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家长会发言稿

文章
来源学科吧
课件

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们:

  你们好!

  ……(此处的掌声,我觉得更应该献给我们的两位老师)

  我是***的家长。首先要感谢学校、老师,让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

  ……(优秀家长代表:自我觉得,“优秀”这两个字眼放在自己身上,其实并不恰当,女儿远没有优秀,自己离优秀更是远不可及,更不敢说在家庭育子方面)

  之所以叫探讨,是因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和你们一样,同样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前几天,当我接到老师的电话,在我准备这样一个任务时,我才突然发现,其实在女儿的教育上,我花的心思和时间,还是太少了,以至于,下面谈到的很多,其实,我自己也没能真正做到。也借此这样一个机会,让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如何当好一个家长?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正。

  1、摒弃急躁,帮助孩子形成好的节奏。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比较拖拉,比如起床慢,睡觉慢,吃饭慢,写作业慢等,于是“快一点”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快点吃饭”、“吃完饭赶紧写作业”、“快点去弹琴”。

  到底是家长过于着急催促孩子,还是孩子真的太磨蹭?“一个30多岁的大人和一个10岁的孩子,你说是这个大人应该等等孩子,还是埋怨孩子做得不好呢?”

  我想这时候,大家应该会发现,也许是我们太急了,是我们打坏了孩子的节奏。因为我们感觉放慢速度,就有可能被别人超越,于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特别希望孩子能按照我们的节奏,“快一点”。我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简单粗暴的一句“快一点”,就想让女儿摒弃掉那些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停不下来的父母请等等你的孩子》,文章说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自然的就是顺应他们发展的节奏。如果家长经常打乱孩子的节奏,要求孩子跟着自己的步骤或者意愿做事,则容易让孩子感到不被家长接纳,产生不安全感,失去自信。

  他们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清晰的时间观念,不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不懂如何做好学习计划,他们经常会“玩过头”、“作业忘了写、书忘了背”……作为家长,我们不妨尝试着去配合孩子的节奏,但不等于认同孩子的磨蹭,我们要在配合的同时,慢慢帮他们形成好的节奏。第一,教会他们认知时间。一要有时间概念,比如学习时间、休息时间、睡觉时间、自由安排时间,二要懂守时惜时,在哪一个时间点应该做什么;第二,与他们一起制定每天、每周的时间规划。注意是“一起”,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想法,要让他们感觉,是我们在和她一起做;第三,帮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形成好的节奏。这就需要耐心等待,用心陪同,特别是刚开始阶段,我们自己首先要能坚持,要懂找方法,比如适当的奖励,书背好了可以奖励书或玩具,作业早完成可以奖逛街,一星期下来,有按计划来,可以奖励在周末出游,等等,其实孩子很容易满足。

  2、坚持原则,引领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小孩子终归是小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也因此,他们会时不时犯一些小毛病,如乱扔东西、不遵守诺言、说谎、乱发脾气等,有些生活小事,如孩子看到路边可爱的小玩具想买一个,某个周末想到游乐场玩一玩,这种家长可以有条件地与孩子“交换”。例如,认真做功课就可以买玩具,遵守规则、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去游乐场等,用这个“限制性”行为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这种“交换”也要有次数控制,不能反过来,反而让孩子要挟你,“买了才认真”、“去了才遵守”等。当孩子挑战家长底线时,家长一定要明确原则问题是不能让步的。家长要及时制止孩子触碰底线的行为,否则以后会越来越难要求孩子,而且确保在这个情况下家人必须保持一致,无论孩子怎么哭闹,谁都不能妥协。当孩子发怒时是听不进你的话的,家长可在孩子心情平复后再慢慢说道理,孩子明白了就不会再三挑战你了。等孩子心情平复时要就他的行为进行分析教育,并鼓励孩子及时改正。如果孩子发脾气、哭闹,你就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得寸进尺,认为只要采取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加剧他们的扭曲行为。

  我们对孩子都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一旦定下了规则,就要保持一致,不能说今天不能这样明天就可以了。

  由于工作原因,经常需要让我女儿一个人待在家,她一人在家时,我都会先把任务给她安排好,比如写作业、练字、看书等,然后留一个手机给她,告诉她,一,所有任务回来都要接受检查(事后我们必须要做到),二,如果完成任务后想要做什么可以给我打电话,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找朋友玩乐等,但需要经过允许。这样做呢,一方面,孩子很高兴,虽然要做作业、要练字看书,但完成这些可以看电视,所以,她会乐意去做,认真去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在没有我们的管控时,孩子自己偷看电视、玩电脑,因为我们给她留了一个机会可以看电视(在有机会可以正常选择看、玩的情况下,孩子一般不会选择偷着来,我们怎么验证呢,到家的时候,偷偷去摸一下电视机的后盖就明白了,一旦发现有问题,要花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说出违反了规则,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特别要注意不能无根据地猜疑孩子或者给他们下结论!!);再者,在我们没有时间照看时,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有自己娱乐的时间,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要多动脑子,要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感到有趣,而不是“累”或“怕”,如有一个朋友家,专门为孩子设立一个玻璃罐,奖励时,往里放一个“星星”,犯错时,往外倒一个“星星”出来,其实孩子是很在乎她的玻璃罐里的星星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引导。

  3、平等相处,学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

  父母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同孩子平等相处,学着和孩子做朋友,与他一起玩耍,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样孩子开心,与你的心贴得更近,而你,因此也会更加快乐。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朋友,多抽空陪孩子玩耍,经常和孩子打成一片,孩子有什么话就会对你说,有什么事就会给你讲,你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就会特别融洽,教育孩子也会因此得心应手,孩子也会乐意听从你的吩咐。

  为什么是“学会”呢?在十几年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一位能给教他判断、辨别和区分各种是非曲直标准的父亲和母亲,而不仅仅是一位只能与他平等相处的朋友或玩伴。因此,“做孩子朋友的真正含义是要以平等、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说服孩子不做违规的事情”,从这点上来讲,我们必须先做好父母,再做好孩子的朋友。

  4、鼓励比严厉更有效。

  鼓励更容易让离子接受,让他自信、更有动力,严厉只会让孩子害怕,拒绝交流,不管是一时的害怕还是长久的害怕,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越来越大,终有一天,靠“我们管”是管不住的。

  鼓励、称赞也要有技巧(网上):夸具体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夸事实不夸人格。

  5、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我们忙其一生,最终的愿望,无非就是想让我们的孩子能过得好一点。从这点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健康涵盖了身体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意味着长大、懂事。

  成绩固然重要,特别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孩子在小学打一个好的基础,拥有一个好成绩,无疑给以后的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就业增加“直接、有用”的砝码。正是在这种驱使下,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帮孩子选择”、“替孩子做主”。成绩是一时的,但成长是一生的,他们的一生很长,我们可以引领,但不能替代。

  6、不能经常拿孩子与人“比”。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的擅长都不一样,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不能老是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了”,也不能用别人的方法简单地套在自己的孩子教育上。孩子不能简单地去“比”,越比越打击他,甚至让他觉得我们不喜欢他,不爱他,会在幼小的心里留下阴影,有些叛逆的种子往往不知不觉就这样被我们种下了。

  7、不能随意给孩子扣“帽子”。

  “我家孩子多动”、“你真笨”、“你真不听话”等,久而久之,他真多动了、真不听话了!作为父母,不能随意地就给孩子扣一些“帽子”,更糟糕的是,“扣上”以后我们从没想着如何帮他“拿掉”,就一句“以后不能这样了”、“再这样就要……(惩罚)”,在重要、关键的时候,我们却忘了,孩子他才十岁啊!孩子要的是给他们最具体、有效的方法。

  8、多些配合,关注学校发展。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不仅给孩子的学习提供场所,同时,也肩负着一些特定的功能与责任。因此,孩子也经常带回一些学校的任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配合,更不能在孩子面前直接表现出“应付”、“麻烦”的态度。当我们都对学校表示“不搭理”、“不在乎”的时候,你还寄希望于孩子们会去守这个学校“应有的规则”吗?我们多知道、多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才能跟孩子有共同的话题,会让孩子觉得,即使在学校,我们一样关注他。

  9、经常沟通,支持老师工作。

  我也是一个老师,也做过班主任。一个老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级,是几十个的孩子,不象我们只要面对一个。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要尽好自己的责任,不要让“5+2=0”,老师辛辛苦苦花在校5天的时间让孩子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培养了一个新的兴趣,被周末在家的2天,让一切都白费了;二要多与老师沟通,现在的沟通很方便,我们班也建立了微信群,主动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表现,请教教育方法等等;三家长间可以多沟通,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又是小孩子,存在摩擦很正常,有了微信群,家长间可以及时沟通,这样才能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四要爱护这个班级,我们的孩子除了在家的时间,剩下的就是在这个集体里生活,能够想象的出,这个集体对他们将来的影响会有多大,这个班级团结、友爱、温馨,他们接触到的就是爱与温暖,这个班级吵闹、争斗、自私,他们就会害怕去到这个集体,拒绝融入,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爱这个班级,告诉他们,只有他们,才能让这个班级变得更好!

  其实每个人孩子都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说了这么多,仅是个人观点,很多东西,我和你们一样,在努力做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原点是一样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出色,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再一次把掌声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在陪伴和教导着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文章
来源学科吧
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