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它的内容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观点、以及实际生活中。因此,作为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的全面实施,特制订此方案。
一、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将组成由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以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的干部以及各班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z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确定正确的学习动机与良好的学习态度,重视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对待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自主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其中中学阶段,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1.心理健康教学目标
年级 学习目标 人格目标 生活目标 备注
高一
(1)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与学习要求;(2)正确认识初中生与高中生的角色转变,明确学习动机;(3)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悦纳自己;(2)能与同伴、父母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交往,富有同情心;(3)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学校环境,并尽快适应学校环境;(2)知道学校制定的有关规定,并初步学会遵守其规定;(3)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合理安排休闲时间。
高二
(1)增强学习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会调整学习情绪,具有良好的进取心;(3)增强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1)培养丰富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2)进一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性情。
(1)了解消费常识,学会合理消费,培养管理钱财的初步能力;(2)培养处理日常班务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高三
(1)能娴熟地运用所学技巧自我调节考前情绪,克服考试焦虑;(2)面对高考压力,能进行自我调节掌握;(3)能够作出升学或择业的最佳选择。
(1)能在成绩面前,保持良好的进取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较强的自信心;(2)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具有奉献精神;(3)能理解别人,真诚待人。
(1)进一步增强生活中的独立自主能力;(2)进一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2.教学形式和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连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中介和桥梁。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个体心理保健的知识,采用体验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心理常识的普及奠定课程基础。让学生通过课程接受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寻求心理辅导有个正确的认识。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拟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年级为高一年级,每班每月一次课,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校或学生的需求,进而开设针对性的集体讲座。
(1)教学时间:
班会课及活动课时间
(2)教学形式:
班级授课和专题讲座形式
(3)教学内容:
高一 高二 高三
一 新环境适应
讲座:相逢在花季——异性交往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