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红小学改革三十周年发展纪实
——谱写一曲民族教育的赞歌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发展纪实
巍巍祁连山,滔滔隆畅河,传诵着一所古老学校的传说,
峥峥z人,佼佼湾红校,谱写着一曲民族教育的赞歌。
在z草原的教育丰碑上,始终闪耀着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zz族自治县湾红小学。湾红小学座落在祁连山中段北麓隆畅河畔z县城所在地—湾红寺镇,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城镇完全小学。他不仅是z县建立最早的正规学校之一,也是全县屈指可数的窗口学校之一。学校成立69年来,数以千计的各族儿童从这里步入了知识的海洋,走上了献身祖国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探索和辉煌同行,汗水与成功相伴,湾红小学伴着z教育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风雨兼程的三十年。时值今日,学校已有教职工67人,学生784人,设有20个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成为这片县域总面积2.38万平公里,总人口3.6万人的全国唯一的z族自治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完全小学。
雨后春笋换新颜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z,“科教兴国”、“发展是硬道理”逐渐深入人心,给z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湾红小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学校经过恢复、调整,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经过一、二十年的艰苦努力,逐步从低谷中走了出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日益改善。1994年,学校积极筹资110余万元,建起了湾红小学教学楼,打破了全县小学无教学楼的历史。1998年,通过多方筹资,修建了湾红小学海霞实验楼,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9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采取自己拿一点、上级拨一点和各种渠道争一点的“三个一点”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2004年投资近200万元,完成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健全了学校“十有五室”,同时,自筹资金23万余元,更换教师办公桌和购置学生钢架结构课桌,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条件;2006年积极与上级部门协商,拆除了后操场的锅炉,并争取资金24万余元,修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场;2008年,顺应周边乡镇农牧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寄宿上学的需求,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10万元,开工新建可容纳240名学生寄宿就读的学生公寓楼一栋,为创办牧区优质寄宿制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积极争取资金41.6万元,对学校校内设施和校门进行了重新修建。如今,在湾红小学15920多平方米的校园里,矗立着近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综合楼。学校建有图书室、多媒体室和电脑室,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与三十年前相比,学校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如同雨后春笋,节节开花,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弱到强的变化,夯实了办学基础,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春风扑面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动力。1993年,县委、政府做出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决定,在学校逐步推行校长负责制。湾红小学抓住机遇,积极推行第一轮学校内部“四制”改革,理顺了学校管理机制,增强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99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推行原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对学校管理体制执行过程中的环节、程序及内容进行了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的修改和完善,重点细化、量化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教师年度业务考核细则》、《教职工失误事故处罚条例》、《教学激励奖励规定》四个核心制度,制定了《湾红小学法制教育实施办法》、《湾红小学安全教育实施办法》、《领导带班制度》等33项常规制度。2003年实行了学校管理体制第二轮改革,推行教师上岗“双向选择”聘任制,并进一步细化了聘任的程序、步骤、方法,落实了权力和责任,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将个人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起钩来,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成绩,获取不同的收入,打破了学校以往“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较好的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奖勤罚懒的激励原则,形成了“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新型分配关系。极大的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由原来的“要我干”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干”。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学校管理难度降低。教职工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成绩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科研意识明显增强,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2008年县委、政府为进一步深化全县学校管理机制改革,推进自治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制定下发了《z县关于推进学校管理机制改革的意见》,学校审时度势,续借东风坚定不移的推行第三轮学校管理机制改革,重新修订学校“双向选择聘任制”,实行因事设岗、因岗定责,高职低聘、以岗定薪原则,实施末位轮岗和辞退相结合等举措,震慑一批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性较差的教师和工勤人员,彻底扭转了残余的一些不良风气,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精细,风正劲足,正朝着“争创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学校”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隆畅河畔谱新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0年风雨兼程,30年春华秋实。湾红小学的教育科研在z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力源。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打起了科研兴校的大旗,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创新,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学校科研工作跻身于市、县同类学校的先进行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是有理由骄傲的,早在90年代以前,“科研”这种神秘之物听起来好像是只有科学研究人员才能碰的东西,教师搞教育科研既没有先例,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随着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理念的逐步推广,2001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学校开始成立科题组,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择了一批能反映牧区教改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创新性课题,这些课题有的放矢,从科学处理牧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探索牧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问题。2002年,学校屈海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