下步工作中,我们继续严抓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将环境管理工作水平更进一步,更加完善。
附:工地扬尘治理台帐(洒水、苫盖)
总计:
5月份到12月份总苫盖面积为50200平方米
总洒水吨数为1122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