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口号:
1、“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身体好、心情好、学习好”
3、“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四、活动内容:
高一、高二年级: 1、跑步 2、体操 3、自选项目
高三年级: 1、跑步 2、自选项目
五、活动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量30分钟
六、活动地点:
高一、高二年级: 塑胶田径运动场 高三年级: 人工湖外围道路
七、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4、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八、组织形式:
1、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体育教师、班主任、班干部组织,在指定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跑步、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2、政教处组织保卫人员清场,活动期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活动场所;组织政教员清查班主任、学生到位情况。
3、教务处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场地划分、技术指导。
4、班主任职责见第十条。
九、组织要求: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或校服,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
5、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
十、班主任职责:
1、做好学生考勤登记,动员本班学生积极参加。
2、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3、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4、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学校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