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态移民方案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搞好我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搬迁任务,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马家湾乡位于西乡县城东南,属汉中市特困乡之一,基础设施差,信息闭塞,经济严重滞后。全乡6个村民委员会,25个村民小组,1624户、5877人。其中我乡尚未解决温饱和受地质灾害、居住高寒山区人口790户、3080人。全乡耕地面积9645亩,其中水田1932亩,旱地7713亩;人均纯收入900元。 我乡退耕还林面积17609亩(其中退耕7771亩、退荒9838亩),林寨河村退耕还林面积3518亩(其中退耕1260亩、退荒2258亩);马家湾村退耕还林面积982亩(其中退耕633亩、退荒349亩);火石滩村退耕还林面积3851亩(其中退耕1893亩、退荒1958亩);双河村退耕还林面积2843亩(其中退耕1247亩、退荒1599亩);中心村退耕还林面积3366亩(其中退耕1451亩、退荒1915亩),为了确实保护退耕还林成果有26户100人需要从林区搬迁,从根本上解决对退耕还林区的破坏和复耕,让他们搬迁到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既能帮助他们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又能改善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我乡区域经济发展。
二、搬迁对象
按照县计划局有关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文件要求,我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搬迁对象的具体条件为:
1、原有土地资源贫乏,或土地面积虽广,但因退耕还林而没有发展空间,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人口。
2、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山区和深山陡坡、峡谷地带,生产、生活条件严重恶劣区域的贫困户。
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
4、搬迁户户主或主要劳力应智力健全,具备劳动技能,且无地方传染病的贫困人口。
三、迁入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和开发前景,人均基本农田(含迁入户)能够达到1亩的,或人均基本农田虽不足1亩,但不低于0.65亩的,且有林、茶、药、果、牧等优势资源,能为迁入户提供可以开发的立地条件。
2、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教育、医疗条件较好,通讯、通信网络覆盖。无地方病,或近期内经过国家扶持能实现水、电、路三通。
3、民族风俗习惯相近,民风淳厚,干部群众好客善友,已越过温饱线,并愿意接纳迁入户的非贫困村。
4、当地地质条件稳定,不会受到地质灾害和洪水威胁。
四、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地址
按照县计划局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搬迁等文件精神,我乡经过深入调查摸底、综合分析排查,并广泛征求迁出、迁入地干部群众意见。本着群众自愿,具备搬迁条件,特别是迁入地有地安置或者经过工程措施能够调整或复垦出足够保证搬迁户人均半亩以上的基本口粮田地和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基本原则,确定搬迁安置试点。经过全乡排查筛选,确定集中搬迁的实施范围为马家湾乡林寨河村、马家湾村、马家湾村、双河村、中心村,共26户、100人。各村结合当地实际,在充分考虑调整土地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以移民新村建设为依托的小规模集中安置。其建设地址为:林寨河村三、四组插花安置3户12人;马家湾村一、二组插花安置5户20人;火石滩村集中安置8户32人;双河村一、
二、三组插花安置5户、20人;中心村二、三组插花安置5户、16人。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搬迁户的土地,按各安置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主要方式为:①村(或组)内集体土地调整;②组与组之间相互置换进行调整;③新修基本农田或
新复垦农田进行调整。
马家湾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生态移民搬迁安
置情况一览表
表1
五、搬迁点情况
本次分别安置在有安置能力的,且自然、经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村两委班子团结且能力较强的林寨河村、马家湾村、火石滩村、双河村、中心村。
林寨河村位于西乡县东南部巴山低山区、洋溪河左岸,马家湾乡政府以北约3公里处,海拔高度约900m。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85户982人,现有耕地总面积1875亩,其中水田585
亩、旱地1290亩。插花安置3户12人。并可利用机动耕地调整给迁入户0.4亩水田、0.4亩旱地的基本口粮地。
马家湾村是马家湾乡政府所在地,学校、电信、信用社、卫生室、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全,全村4个村民小组,285户1054人,贫困户242户896人,耕地面积1344亩(水田488亩,旱地856亩),插花安置5户20人。并可利用机动耕地调整给迁入户0.45亩水田、0.65亩旱地的基本口粮地。
火石滩村位于西乡县东南部巴山低山区,洋溪河横贯全境,距离马家湾乡政府以南约1公里处,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91户1315人。集中安置8户32人。并可利用机动耕地调整给迁入户0.4亩水田、0.4亩旱地的基本口粮地。
双河村位于马家湾乡政府以南5公里处,堰洋公路从境内穿过,是我乡养殖业发展最好的村,学校、卫生室、水、电路基础设施较俱全,全村4个村民小组,292户,1143人,贫困102户,408人,耕地面积1676亩(水田416亩,旱地1260亩)。插花安置5户20人。并可在本村内调整出人均0.5亩水田,0.5亩旱地,共1亩基本口粮耕地以满足生存基本需要,同时可利用沿公路优势开商店、农产品收购等生意贴补生活,增加收入。
中心村是原洋溪乡政府所在地,也是两村合并村,学校、路、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俱全,全村4个村民小组,215户825人,贫困户178户690人,耕地面积1290亩(水田130亩,旱
篇二:治平乡2008年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城口县治平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工程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组织实施单位:城口县治平乡政府
四、建设地址:治平乡场镇。
五、建设规模:新建治平乡生态移民安臵区1个,移民搬迁150户,621人。
六、建设内容: 安臵区用地总面积40亩,生态移民安臵150户,621人。其中: 集中安臵117户,499人;分散安臵33户,122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39600平方米(用地面积15450平方米);新建石拱桥1座16延米、建沼气池36口。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巩固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工程资金305.4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万元。
八、建设年限:2008年、2009年度。
九、项目主管单位:城口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办发?1997?24号);
2、《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3、《城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城口县易地扶贫“十二五”规划》;
5、《城口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6、《城口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08-2015);
7、治平乡场镇总体规划;
8、治平乡提供的项目区基础资料;
9、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文件及规定。
第三节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一节 城口县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臵
城口县位于川、陕、渝三省(市)交界处,重庆市东北边缘,东经108°15′~109°16′、北纬31°37′~32°12′之间,东北与陕西省接壤;南与重庆巫溪县、开县毗邻;西与四川省万源、宣汉相连。该县地处大巴山腹地、重庆市最北端,距重庆主城区距离约500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城口属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全县地势南东偏高,北西偏低,境内最高点光头山、海拔2685.7米,最低点沿河乡岔溪口、海拔481.5米。境内河谷相对高差高达1000米以上,从南西至北东,形成岭谷相间,谷坡陡峻,分别有海拔2200~2400米、1800~2000米、1100~1400米及600~800米的河谷地带四个级。
2、气候条件
城口属亚热带山地气候,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山高谷深,高差大,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常年平均气温13.8℃,年际变化比较稳定。平均无霜期234天,年均降雨日166天,年均降水
量1261.4毫米,降水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少。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34小时。年均风速为0.2米/秒,风向多为西南风。
3、土地利用现状
城口县目前农用地面积为38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3%。其中耕地面积34. 2万亩,园地面积7.4万亩,林地面积213万亩,其他面积127万亩。全县人均耕地面积1.6亩,人均林地面积10.0亩。
4、水资源
城口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所有河流都属长江水系。北部为汉江流域的任河水系,南部为嘉陵江流域的前河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50~100千方公里的6条,10~50平方公里的26条。任河、前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
5、自然灾害
城口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天气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由于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所以夏季伏前、伏后常发生季节性洪涝灾害;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天气;冬季时间较长、气温低。
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行政区划及人口
城口县辖25个乡镇(街道)、188个村、15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4.15万,其中农业人口21.2万人,占总人口87.8%。
2、社会经济现状
城口县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最小的区县;辖区内财政收入完成1.4亿元,仅高于巫溪县,位列全市倒数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比重庆市4126元的平均水平少1320元,仅高于巫溪县,位列全市倒数第二位。
随着城口县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业农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通过大力培育农林特色产业和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出栏生猪21.7万头、城口山地鸡241.3万只,肉类产量达2.1万吨,中蜂养殖达4.2万箱,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近5万亩。
但是由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弱,经济总量小,农村经济依然较为落后,农户的增收难度较大。2008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亿元,在“两翼”17个区县中排名最后,仅为万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5亿元的13%。
第二节 治平乡基本情况
治平乡位于城口县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礼记〃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平天下”。治平以此而得其名。东与厚坪、南与明中、西与蓼子、北与修齐等乡镇接界,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海拔在820--2302米之间,是个典型的山区乡,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8413亩,实施退耕还林1800亩,林地5万多亩,荒山荒坡3万余亩。通过合并村社,现全乡辖4个行政村、1个社区,2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共1255户,4574人。其中:农业户1209户、
篇三:关于印发《新集乡生态移民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1
新党发?2011?126号
关于印发《新集乡生态移民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新集乡生态移民宣传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生态 移民 宣传 通知
新集乡党政办公室 2011年10月21日印发 新集乡生态移民工作宣传方案
为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区生态移民 “五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四年彻底扫尾”的安排部署, 大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服务促进移民工作大局,确保全乡生态移民工作按期顺利完成,特制订本宣传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集乡生态移民工作,广泛宣传动员,凝聚社会共识,服务促进移民工作大局。通过面向县内外移民工作者和移民的宣传,使其认识到县内外移民是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增强做好移民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通过加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宣传,在全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为县内外移民工作的全面展开加油鼓劲、摇旗呐喊,推动和促进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新集
乡生态移民工作中举措、作法的宣传,为县内外移民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宝贵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移民任务的按期完成。
二、宣传内容
1、新集乡生态移民工作的重大意义。
2、新集乡生态移民工作的安排部署和重大进展。
3、
惠农政策
迁到生态移民新村的移民继续享受在原籍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调整直补政策,将种粮、良种、农资、农机等直接补贴覆盖生态移民新村,按扬黄灌溉区现行补贴标准执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要优先覆盖生态移民新村,对于入股困难户可实行赠股。500户以下的新村投放50万元,500户以上的新村投放100万元,1000户以上的新村投放20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在生态移民安置过渡期,把移民特困户优先纳入当地的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对符合当地低保条件的移民要做到应保尽保。
住房政策
建房资金实行政府补助、农户自筹、企业参与、社会捐助等多种筹措形式。生态移民每户建设54平方米的住房,政府每户补助2.5万元,其余由农户自筹,产权归农户所有,移民搬迁后拆除原有住房;移民房10年内个人不准出租、转让。劳务移民每户建40平方米的周转房,建房资金由自治区承担70%,市县、企业承担30%;周转房由移民租住,不得转租,房屋由市县相关部门或企业负责管理。
土地政策
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收归国有,由属地加强管理,采取禁牧和封育措施,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对生态移民安置区开发的土地,原则上人均安排1亩水浇地,支持户均发展1亩设施农业,收回原承包土地使用权;适度集中建房、改造原承包耕地安置的,新建集雨场和田间水柜(户均建设270万平方米集雨场、50立方米水柜),有条件的支持户均发展1亩设施农业或1座高效养殖圈棚,土地承包关系不便。对劳务移民,在城市和工业园区安置的,不安排耕地。制定完善生态移民涉及土地权属变更、建设用地指标调整的政策。建立健全移民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允许移民以转
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产业政策
支持发展大中拱棚和庭院经济,有条件的农户可发展日光温室,保证每户1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大中拱棚每亩补助5000元,日光温室每亩补助8000元。对覆膜种植马铃薯、西甜瓜的每亩补助地膜60元。对种植枣树、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经济林的,每亩补助种苗费120元。对发展养殖业、创建肉牛科技示范村或新建肉牛、羊规模养殖场的,自治区财政予以补贴。对发展小型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的,自治区产业办予以补助。自治区农业综合投资公司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优先向生态移民新村安排。
财税政策
对于吸纳一定比例移民稳定就业的企业,地方税种和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予以适当减免。对于自主创业的移民,享受各地、各级出台的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并提高担保贷款额度上限。村级扶贫互助资金优先覆盖生态移民新村。
对于各类企业、团体捐助移民区建设资金100万元以上,个人捐助50万元以上,给予表彰和移民新村资助项目的冠名权。
社保政策
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搬迁后,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
户籍政策
移民户籍实行属地管理,免收在户籍转换和户口迁移中的一切行政收费。放宽移民进城落户条件,探索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登记制度。
教育培训政策
移民子女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可在职业院校免费享受两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实施生态移民专项培训援助工程,整合用好各类培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