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中,深感教育内容存在脱离初中生实际的问题。有的内容过于简单,趣味性不够,有的可操作性不强,不易被学生接受。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我尝试从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入手。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活动体验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尝试学会拒绝毒品的方法和途径,使预防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实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毒品有关知识及其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了解我国法律中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法律条款,知道一些毒犯诱惑青少年吸毒的常见手法,懂得一些防御的措施,增强自觉防范和抵制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等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情景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认清诱惑、拒绝毒品"的基本方法,保护自己不受毒品侵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防毒能力,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人格,意志坚定,防微杜渐,构筑"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心理防线。
【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教学难点】有效预防毒品的侵害。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美丽的罂粟花和罂粟果实。多么娇美艳丽啊,令人沉醉。可有谁想到美丽的背后竟然是陷阱,这些花的果实居然是制毒品的原料。
据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已高达2亿多,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占78%!毒品已成现今困扰社会生活最大的祸患之一,多少人间悲剧因此而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呢?你知道哪些毒品?(学生回答)图片展示毒品的种类并介绍。主要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杜冷丁、甲基苯丙胺(冰毒)、可卡因、摇头丸、K粉等等。
《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1.毒品的含义和种类 (板书)从三个方面把握毒品的含义。
首先,它是一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广义的。既然是药品,那正常人就是不需要的!只有人生病了,有精神或身体疾病时,如病痛难忍,为减轻病痛才可以使用。既是药品,还得遵医嘱。
其次,毒品使人形成瘾癖,毒品的基本特性。此药非彼药。一般的药,病好了,还想接着吃吗?比如,你得了感冒,高烧流鼻涕。打针吃药,好了。你会说:"妈妈,我还要……"(针对初中生,活跃课堂气氛用的。也铺垫了毒品的危害。)展示图片:日本着名影星酒井法子、中国着名导演张元、台湾知名演员孙兴因吸毒而获刑。他们都已名利双收,也知道被公众知道吸毒,将名誉扫地、身败名裂。为什么还要吸毒?(学生回答:他们已经上瘾,身不由己。)斯金纳(Skinner)动物成瘾性实验:把猴子关在设有一个铁棒的铁笼里,只要猴子碰动了铁棒,就会被打一针吗啡。开始,猴子似乎很气愤,因为很痛,便尽量躲避碰撞铁棒。可是一不小心,它还是碰撞了,自然又挨了一针。几天过后,猴子不气愤了。因为每次碰撞打针后,身体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于是,它开始有意识的碰撞铁棒。随着时间的推移,猴子又发现,以前碰一次铁棒可以获得的"快乐",现在碰两次也得不到了。怎么办?聪明的猴子便更频繁更猛烈地碰撞铁棒。这时,实验人员安上了另一个可以提供精美食物的装置。但猴子即使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也是宁可要吗啡不要食物。现在,实验人员又把吗啡撤去,换上输液的盐水。于是,猴子出现了以下症状:泪水、打哈欠、浑身发抖,焦躁不安……,为了得到曾经有过的"快乐",它竟绝望地一次次重复着枯燥的碰撞铁棒的动作,毫不气馁。最多的一天内,它竟连续不断地碰撞了两万多次,直到力竭而死。
人脑本来就有一种叫做吗啡肽的物质,以维护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吸毒后,外来的吗啡肽进入人体,人减少和抑制了类吗啡肽的分泌,最终完全停止。只能靠吸毒者吸食外界的吗啡肽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如果停止吸毒,人的生理活动就会出现紊乱,在8-14小时后出现焦虑、恐慌、畏惧和再吸毒品的渴望;36-38小时后各种症状就会达到高潮,犹如万蚁啮骨、万针刺心、万嘴吮血、万虫断筋、万刃裂肤,难以忍受,痛不欲生,于是便有再吸毒品渴望;36-38小时后各种症状就会达到高潮导致精神与行为失控,个别的还会自残自杀。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吸毒者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毒品,所以有的吸毒者会说出"只要再让我吸一口,马上枪毙也无所谓"的话,就不难理解了。一朝吸毒,终身戒毒。
第三,因为毒品是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医生也不能随便使用。毒品作为药品要由国家管制,医生严格按规章制度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