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立足孩子发展与新课标同行-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1)

文章来
源学科吧立足孩子发展与新课标同行——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三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7

fangyan
尊敬的各位家长,下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能参加这次家长会,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和所有家长面对面,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交流和探讨。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各位家长能对我们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材、数学学习要求、数学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明确地了解,并对您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更深的认识和正确的指导。
一、班级数学学习情况
记得上次家长会上,我对二(2)班学生的数学情况评价是总体水平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很认真。那么,经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接触,以及对单元考试,特别是期末考的质量分析,我现在可以做出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首先,学生总体水平略有上升,从期末考来看我们班低分很少,但高分也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在85—92、3之间,这样的分数情况,使得我们班平均分不会低,也使得标准差比较小。现在的问题就出现在中间一段的学生比较多,也就是说,我们班的学生能在年级里拔尖的很少,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数学思维比较灵活的,但这几个孩子平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小动作多,作业拖拉马虎,这样下去,随着年级升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成为他学习上最大的阻碍。那么这些中段的学生,他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我觉得可能有这几方面:1、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不会从多角度着手解决问题。2、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差,没有旁人的稍加点拨,自己不会想到点子上。3、不能做到仔细审题,细心答题。4、(最重要的是)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也就是说,这些中段的学生基础题基本不会出错,碰到稍难但做过的类似题目有1/4的学生要失分,碰到要转几个弯(没有接触见过)的提高题剩下的3/4的学生就会全部下马。在新课标下,它要求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要比较强,会从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知识的活学活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待会儿我会提出一些数学学习的要求,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二、二年级下册教材的介绍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四单元加法”“第六单元减法”和“第八单元乘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基础。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小学阶段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学习这一单元时,需要学生准备计数器。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这一册的加、减、乘、除的计算学习都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是从学习数量上看,还是从教学重点上看,本册的计算学习显得相当重要。首先,“加、减法”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验算、估算、口算。那么,以前学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退位减、进位加就是基础。另外,乘法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甚至的口算。那么,乘法口诀就是基础,而且要灵活运用乘法口诀。除法教学出现“有余数的除法”,所谓有余数的除法,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乘积所得的差,叫余数。学生要理解平均分的结果有两种情况:1、正好分完,一个都不剩。2、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学习这一部分时,整除的除法竖式和乘法口诀是基础。对于本学期“数与代数”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家里要必备一本口算本,每天抽5——10分钟坚持练习加减乘除口算。
2、“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五单元认识方向”和“第七单元认识角”。“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本学期的难点所在,需要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要有比较好的空间感和方向感。以“认识方向”为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教学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从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开始,到认识“东、南、西、北”,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到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为学生到中学后学习用“极坐标”确定位置奠定基础;另一条线索是从用诸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位置,到用“数对”确定位置,为学生到中学后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三、数学家庭教育指南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孩子已到二年级,有许多事情自己会处理,比如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用的学具,削尖的铅笔、刻度清楚的直尺、橡皮、数学自备本,上面写好班级姓名,并且在封面上写上“自备本”三个字、草稿本,计算量加大,计算难度提高,要让孩子逐渐学会用草稿本。除了文具准备外,每天晚上还要提醒孩子书本是否带齐,特别是第二天的要交的作业。家长们对这样的工作,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您只需在旁提醒监督,培养起孩子细心认真准备全学习用品的习惯。如果孩子这项任务连续几天完成得很好,您可以适当给些小奖励;如果孩子一直丢三落四,您可以跟他约法三章,或是给些小惩罚。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讲,还得浪费各位家长花点时间帮孩子打点一下,注意他是否能做好,让他们慢慢得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作业书写要求和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方面。比如:字迹清楚,书写时尺不离手,用直尺划横线和算术符号,笔算时要数位对齐。解决问题时,要读题、审题、写算式,写单位名称、写答句。
学习习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我们大多时候是书面作业,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作业和读一读,说一说,算一算的口头作业,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好,并在能力范围内给他们检查。尤其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班还有些同学的作业比较马虎,字迹邋遢,不用直尺,在作业本、书上列竖式,做错了不擦就直接改的现象还有,家庭作业还要请我们家长严格要求。在此我想对“孩子的回家作业如何完成”提几点小建议:1、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习惯,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习惯。一般数学作业20分钟内可以完成,如果您觉得孩子速度慢,错误率高,您可以将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和错误情况写在作业本上,以便我及时了解孩子家中情况(一星期取消“优秀作业”资格)2、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不要帮孩子检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帮孩子检查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度。我们检查不是把答案告诉他,而是要让他知道错了,让他自己检查是哪错了,让孩子自己去思考。通过检查帮他们改正粗心的缺点。3、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要把自己看来很简单的题目,认定孩子一定会做,他会出错有多方面的因素,这就需要家长的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孩子勤思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为本学期的计算学习打好基础。到本学期末,大部分孩子对于简单的有余除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要熟练的进行口算。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可以利用口算本,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习,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听算练习。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每天练习5分钟左右,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3、重视孩子的数学思维的发展
对于中间一段的孩子,如何使他们更上一层楼.。我觉得在他们达到基础要求后,因人而异,可以进行每日一题的训练,每天做一道趣味数学题,开发思维。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孩子多接触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多见些其他题型。
四、补充说明
1、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
尤其是孩子思想上的问题,有时家长说的话孩子不听,孩子一般比较听老师的话,所以可以跟老师说说,让老师跟孩子说,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另外,我会把近期的学习要求、学习的内容(试卷、课件)发到邮箱里,到时会提醒孩子回去接受邮件。用户名:
ggxxeeb@126.com,密码:123456789。
2、孩子作业和上课表现的评比制度
上课听讲

请在站内搜索“家长会发言稿”查询更多相关资料!本站(学科吧课件)地址www.xueke8.com
本文转载自http://www.chinacity.com/blog/user1/5623/archives/xxxx/91953.shtml

文章来
源学科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