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的12月,有一件事情让我格外纠结,那就是学校鼓励老师们走进学生的家庭,与家长进行真诚的沟通,架起沟通的桥梁,寻找一条更好的教育孩子之路。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总觉得走进学生的家庭,会给家长带去麻烦,走进家庭,家长们肯定得收拾屋子,还要腾出时间招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习惯于通过电话或者在学校门口接孩子的空隙里与家长交流一下,这样大张旗鼓地进入学生的家庭,会不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会不会给家长带来不便?会不会引起家长的误会?通知下发的时候,我一直在犹豫着、困惑着,久久没有成行。
12月24日是平安夜,也是我履行诺言请李天宇和臧书敏吃肯德基的日子,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接孩子的时间到他们家中坐坐呢?在电话联系了孩子的父母后得知他们都忙于上班,平时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在照看孩子,现在孩子就在爷爷、奶奶家,我说那我就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家吧。善良的老人见到我很是高兴,热情地招待我,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拿出来给我品尝,并连连感谢我平日对孩子的照顾。老人的真诚打动了我,开始的不安烟消云散,我们愉快地交谈着,从孩子的进步到孩子最近的表现,从学校到家庭,一直谈到天色慢慢地黑下来,我才带着李天宇和两位老人告别。
第一次的家访让我一下子变得放松下来,看来家访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困难。于是,在元旦的忙碌之后,我先后走进了徐小涵、金睿、王睿一和宋振宇的家庭,与这些孩子的家长们真诚地交流着对于孩子的了解。所有的家长都很配合,对于我的到来都非常欢迎。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家长促膝而谈,对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亲切的交谈,也拉近了我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感觉彼此之间就像亲密的朋友,我们有一个共同关注的人,那就是孩子。在交流中,我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有助于今后的教育工作。
在谈话中,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访时,我详细地向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肯定孩子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孩子的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和品德。
在学生交回的家访回执单上,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可以和老师多沟通,看来,走进学生的家庭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困扰,反倒让家长们看到了沟通的一种新方法。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