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细则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物理教师的工作职责。
二、物理作业的布置及批改常规。
三、教师听课规范。
四、教师评课规范。
五、物理组长的工作职责。
六、物理备课组长职责。
七、物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八、物理实验室仪器室管理规定。
九、物理实验室使用规则。
一、物理教师工作职责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观念,按教育规律办事。认真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加强自身业务进修,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根据教学计划,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坚持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原则,充分备课,写好教案。
4、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目标明确,讲解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法,讲练结合,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适当布置课外作业,控制作业的量和难度,及时认真批改作业。
6、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经常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7、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类辅导与个别答疑,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8、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好考试和考查,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改进教学。
9、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真组织学科兴趣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物理作业布置及批改常规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1、设计练习、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
每一次练习、作业不仅要适应学科特色的总要求,而且要有具体到题目的个别要求,或用于巩固已学知识,或用于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或用于培养基本能力,或用于掌握基本概念,等等。
2、命题意图不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了解,以增强练习及作业的效果。
(二)、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1、作业和练习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些,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切实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的设题。
2、习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设立基本题、变式题、提高题、综合题等题型 ,各种题型要恰当安排比例;还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的学生,设置必作题、选作题、追加题、订正题等题类,以保证全体学生能按期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又能使优等生、特长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
1、为了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智力,教师要在题型设计上下一点功夫,练习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从而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良好发展。
2、题型要灵活多变,既要有主观题,又要有客观题,并适当提高客观题的比例。
3、题目难度分布要合理,按“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4、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布置一定量的实验、学习、操作性作业,或统计、设计、创作等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新型作业。
5、为此,教师不仅要拓宽思路,先行“下水”,还要尽可能多、尽可能早的掌握国内外此类研究的新动态,引为己用,但必须杜绝照抄照搬的现象。
(四)、要有适当的作业量。
1、作业、练习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集训和实践中不应对立起来或截然分开。因此,应该通过上述提高“质”的手段,从根本上有效的控制作业量。
2、给学生留的作业过少或不留不作业,就不易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复习和巩固的情况,也不易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作业过多搞“题海战术”,会使学生忙于完成作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和编制作业,既不多占用学生时间,又起到作业应有的作用。
3、为了有效地控制作业量,各科作业还要体现一定的系统性,适度地控制和调节复现率和复现周期。
(五)、要有基本的规格要求。
1、不同学科都要有体现本学科学科技能特点的基本规格要求,但每门学科都应要求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步骤完整,行款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正确,卷面整洁。要求学生的口头作业做到:语音标准,口齿清楚,语言流畅,有条有理。要求学生的操作性作业做到:先想后做,合乎要领,有条不紊,动作协调。
2、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独立完成作业,优化其非智力因素。
(六)、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校正。
1、批改和评定。
①、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和评定等级,正确的划“√”,错误的划“×”,评定等级式给定分数,并形成学期平时成绩记录。
②、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关键性错误要予以修正或以红线划出,并要求及时正;必要时加眉批或总批予以说明、指导。
③、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要再行批改;未订正的作业要坚持要求订正;必要时要面批。
2、分析和记录。
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或弥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因此,每做一次作业和练习都要进行一些情况分析和记录。分析和记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全班学生作业情况分类统计及分析;
②、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情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