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第一次驻足在孔子像前。
记得那年去山东学习,归途上我们在曲阜勾留半日,只为朝圣,去瞻仰至圣先师留下的遗迹。如今在校园里,我又一次驻足在先师的圣像之前。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神于天,圣于地”,孔子的思想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大地。确实,雕塑里孔子的面容是平易的,他以慈和的目光注视着二初中的校园,似乎在关注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扪心思索,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要给孩子们呈现什么样的课程?福至心灵,我想起了2000多年前的课程设置。那个时候的应该主要是“六艺”吧。
关于“六艺”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一说专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因为第一种说法能够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仔细思考“六艺”的课程设置确实令人深思。“一曰五礼”指五种礼节,想来类似于现代的德育。“二曰六乐”指泛指音乐舞蹈;“三曰五射”指射箭技术;“四曰五御”,指驾驭技术(那个时代战争以车战为主);“五曰六书”我想这里即指书法,还有包含识字读书等,“六曰九数”主要指数学。
综合来看,儒家的课程设置,更类似我们所说的“德智体”但又不尽相同。首先“六艺”把“礼”放在首位,我想应该还是德育为先的原则。那么“乐”呢?孔子一直重视音乐教育。《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