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2007年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
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臵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臵。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她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她带的班是学校的语言训练模范班,经常接待外省、地、市、县聋校教师听课。
她不但重视对聋儿的智育,更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聋生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她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要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xx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班上许多同学都树立了和正常人一样上大学的理想和目标;有的学生评为市级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有的学生在
市中学生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奖。班上也赢得了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整个班的学生都呈现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被评为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她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本科的学历进修,勤奋钻研特教知识和前沿理论,并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她先后担任了校“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教育”等课题研究。
参加工作十四年,她一直坚守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为了那一个个残疾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她无私地付出,倾情地投入,用爱唤醒心灵,用知识启迪智慧,用人格影响人格。
十四载的教育教学生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虽艰难但却充实而无悔。十四年来,她把慈母般的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残疾孩子,也把最浪漫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特教事业。无数个清晨,她早早地来到学校,无数个夜晚,她带着欣慰与疲惫回家。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她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可感的爱与呵护。学生张光辉,因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而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常常把鞋穿得走样,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棉鞋总是被水浸湿,小脚因此冻得冰凉。见此情形,赵丽锋老师又为他买来一双棉鞋,每天晚上,都用热水给他泡洗双脚,并把湿着的鞋子放在炉子上为其烘干。冬天宿舍冷,她给每个学生找来空的输液瓶冲上热水暖脚。学生过生日,她煮了鸡蛋买来牛奶送上祝福……她用点点滴滴的爱让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并使学生从心底爱上了这位年轻
的妈妈。
她爱学生,爱得毫无保留。为了让学生杨帆和王梦琪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参加许昌市的演讲比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天下午放学后她都带学生练习到很晚,然后再把王梦琪送回家,她一边骑车一边帮助王梦琪熟悉诗歌;她想方设法为学生找来演出服,为他们洗净烫平。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王梦琪、杨帆动情的朗诵赢得了台下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摘取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她爱学生,她倾其所有交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她更是竭尽所能带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起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她都会带着学生学跳大绳,这对正常的孩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盲生因为看不到绳子摆动,开始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跳,更把握不好跳跃的节奏,她就一遍又一遍地喊口号,讲解示范,30分钟的课间活动,她不停地摇着绳子,喊着口号,胳膊酸了,嗓子哑了,但每每看到学生有了点滴进步,她还是会跑到学生身边送上掌声或鼓励的拥抱。她坚持不懈地付出让学生动了起来,笑了起来,健壮了起来。
十四载悠悠岁月,她用爱书写着对生命和特教事业的感恩。在冬天晴朗的天气,她一次次带领学生把被褥抱到晾衣场晾晒,想让太阳光杀死病菌,更希望孩子们能吮吸着太阳的味道进入甜美的梦乡;(给簿本、铅笔等)
教学中,她手把手教学生摸读写字,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她利用一切渠道积极搜集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拓展盲生视野,弥补学生因视力残疾导致接收信息的贫乏;她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获得
心灵的愉悦;她认真批改作业,每天都要花去大量时间,来阅读那密密麻麻的盲文凸点,每次改完作业,都是眼花缭乱,脖子酸痛;她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辅导,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补偿和提高。因为盲班一直坚持复式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坐在自己教室的学生都能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她不断探索,尝试动静结合,讲练结合,常常放下一册书又拿起另一册,每节课她都没有一分钟的停歇,顾不上喝一口水。每次考试,盲生都要用很长的时间誊写盲文试卷,常常两节课抄下来手臂酸疼,看着学生不住地甩着胳膊,赵老师于心不忍,她一个人利用下班休息时间为学生抄写盲文试卷,每抄完一份,她的胳膊都是酸疼酸疼的,但她都坚持了下来,只为学生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加轻松地完成考试。每一个学期,赵老师都完成了两个到三个的语文教学任务,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毫无怨言。
十四载青春岁月,赵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梦想和追求写在了那些可怜又可爱的残疾孩子生命的培育之中,虽默默无闻但兢兢业业,她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以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及一线教师岗位,由于特校的客观原因,在校教师的周课程量都满负荷,就雷小军老师而言,周课数最多的达到33节/周。虽工作量超负荷,但雷小军老师没有埋天怨地,而是发挥专业教师带头作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攻克难题------。在雷小军的努力下,很多残障儿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过上了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雷小军自己也获得了省首批特殊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年轻的雷小军,以自己对残障儿童
篇二: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优秀特教教师先进事迹
老师是特教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中共党员。1986年南师毕业,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2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97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学骨干,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XX年通过选拔,参加了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XX年评为xx市劳动模范。XX年评为市教委“巾帼建功”先进个人。XX年评为市教育系统抗击“非典”优秀党员。XX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XX年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产假期满,上班的第一天,老校长拉着她的手说:“你来了就好!这个班已经乱得不成样了。你的孩子小,学校也不缺老师,本该照顾你的,可这个班恐怕只有你能管住了。”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她耐心地找学生谈心,细心地辅导学习,繁杂琐碎的班级事物使她无法抽空回家给孩子喂奶,顽皮的学生让她无法按时下班。多少次安顿好住校生,她踏着暮色匆匆赶回家,远远地就听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站在窗前期盼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她感觉对女儿,对自己和母亲都是一种身心折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襁褓中的女儿,一边是正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24位学生,真是难以取舍。最后,她还是狠下了心,给当时只有五个月大的女儿断了乳,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带的班不但扭转了班风,而且进步很快,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而女儿却与她越来越疏远,饿了找奶奶,困了找奶奶,连晚上睡觉也一定要躺在奶奶身边。同在一个屋檐下,她这个做母亲的却像是一个陌生的阿姨,有时想抱抱女儿,女儿也不肯让她碰一下。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遇上节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带上水果、糕点到学校看望学生,和学生开展活动,或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xx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xx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xx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
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置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xx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她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她带的班是学校的语言训练模范班,经常接待外省、地、市、县聋校教师听课。
篇三:2015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2015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刘友群,女,198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龙泉驿区巾帼岗位明星。201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特殊教育系,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特殊孩子的教育和康复工作,现承担培智二年级班主任和生活数学等教学任务,兼任学校教务员、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工作。
最经典话语:
我就是想做特教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最感人的事迹:
本着"孩子都具有可教育性"的信念,为了孩子能开口说话、摸爬滚跑、生活自理、适应社会,为了孩子不再乱吐口水、胡乱打人、自我伤害,为了孩子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别样的色彩,她挑灯夜读、实践模拟,不断和其他老师热烈讨论、切磋经验,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讨教,十年如一日地为残障孩子探索教育和康复之路。
最显著的成效:
她最大的教育硕果,就是孩子们从哑口无言到字句清晰,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生活自理,从抓人打人、自我伤害到学会合理宣泄情绪,从欺负他人到乐于助人,从只知道惹是生非到能适应社会、自食其力。
先进事迹单行材料:
"我就是想做特教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机缘巧合,面对所有人的疑问,刘友群老师都这么淡淡地回答。2015年,刘老师踏进了特殊教育专业的大门,2015年登上了特殊教育讲坛。外人的冷言冷语,学生的拳脚耳光,康复路上的迷茫无助......都抵不过孩子那紧牵衣角的小手,那探出墙角的双眼。选择特教已十年,她依然毫不犹豫地说:"做特教老师,我很快乐!"
保姆老师,你对我们很重要
常有人说:"特教老师的责任就是看孩子,他们除了爱心和耐心还有什么?他们根本不算什么灵魂的工程师,最多算是优质保姆!"是的,特教老师的确是保姆。有个叫雨梦的多动症女孩,爱不停地旋转,常常在座位上坐两分钟就会起来转转。一次,刘老师发现她有四五分钟都没离开座位,而且依稀闻到一股臭味,便带雨梦去厕所查看。发现雨梦因为拉肚子,腿上、裤子上已经沾满了大便。刘老师便很自然地打来一盆水、拿来备用的裤子,给小英清理干净了。在这过程中,没有抱怨,只有不停地安慰,也看不到恶臭对她有何影响。事实上,面对着一群常常自言自语、流着鼻涕口水、时而大吵大闹的残障孩子,为他们系鞋带、擦口水、擤鼻涕、清理大小便、为孩子准备衣服鞋子、让孩子不离开老师视线......刘老师早就习以为常了。
但,特教老师不仅仅是保姆!智障孩子由于他们显而易见的障碍特征,常常会被歧视,他们敏感而自卑,他们的家人也迷茫而困惑。刘老师刚接手培智一年级时,家长们常问孩子们的发展和归宿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些困惑,刘老师针对自闭症、言语障碍、脑瘫、唐氏等个案,在翻阅大量书籍、和同事积极讨论、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讨教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了系统的集体教学、感统训练、语言训练、作业治疗、戏剧治疗、应用行为分析......一个个特征各异学生,一项项专业化内容,在她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家长们的困惑逐渐有了方向和答案。孩子们从哑口无言到字句清晰,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生活自理,从抓人打人、自我伤害到学会合理宣泄情绪,从欺负他人到乐于助人,从只知道惹是生非到能自食其力。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家长们脸上慢慢有了笑容,也常常会说 "刘老师,你对我们很重要"、" 刘老师,多亏有了你"之类的话。 迎着孩子的耳光前行
做培智教育的老师,最害怕的季节就是春季,因为春天是"菜花黄,病人狂"的季节。孩子们在这一季节情绪问题特别多,这不,小英又开始闹腾了。刘老师正在上数学课,小英突然把书一扔、桌子一掀,人也顺势倒在了地上。她圆滚滚的身体不停地在教室里滚来滚去,嘴里尖叫着,还抓到什么砸什么!瞬间,刘老师的身上接二连三地被书和鞋子砸中,教室前排的几张桌子也相应倒地。刘老师想去抱她,可她却结结实实地给了刘老师一耳光。刘老师依然把她紧紧地搂在了怀里,直到她情绪稳定下来。
被孩子打、抓、掐、扇耳光、吐口水,对刘老师来说也习以为常了。有的孩子是因为肌张力过强等病理原因,对老师造成了无意的伤害;有的孩子想以抓人、吐口水等行为引起环境的改变和人的关注;有的孩子是因为药物等原因导致了情绪异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此,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时,刘老师为了不强化不良行为或不忍心责怪无意行为,常常选择隐忍或忽视。而这隐忍或忽视,则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和康复的需求。 用爱浇灌出温暖之花
那一年,刘老师结婚,买了很多糖果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可高兴了,欢声笑语充溢着每一个教室。可是,一个叫小思的女孩突然趴在桌子上哇哇大哭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刘老师,不结婚!刘老师,不结婚嘛!"她哭得越来越厉害,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嘴里念着的话语也开始含混不清。老师们怎么安慰都没有用,只好找来了刘老师。刘老师轻轻的搂着她,柔声的安慰着她,渐渐地,她的情绪平复了下来。这时,刘老师才知道,原来小思认为,刘老师结了婚就要走了,再也不和他们在一起了。刘老师听了她的话,感动得紧紧地抱着她,温柔地对她说:"老师不会走,老师会一直留在这个学校教你们!" 像这样温暖着学生、感动着老师的事还有很多很多。那一句"老师,我爱你"、那一个突如其来的拥抱、那一行深感内疚的泪水、那一颗偷塞兜里的糖果,无不触动着老师的心灵。刘老师深情的说:"都说特殊教育是爱的教育,都说特教老师应该用一言一行、用一生的精力来书写一个爱字。可当我面对这些特殊孩子时,我觉得伴随着我的付出,她们给予了我更多的爱、更多的感动和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