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修炼校长力》,对校长的决策力很感兴趣,一些理论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现摘录如下:
决策是什么?简单说,决策就是决定干什么、不干什么、现在干什么、将来干什么。再说细点,就是现在需要谁来干、干好了怎么办、干不好怎么办、出了问题又怎么办。
校长决策是指校长个体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以及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出的决定,这种决策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
一个有决策力的校长可以通过系列的科学决策,引领学校创建自己的品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动的学校家长关系,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不能走入决策的误区:仅凭直觉进行决策、追求永远的正确、求得意见完全一致、情况不了解就匆忙做出决策、决策不敢冒适度的风险。
“布里丹选择”的故事很有趣:有一个外国人叫布里丹,听到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它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青,便把驴子带到左边;看到右边的草更青,又带驴子跑到右边。放眼一望,远处的草又青又嫩,便连忙牵着驴子跑向远方……就这样反复折腾,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就饿死在寻找更好草料的途中。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决策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永远没有最佳的方案。不能为了追求决策的绝对正确,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定,让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
校长要拓展决策的视野,就必须力求做到:放眼全局、全盘考虑、设想后果、抛弃偏见、多谋善断。
校长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其决策要正确科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多谋善断。要体现“多谋”,要求校长一方面要广泛收集信息,另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在体现“善断”上,要突出重点、把握时机、敢于独断(不是“独断专行”,而是更高境界的决断。),还要按照严密的决策程序,即判明问题、明确目标、拟订方案、权衡选择、有效执行、追踪反馈六个程序。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自我感觉有时很果断,有时就犹豫不决。记得三年前,我刚到学校时,发现每到放学,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又像是百米冲刺般的奔向学校大门口。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不排队放学呢?经过调查,以前学生少,每个班只有20多个人,教室离学校门口也近,还有个别学生会被留在教室值日,所以一直也没要求学生排队放学。当时我想提出让学生排队放学的要求,试着随口说了一下,老师们都不愿意,觉得太耽误事。我又观察了一个星期,发现:随着学生的增加,这种学生离校方式很不安全,低年级的学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万一有一个学生跌倒,摔得痛不说,就怕后面的学生再次摔倒。于是,我在办公室放了放学时学生离校的照片和视频,指出这样存在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排队放学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学生在班级门口整队,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负责护送学生到大门口,班子成员亲自带领护路队的教师在校门口疏散交通,做好监督。并在校门外的路边为每个班划定接送范围,以利于交通的畅通。经过长期的坚持,排队放学已经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做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也受到家长的好评。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在进行决策时,校长不能求得意见完全一致,只要对学校的发展有好处,校长就要当机做出决断。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反思、去领悟、去分析,用书中的理论对照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