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文明用餐我先行,勤朴礼仪我学习
行为习惯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我校近年来外来学生比例逐年上升,今年更是达到了53.8%。外来孩子的行为习惯普遍偏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的本地孩子也是从小有祖辈带大,行为礼仪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如何从孩子的行为实际出发,从行为细节训练入手,切实针对学生的行为实际开展阶段性训练,通过指导、舆论、评比、激励、内化等手段策略,将良好的行为恒定为学生的自身行为,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根据多年的摸索发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是需要扎扎实实开展行为认知、行为训练、行为内化的。我们行为礼仪训练的目标是:从第一天入学时的懵懂孩子到毕业走出校门的5年内,每一个朱小孩子都要努力成为一个行为举止优雅、行为礼仪良好,具有“勤朴、课植”朱小特质的孩子,这一直是我们在孜孜追求、苦心经营的教育问题。
本学期,我校拟从“文明用餐我能行”这一行为入手进行训练,努力改变孩子们在用餐方面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用餐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需求,用餐礼仪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程度,同时用餐礼仪也一向是每所学校学生行为训练的难点,我校也不例外。当然这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东方饮食文化影响。我们的餐饮文化讲求热闹,边吃边谈,很多家庭晚餐就是一天中话题最多的时候,可能养成了孩子边吃边说的习惯。二是家庭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很多家庭已经丢弃了东方传统文化中的“食不语,细咀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等老规矩,很多良好的餐桌礼仪不再受到重视,独生子女受宠成为餐桌小主人,缺乏相应的基本礼仪与谦逊礼让。三是学校餐厅集体用餐环境影响。我校1400多名学生目前全部在餐厅用餐,学校有2层餐厅,每层能容纳学生三、四百名孩子,每层分2批,错开时间分低、高年级用餐。由于餐厅用餐人数多,学校的凳子、餐具都是金属制品,加上三四百孩子同时用餐,要想保持用餐的安静、整洁、有序的良好环境势必需要每一位孩子都要具备文明的用餐礼仪。这也确实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本学期初,学校德育室为此开展了大量的意见征询,了解孩子在家的用餐情况以及家长们希望孩子达到的孩子的用餐礼仪。期初学校德育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步骤,结合目前学生在校用餐情况,制定了“文明用餐我先行,勤朴礼仪我学习”的朱家角小学文明用餐行为礼仪训练实施方案,从各个环节、各个渠道、各个方面去突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成效,现将2个月的教育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从机制上严格保障
根据《朱家角小学xxxx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德育分管领导、德育主任、教导主任、保障主任、大队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朱家角小学文明用餐管理领导小组”,德育室制定了《文明用餐我先行,勤朴礼仪我学习》的文明用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并有德育室牵头,召开了保障室、食堂、大队部、班主任、相关行政人员、青年党团员等相关会议,商讨工作步骤,征询各方意见。根据会议要求,保障部门、德育部门完善修改了午餐管理制度,落实了相关责任人员;团支部制定了志愿者服务制度,招募了青年党团员为义务服务员,每个楼层的餐厅设置了义务服务岗,为学生的文明用餐管理出一份力;各班级在制定班队计划时,都将文明用餐作为本学期的行为习惯教育的工作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分阶段的训练任务、采取的手段策略等。这样,自上而下,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从机制上严格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细化行为,落实训练,从细节上加以训练。
我们发现,行为习惯训练一定要从小、从实、从细,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清清楚楚教给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怎么做,并要加以训练强化。德育室根据学生目前状况、本校用餐的现状、家庭教育现状等制定了详细的文明用餐细则,从细节处加以落实、训练。如,我们制定了以下训练要点:1、餐前洗手。2、排队前往食堂,队伍整齐、不喧哗。3、用餐过程尽量保持不说话,注意勺子与餐盆尽量不发出声响,轻放凳子,创造安静、舒适的用餐环境。4、组长负责舀汤、监督提醒组员、等职责;组内自带小毛巾,保持餐桌无汤、无饭粒、无杂物;离开时将凳子归原处。5、倾倒餐厨垃圾要排队、规范、有序:用勺子将垃圾轻轻拨进垃圾桶,并注意不发出声响,更不能用餐盒敲击垃圾桶,将勺子、饭盒按规定摆放整齐,注意汤水不外溢。6、不挑食、不偏食,珍惜粮食,不浪费,尽量将饭菜吃完。这样,目标细化后,老师们能更清楚地去操作、指导、训练行为。
三、整合资源,丰富途径,将用餐习惯内化恒定
1、课堂主渠道,加强行为认知与训练
我们认为,行为养成是需要认知与训练的。我们利用课堂主渠道开展行为认知的落实,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午会课、十分钟队会等渠道,将文明用餐的目的意义、行为细则加以落实训练,采取适合孩子年龄的多种教育手段加以落实。如:儿歌化:有些班级将用餐要求编排成儿歌“排队有序不喧哗,用餐安静无声响;桌面干净轻放凳,倾倒厨余要排队;文明用餐我先行,勤朴礼仪我能行。”在课前准备等时候进行诵念,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游戏化:一些班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形式开展训练、比赛,将用餐行为划分为几个小游戏,通过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孩子的训练兴趣。实训化:将班级带到餐厅,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实地演练、学生相互评价等,一个动作、一个细节,扎实开展文明用餐的行为训练,达到行为训练的标准化、有效性。榜样化:将班中用餐行为做得比较好的孩子树立典型,有的被选为餐桌组长,负责提醒、监督、评价等职责,榜样的示范激励孩子行为的内化。
2、营造氛围,踊争“文明用餐”章
我们深知,行为认知与训练容易,但是行为恒定内化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的教育智慧。我们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队部增设了“文明用餐章”。各班根据学校用餐要求细则,根据班级现状,自行制定争章要求,大队部统一定制了奖章以及争章图标。在开学第一周就将争章要求、目标等上墙,并根据训练进度,及时将争章轨迹在图标上体现。这样,让奖章的激励作用鼓舞着孩子们时刻检查自己的用餐礼仪,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争得奖章这一激励机制大大缩短行为内化的过程。大队部在此过程中及时进行评比、表彰、激励,并通过红领巾广播进行宣传。全校掀起文明用餐礼仪学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浓浓的少先队争章热潮中习得认知、巩固行为、恒定习惯,最终养成良好用餐习惯。
3、家庭协助,强化校内外教育的一致
行为习惯教育中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是缩短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德育室印发了“文明用餐我先行,勤朴课植我学习”告家长书,将学校行为细则要求告知家长,要求每位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家庭中能训练的行为点(如,餐前洗手、咀嚼不发声、不讲话、不污桌面、不浪费粮食、凳子归原处等)进行持之以恒地训练。对于学校中难以训练的一些行为点(如,帮家人盛饭、摆筷、懂谦让、知孝敬等),我们在设计家庭行为评价的时候适时地添加,要求家长在家中进行教育、指导、训练,在家庭评价单中进行项目评价。这样,家校结合,发挥家庭教育功效,养成良好文明用餐习惯。
4、主题研讨,达到最佳教育实效
德育室开展了“文明用餐”主题教育研讨活动,提升青年班主任的教育能力,是提升活动成效的关键。我们结合校内开展的青年班主任校本研修,要求每位青年班主任将自己在“文明用餐”行为礼仪教育中的好的做法、经验、感想、困惑等及时总结撰写成文,每期的班主任例会定期定时定人进行交流研讨,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每位老师吸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此外,大队部还开展了青年教师“文明用餐”少先队活动方案的选拔评比,通过方案撰写设计,提高青年班主任的课堂育德能力和活动指导能力,经过选拔,王静老师在11月份将执教“文明用餐我先行,勤朴课植我学习”的少先队活动课(实验片级活动)。11月份,经验型班主任张舒敏老师为0—3年青年班主任作一次主题性讲座《如何扎实开展文明用餐礼仪教育》。主题研讨、校本研修、主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极大提升了班主任老师们开展文明用餐的行为礼仪教育的能力以及活动指导的实效。
5、过程性评价,将行为习惯逐渐内化
评价是促进行为养成的有效策略之一。德育室每2周拟定学校用餐行为评价以及家庭用餐行为评价,让孩子在行为养成的同时注重品性的养成。我们通过孩子自评、孩子间互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结合文明用餐章,每2周通过少先队活动课进行反馈、评讲、督促、改进。以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的评价手段促进孩子自我省察,在比较中修正,在评价中提升,逐渐内化行为。
成效:近2月的文明用餐礼仪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餐厅里喧哗、吵闹不见了,孩子们学会了规范洗手、有序排队、进入餐厅自觉保持安静,一改过去边吃饭边说话的习惯,餐厅里勺子敲击餐盒、几百只凳子撞击地面发出的刺耳声也大大减少;午餐完毕,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清理餐桌,保持餐桌干净整洁;一只只小凳子回归原位;孩子们学会了有序倾倒厨余、放置餐具……
更可喜的是,随着文明用餐礼仪好习惯的养成,平时有随手乱扔垃圾习惯的现象也少了很多,校园里地面上比以前更整洁了;孩子们的文明礼貌程度也比前有所提升。“文明用餐礼仪教育”的收效已经辐射到了用餐之外。
今后的思考:行为习惯教育可以说是乡下学校的难点。行为习惯年年抓、月月教、天天抓,但是教育实效甚微。我们在思考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寻找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本学期开展的“文明用餐礼仪教育”是我们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的一个尝试性教育活动,我们期望一个学期抓好一个行为点,组织好一个研修活动,提升一批教师素养,切实养成一个好习惯。我们试图想改变以往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要抓的局面,不求多,不贪快,以一个点作为击破面,细化教育目标,落实课堂主渠道,加强行为训练,以研讨为手段,以评价为导向,注重家校一致,进而内化恒定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行为素养,真正让每一个朱小孩子成为有“勤朴课植”特质的朱小学子。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