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工作会发言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我教了20年的初中,没教过高中,所以,张晓斌老师希望我能站在一个初中老师的角度观察一下高中的数学课堂,并希望我能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十多年前,课改刚刚启动,对那时中、小学课堂有一句调侃的话:小学的课堂是艺术的,初中的课堂是技术的,高中的课堂是学术的。我当时的理解是:小学的课堂热闹,学生似乎在快乐享受中学习;初中教师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应试压力之下侧重教学生应试技巧;高中数学偏难,数学老师的课讲出来就像作报告那样,学术味儿十足。
是的,回想二十多年前,我的高中数学课堂真的是这样的: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机械麻木地练。
但是,听了今天李老师的课,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当下的课堂真的变了,高中的课堂,不只有学术味,同样有艺术味、技术味。
这个时代的学生是在新课标新教材成长起来的学生,这个时代的教师面临的教育环境也是互联网时代网络背景下的教学。这一切带来的都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李老师的课,也如初中课堂一样,“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欣赏椭圆,让学生沉醉其中。也让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感受、探究。
李老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多次让学生和圆类比着学习椭圆。
李老师是位年轻教师,他的课堂上多次出现一些颇具情趣的网络语言、流行语,比如“此处应有掌声”,“圆形毕露”,甚至还把诗句也自然贴切地用在了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希望李老师能在课堂上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让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带着问题去做。
个人感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