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也随之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中央1号文件,还是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都旗帜鲜明地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下面,在王普市长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就如何贯彻落实改革创新的要求,我再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要改变工作方法
李克强总理说,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调适思想理念,更要调适路径方法。我市总体上还属于欠发达地区,市级财政并不富裕,乡镇财政大多都处于“保运转、保吃饭”的状况。在当前新的财政体制下,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和增加效益来进行。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多年探索实践、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美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试行)》,更加注重中心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整治,其考核指标之细、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未有,目的就是要让美好乡村建设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加惠及民生。
一要善于用力,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每打算办一件事情,既要考虑发展需要,又要充分尊重民生民意,避免“下面不热上面热”。特别是美好乡村建设中,要按照严控债务风险的原则,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因地制宜,不千篇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二要善于聚力,更加注重资源整合。现在,各级对于“三农”工作尤其是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项目繁多。要着力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好“市乡村”三级财力,重点突出中心村建设,集中力量办实事,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使民生工程与美好乡村建设互促共享,着力解决好资金不够用、建设不实际、管理不长效等突出问题。要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充分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村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要善于借力,更加注重平台创新。要进一步创新服务平台,善于把农业合作社、各类行业协会等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好,把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积极性调动好,以服务促发展。我市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试点工作已经启动,部分农村淘宝服务站投入运营,如何用好这个平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有文章可做。
第二,要改变发展方式
我市现代农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跻身全国、全省先进水平。但随着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因发生深刻变化,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唯有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开创现代农业“二次创业”的新局面。 一要做好“调”的文章。2013年,50年一遇的旱灾对我市农业造成的影响,就已经暴露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结构单一的突出问题。这迫切需要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壮大提升优势特色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兴特色农业,尤其要加快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体验、农业养生等高效现代农业。
二要做好“精”的文章。去年以来,受禽流感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市畜禽养殖业举步维艰;受宏观环境影响,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大幅萎缩。中药材“宁前胡”原产地认证后基地面积达几万亩,加工却近乎空白。竹类面积61万亩,加工转化率不足30%。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我市农业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产品品牌,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要做好“融”的文章。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要充分发挥南山国家级食品产业园的载体作用,不断推进农工融合。要进一步
打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的品牌,依托家庭农场、农家乐等载体,不断推进农旅融合。要抢抓淘宝**馆上线、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试点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推进农商融合。
第三,要改变管理思维
当前,城乡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农民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过去那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唯有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手段,才能促进农村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要依法推进农村组织建设。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要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着力在村务公开、财务监督、民主管理、群众评议等方面,切实加大“软弱涣散村”、“难点村”的治理力度,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
要依法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工作错综复杂,矛盾纠纷千头万绪。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推动法制教育进万家,引导广大农民“信法不信访”,主动用法律解决问题。要积极探索乡村信访综治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联动共享的新机制,建立完善农村稳定工作的预警机制、排查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联动作用,着力提高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要依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既要保护农村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基层“八仙过海”,大胆探索实践,也要强化依法有序、风险可控,牢牢守住“不闯红线,不损害群众利益,不造成社会稳定问题”这三条改革的底线,确保改革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乡村干部是基层的执政骨干,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目前,各个乡镇正在召开人代例会。之前,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各乡镇的干部队伍配备,重点加强了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市直之间的干部交流。同时,市委还出台了进一步完善规范村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的相关文件,提高在职村干部基本报酬固定补贴和绩效奖金标准,并统一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从市财政拿出10万元,对88名当年遭受重大疾病和家庭变故的离任村干部实行了救助。这些目的都是要强化重视基层、优待基层的导向。希望在座的各位基层干部也能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力争干出力所能及、群众认可、实实在在的业绩。
篇二: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13期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3月23日
王 铁 市 长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3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传达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部署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这次会议也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动员会,誓师会。刚才,继敬同志传达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我就我市今后的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 1 —
代特征。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也提出过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当时是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来描绘新农村的前景的。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又提出过建设新农村的口号。这次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其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信阳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大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困难与希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一)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总体来说,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次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等要求。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势;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
— 2 —
各地区、各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认识趋于一致。一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正在全国逐步形成。
第二,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2005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持续加大减免征农业税的力度,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已经达到28个,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推广良种和购买农机具实行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交杂费和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寄宿费),使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能够上得起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使计划生育更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和参与;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食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已经对解决“三农”问题产生并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坚实基础的,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
— 3 —
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二)有一定的自身基础
经过近几年,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大幅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市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①粮食总产量 424.4万吨,②肉类总量57.3万吨,③禽总产量20.7万吨,④奶类总产量0.3万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16%、34.4%、40.1%和243.3%,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544公斤、73公斤、26.4公斤和0.4 公斤,比2000年分别增长13.6%、30.8%、36.8%和300%。在农产品生产总量增加的同时,农业生产效益同步提升,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31.6亿元,农业增加值135.6亿元,较2000年增长50.9%和47.2%。二是农业结构明显优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农业结构明显优化,农林牧渔业结构从2000年的56.7:7.1:31.1:5.1,调整为2005年的52:6.7:35.6:5.7,粮经结构由2000年的72:28调整到2005年的62: 38。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产业迅速膨胀,至2005年,全市1000亩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达1720个,总面积 440万亩;以基地为依托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5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6家,市级38家,带动近100万农户从事相关生产;龙头企业的壮大,
— 4 —
带动了品牌经济的形成,目前全市拥有无公害生产基地 51个,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4个,获原产地标记注册的有19个。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展顺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十五”期间,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面积达30多万亩,其中,发展“猪—沼—果”、稻田生态养殖、庭院生态—观光休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生态农业技术模式近10万亩,建立了20多个大、中型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示范园区。对12个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基本农田、渔业养殖水域等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评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得到全面发展,全市完成退耕还林34.07万亩,建成沼气池1.38万口,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正在改善。四是科教兴农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有所增强。近五年来,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引进推广了20多项适用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科技贡献率由“九五”时期的 35%上升到40%左右。促进了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税费改革由禁止乱收费到取消统筹再到免征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特别是2004年以来出台的关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2500元以上,比2000年增长580多元,增长近30%。六是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转移规模显著扩大。2005年全市外出
— 5 —
篇三: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x同 志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九次党代会、省委农村工作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促进x快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去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龙头企业进行了表彰。Y副市长对去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农业农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抓住x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粮食生产再创新高,连续8年获得丰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继续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成绩
是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全市总体经济实力依然薄弱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农业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既面临各种挑战,更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持续增长难度增大。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空间有限,保障农业持续增长的难度增大。二是农村劳动力呈弱化趋势。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不少县区出现了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三是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92元,相差9066元。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农业农村要素资源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趋势没有改变,二元结构矛盾更加凸显。四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亟需转变。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尚未确立,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缺乏有机联结纽带。五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够强。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任重道远。我市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欠账较多,农村人口的比重依然较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城镇化水平不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任重道远。
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
代化的基础逐步增强。当前,我市农村生产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工业化、城镇化到了新的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有了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农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二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补贴强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等,都为我市做好“三农”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三是x经济区建设为我市“三化”协调发展提供难得机遇。x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正在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x担负着建设好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光荣使命。我市作为x经济区核心区,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和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加快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四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日益坚实。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且我市地处平原农区,农业基础较好,是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生产基地,五县均为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畜牧大县,棉花、花生、大蒜、辣椒、西瓜、胡萝卜以及木材、花卉、沿黄水产品、牛羊畜禽养殖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x大用、禾丰牧业、福甬纺织、龙大油脂、兴盛德食品、雏鹰畜牧等一大批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
展势头强劲,为我们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我市“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持续快速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二、突出重点,攻难克坚
今年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同时,要围绕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粮食生产稳定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实施“百千万”建设工程,主要目的在于:一是“保面积”,将高标准粮田划定为永久性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二是“保产量”,通过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粮田,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单产水平。三是“保收益”,实施“百千万”建设工程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统一思想,抓紧付诸行动;要尽快制定建设方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组织项目申报。
(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省委、省政府也将出台相应的文件。结合我市实际,要突出抓好四项工作重点。
一要把优良品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继续抓好“亩产800公斤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加快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主导作物品种的换代升级。二要加强小麦、棉花、花生、西瓜、果蔬等五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和天丰面业省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三要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检验检疫、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尤其要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四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三)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要把引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打造粮食、油料、棉花、大蒜、畜禽、木业、花卉、蔬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十大产业链,建设粮食加工业、棉纺加工业、油脂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畜禽养殖和加工业、特色种植业、香精香料业、菊花产业等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支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完善配套体系,包括与农业产业化集群配套的基础设施、必要设备、原料生产基地、农产品物流园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
(四)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要解决好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环节,要支持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产”和“销”各个环节有机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