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一轮红日刚升起,温岭大地上诞生了一所新学校——西城街道中心小学。
这所发展中的10周岁学校又是历史延续悠久的学校。她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10年(1921年3月)办在神童门关庙里的新文小学。1921—1945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这是“新文”小学产生的背景。1946—1948年,新文小学改为莘田乡中心小学,27年间,学校一直办在神童门。1949—1978年,渭川解放后的30年,该区域分属鉴洋乡、渭川乡、高洋乡,校名曾以乡名再加中心小学,校址一直设在鉴洋。1979—1987年,温岭县行政区域调整,作了新的划分,办在神童门的学校称城北区渭川乡中心小学。1988年学校迁址至下蔡。1992年8月,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撤区扩镇并乡后行政区域变动情况,决定调整我县教育管理体制,撤销区中区小,横湖小学为城关镇中心小学,渭川乡中心小学取消,改为北城小学,属城关镇中心小学管辖。1994年2月,温岭撤县设市;7月,建立太平镇中心小学,北城小学成为该校下属小学。
2001年9月,这所地处城郊结合部万昌西路北侧,原是完小性质的北城小学升格为西城街道中心小学,下辖双桥、双洋、马公和向阳4所完小及附属幼儿园。中心校10个班20位教师,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设施十分薄弱,校舍仍是原完小的下蔡小学,面积不到三亩。教学条件甚差,教学辅助功能室除了面积仅10平方米的图书室,几乎为零。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上学校自身薄弱的基础,学生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各方面同周边城镇学校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
面对教育设施、师资、生源与教育环境的“四薄弱”,瞿梅福校长带领班子及全体教职工,毅然面对“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尴尬局面,不畏艰辛、负重拼搏、团结奉献、锐意进取,日以继夜地苦干加巧干,使默默无闻的乡村小校、弱校开始向着大校、强校跨越式发展。学校领导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艰苦创业,跨越发展,开创西城教育新局面”的构思,实施“夯实基础、规范行为、凸现教改、形成特色”的策略,注重新校管理层面的导向;确定教科研工作“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活动方式”这一主题,从教学观摩、教研周活动、业务讲座、业务学习、经验介绍、以省规课题与学科教改主题相结合、以教学案例与学生质量现状调查、探讨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开展扎扎实实的教学改革。
2004年9月29日,学校乔迁至上林,新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达15500多平方米,区位优势明显、设计超前、规模宏大、功能较全。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广阔的空间。学校坚持走优质教育内涵发展之路,重视规划与发展,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逐步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系统、全面、科学地推进各项创新性工作。2004年,提出特色化学校建设纲要性意见,重点实施“试行学校管理新体制、构建教师培训新体系、推进校本教研新模式、拓展课程建设新渠道、优化常规教育新举措”五方面特色化工作;2005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并提出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06年,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二次腾飞”的目标与构想,实施教改实践特色工程、学生文化提升工程、家长素质改造工程三大特色工程,学校进入自主发展轨道,并确立从建章立制向校园文化品位内涵提升转变,从教师培训向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2007年,以“规划·提高·一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与更高的要求;2008年,提出第二轮特色化建设,从“实施别具一格的学校管理新体制、拓展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新体系、推进示范引领的教改实践新模式、探索内涵丰富的学生校园文化新渠道”构建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2009年,学校以“缩短差距赶一流,敢创特色求品质”规划第二轮三年自主发展,学校继续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在规划与实践的推进中,学校坚持“法治化、专业化、个性化”管理理念,紧抓制度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校长负责制、校级具体制、科室独立制、重大事项督办制”,并加强“五好环节”精细化管理,校长统筹调控指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分线工作更明确与稳定,科室独立功能与运作机制更加凸显,专项督办的职能进一步发挥,项目策划有品位,实施有创新,精品化管理方式与载体呈多样趋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学校通过班子理论中心组与班子管理研讨讲座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支敢为人先、不计得失、精心管理、务实奋进的管理队伍。同时,以“学习—调研—评比”相结合,加强教师专业素养与师德修养,教师群体已经形成勤奋努力、蓬勃向上、团结和气的优良风气;特别加强了科学民主管理,形成“一二二四”调研体系,即一学年一次的家长评教,一学期一次一年共两次的学生评教调研活动,一年共两次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三合一”工作会议,每学期两次一年共四次的年级段工作调研,既拉近家校、师生的密切关系,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弘扬正气,改进工作,保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学校探索教改实践新途径,以教学实践与新课改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校本教研突破口,以行动研究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2002—2004年备课管理改进、2004—2006年集体备课操作流程与管理体系、2002—2006年期间未形成体系的有关学校课程探索与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构建了集体备课理论体系的“五个支点”,即研究内容的“四个要素”、活动层面“四个环节”、过程操作的“四个阶段”、相关联系的“四个结合”、拓展延伸的“四个方面”,并构建“行动研究——组织管理——操作流程——专业引领”的管理体系,与“主备教案研究——主讲内容研究——四度调整研究——课堂教学全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