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什么?简单说,决策就是决定干什么、不干什么、现在干什么、将来干什么。再说细点,就是现在需要谁来干、干好了怎么办、干不好怎么办、出了问题又怎么办。
按照彼得.德鲁克的说法,决策始于看法,而非始于“真相”。决策就是在各种可行方案之间进行的选择,这些选择很少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而主要是在“几乎正确”和“可能错误”之间进行选择。
我国经济学家周其仁对决策的定义是,决策是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在未来的几种可能性中做出的选择,决策的本质特征就是主观选择。
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工作,它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全过程,是领导活动的核心,是领导者意志的体现。决策决定着组织的发展成败,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
美国著名管理与决策大师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心脏。”
一个不能决策的领导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一个不能科学正确决策的领导,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领导。
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孔子:“如果让您统帅三军,您会跟谁在一起呢?”
孔子说:“赤手空拳去打老虎,不用船只徒步去过河,这些人不愿与他在一起。要选择的话,我必须与那些讲究谋略、善于决断的人在一起。”
孔子眼里的成功者,是善于谋划、善于决策的人,这样的人,才具备领导特质。
随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已经广泛实施。校长负责制让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定位上具有一定决策权,在学校行政事务等重大问题上拥有最后决定权。校长决策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已成为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
校长决策是指校长个体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以及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出的决定,这种决策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
在整个教育组织决策系统中,校长决策虽多属于执行性、常规性的程序决策行为,为基层决策,但对于学校而言,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长官、处于学校的最高决策地位,是学校教育决策的最后承担者。
因此,校长决策已成为学校管理、学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
1.校长决策是校长工作的最基本职能
校长工作头绪很多,事务也繁杂,决策是其理清这些头绪和处理好这些事务的关键和前提。决策是校长的第一位工作,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经费管理、环境管理、生活管理等等,都离不开校长的决策活动,校长的决策决定着学校管理工作的全局。
2.校长决策贯穿于校长工作的全过程
校长决策不但贯穿于校长的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具体环节,而且从时间上覆盖了校长工作的整个过程。对于一个校长来说,对教职工、对学生、对对外交往和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和统筹,决策几乎是无处不在,只有做好决策,才能履行校长应尽的职责,担当学校发展的重任。
3.校长决策是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又科学发展的关键和保障
校长适时做出决策,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一个有决策力的校长可以通过系列的科学决策,引领学校创建自己的品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动的学校家长关系,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种社会关系。相反,一个不懂得科学决策,不懂得处理决策问题的校长,肯定会影响和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
○决策基因,决策的资产
校长决策力是校长在决策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校长必须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一个有较强决策能力的校长必须具备优良的决策基因,决策基因决定着决策者的综合决策水平。
校长的决策基因通常包括经验、知识、信息和思维方法四个方面。
经验是校长在长期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逐步获得和形成的,它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决策的制定,不是靠校长拥有的知识,也不是靠理性的推断,更不是靠凭空臆想,而是靠校长灵敏的嗅觉,靠校长丰富的经验,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靠校长的“第六感官”决策。
校长的决策是在校长个人知识范围中的实践活动,它是从个人知识出发,来理解、判断和应对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校长已有的个人知识支配着校长的决策实践行为,决策是校长个人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因此,校长的不断学习,知识量的不断占有,才能不断提升决策能力。
信息是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没有全面、准确、及时、适用的信息,就不可能有正确、科学、合理的决策。西蒙认为:“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信息联系,信息是合理决策的生命线。”在现代社会里,最优秀的决策不在于校长经验的欠缺,也不在于校长知识的匮乏,而在于校长没有及时捕捉和掌握正确的信息。信息的不充分,往往是校长决策成败的首要问题。校长在决策过程中,善于掌握各种信息,善于了解环境的变化,善于知已知彼,就可以减少其中的不确定性,降低决策风险。
思维方法是校长决策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线路,它是实现校长决策的主要途径。决策,是校长最劳神费心的事,也是校长最感头疼的事,要做出科学的决策,这就需要校长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特别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更需要不同凡响的创新思维去做出相应的决策。
校长的这些决策基因,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音符,只有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谱写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曲子。
如果没有经验,仅凭知识、信息和思维方法,所做出的决策就有可能是纸上谈兵,与现实脱节;如果没有知识,仅凭经验、信息和思维方法,决策就只能停留于简单、低层次的水平;如果没有信息,仅凭经验、知识和思维方法,就可能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仅凭经验、知识和信息,就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基因去做出有效的决策。
有人把校长决策的这几个基因比作是校长决策的全部资产,其中经验好比固定资产,可长期发挥作用;知识好比净资产,需要不断更新充值;信息好比流动资产,流动性越好,信息量越大,决策就越有质量;思维好像无形资产,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像粘合剂一样把这些资产牢牢地粘结在一起。
○勇敢地走出决策误区
决策,是校长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校长权威的一种重要权利,有时候还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校长能不能用好这根“魔棒”,是校长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殊不知,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一些校长稍不注意,就容易走入决策的误区。
误区一:仅凭直觉进行决策
校长不拘泥于任何经验和程序,不受限于任何习惯和方法,不束缚于既定的思路和套数,根据变化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决策称之为“直觉决策”。这种对策在学校的发展上,很多时候是管用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但不可否认,直觉有它的局限性和更大的危险性,如果校长遇事缺乏冷静的判断,不考虑客观现实,不尊重科学规律,不依靠科学的决策程序,仅凭拍脑袋定取舍,一切跟着感觉走,凭感觉进行决策,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决策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对于一个有理性的校长来说,在为自己的敏锐的直觉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同时,更要对自己灵敏的直觉给以清醒的认识,保持高度的警惕。
误区二:追求永远的正确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决策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永远没有最佳的方案。因为人是有瑕疵的,而方案是由有瑕疵的人做出来的。
有的校长为了追求决策的绝对正确,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定,让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着实让人痛心,过分追求决策的正确无疑等于死亡。
这种误区就是通常所说的“布里丹选择”。
有一个外国人叫布里丹,听到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它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青,便把驴子带到左边;看到右边的草更青,又带驴子跑到右边。放眼一望,远处的草又青又嫩,便连忙牵着驴子跑向远方……就这样反复折腾,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就饿死在寻找更好草料的途中。
要记住,这世界没有永远的正确,包括决策。当你明白决策有错,重要的不是错,而是你有没有勇气面对和纠正。承认你的决策有错并不等于你的愚蠢,然而当你明白你的决策错了,却要一味坚持将错误进行到底,你就是愚不可及了。
误区三:求得意见完全一致
在决策时,求得意见完全一致,固然是好事,然而对于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或者所决策的事项属于新生事物,是从来没有经历和遇到过的,人们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要等到意见完全一致才去决策,要么很难做到,要么即或做到了,水也过了三秋田,往往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
要知道,高见不是众人之见,不需要意见完全一致。众人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