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课件
在××小学“岗位练兵”活动上的评课发言稿:成长与成功
尊敬的各位领导、小语同仁们:
大家好!
这几天虽然凄风冷雨,但我们的内心却暖意融融。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小学度过了两天半这样温暖而又充实的美好时光,这样近距离地欣赏了××小学这么多年轻而又有才华的新秀们,以及他们精彩的课堂。
第一天走进××小学的校园时,我就不由地想起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成长与成功》。文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成功是他(她)不断地追求成长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人停止了成长,就意味着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一个人如此,一所学校也这样。
××小学无论是在校园环境、教学管理、教师素质等各方面在我们安庆都是首屈一指的名校。以前我只看到了××小学成功的一面,而这两天多的时间,透过冰山一角,我明白了××小学为什么能一直这么成功,那是因为你们的领导和老师们一直在不断地追求着成长。
学校领导敢于把作文教学这个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推到老师们面前,促使老师们去摸索,去探究,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成长。我也听说你们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这样的岗位练兵活动,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这些活动最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我发现两天的赛课,学校领导们(我认识的刘校长、吴主任、陈主任、何主任等)一直坐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关注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今天的会议,各位领导也都亲临会场。这些无形中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和促进。
从12节形式各异、充满创新、充满生机的课堂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成长的足迹,听到了学生们生命拔节的声音。
我下面的发言不能算是点评,只能说是我自己在这两天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思考,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重点要说的是最后四节课。这四节课中何芳老师的《想象的留白》、舒畅老师的《给动物设计名片》都是三年级的,属中段习作指导课,杨曦老师的《特烦恼》和操旻老师的《走近大先生》都是高段的习作评改与展示课。这四节课给我留下的整体印象有以下四点:
一、朴实、扎实、真实
公开课无论怎么公开,它依然是课,其教书育人的本质与常态课并无二致。我们看到这四节课(当然也包括其他老师的课)很少作秀的成分,都是以学段目标为准绳,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学语文、用语文。从一节公开课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课堂之处的真实的东西。
比如:《想象的留白》一课,我们知道了何老师早已把孩子们引进了绘本的殿堂。学生读过好多绘本,也曾进行过许多次这样的读绘本想象留白的习作训练。正因为平时的扎实训练,孩子们才能在课堂上有那样精彩的表现。
杨老师的《特烦恼》、操老师的《走进大先生》,从课堂上学生们精彩的发言和出色的习作中,可见老师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花了很多心血,下了许多功夫。
二、趣味盎然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修订的语文课标,在低段“写话”目标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中段“习作”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些语句都传达出这样的理念:习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要让习作就像快乐的儿童游戏般轻松自然。这一点,四节课都做得特别好。
《想象的留白》一课,老师从谈自己读过的最喜欢的绘本导入,然后老师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做想象练习,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奇特的而又有趣的童话世界里,然后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开心地交流,最后动笔练写。展示交流环节也是用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的。可以说这是一节轻松的、愉悦的、有滋有味的课堂,课堂上孩子们一直都是开心的、快乐的。
《给动物设计名片》,老师用“猜谜语”这种低段孩子最爱的游戏形式引入,然后又创设了一个给要参加动物大聚会的小动物们写名片这样一种习作情境,使孩子们乐于说乐于写。
《特烦恼》和《走近大先生》这两节高年级的习作评改与展示课,因为年段的特点,趣味性虽不足,但更加厚重。通过展示学生精彩的习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习作的信心。信心增强了,习作的兴趣自然也就更浓了。
三、情意浓浓
这里的“情意”不仅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那种真情流露,更是指学生那充满真情实感的精彩的习作与发言。印象很深的有:
《走近大先生》,学生回忆自己童年趣事时是那样快乐而又充满眷念,解读鲁迅先生的三处文字片段时,他们的语言、见解又是那样精准、独到。他们用自己的心灵触摸到了鲁迅先生文字背后蕴含的不同情意——对童年的眷念、对亲人的关爱、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对自己的那份谴责。
《特烦恼》,虽然展示的作文是写自己的烦恼,但是课堂上孩子们看起来并不烦恼,都很开心的。我想一是因为老师展示、表扬了那么多好作文,他们高兴、自豪着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被别人的烦恼和风趣幽默的语言逗乐了。但是有一个环节,孩子们都没有笑,就是展示精彩片断的环节,好多都是表达作业多、学习压力的烦恼。其中有两处印象特别深。“学习不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竞争,而是家长与家长在暗自较量。”“即使这次超过了他,下次又会冒出另一个超过你的人来。”听之后,心情特别沉重。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语言更是犀利的。
《想象的留白》、《给动物设计名片》都是三年级的课,孩子们的想象力极强,语言也更富有情趣。他们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想出五花八门的东西来,常常给听课的我们以意外的惊喜,他们的开心和快乐也感染着每一位听课的老师。
作文是个人情感的追诉、表达和交流,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正因为情深,孩子们才有这么多精彩的表现。
四、读写相融
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的。这四节课都巧妙地将阅读与习作融合在一起了。
《想象的留白》,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一边阅读一边想象一边练说,最后进行练笔,不着痕迹地让学生习得了绘本中的语言范式,展现了一个语言的积累与内化的过程。
《特烦恼》,通过展示优秀习作,让孩子们在阅读别人习作的过程中无声地领悟了习作的奥妙。
《给动物设计名片》一课,以《翠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作为范例,指导学生仿照描写动物外形。
《走近大先生》,读的容量更多,不仅有课堂上出示的三个典型片断,还有课前学生阅读的鲁迅系列作品,包括副本书《呐喊》、《朝花夕拾》等等。课堂上老师由三个片断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做到:有情感,引起读者共鸣;要从不同的视角有创意地表达;要善于思考,观点要有见地。
可以说在这四节课中,阅读在一点一滴地滋养着学生的习作。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无缺的课堂。下面,我想谈谈对这四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不当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想象的留白》:何老师是一位非常成熟的老师,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我想这应该缘于教师丰富多彩的评价语。“你说的一点不比画家说的逊色”、“真是个不天使”、“请你把话说完整”“这个词老师喜欢”、“这条龙太吓人了”等等,这些丰富的评价语或鼓励、或认可、或矫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成长。
对何老师的课,我吹毛求疵提两点小小的建议:
1、在“选场景再创作”环节中,学生在习作时如果把这四个场景中要求学生想象的那个画面同时呈现给孩子们的话,学生写话时就会有选择的参考。因为故事这么长,孩子们不一定能全记得。
2、没有板书,建议设计一份充满童趣的板书。
《特烦恼》:这是五年级的课。我现在也教五年级,但是我班孩子的口表和习作能力真的不及杨老师的学生哦。可见杨老师平时的习作教学做得特别扎实。
这节课是作文评改课,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因为《课标》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这节课给我们的感觉,展示交流的成分多于评和改。没有修改方法的指导和修改过程的展现。“增加心理描写”的环节,虽然是修改,我们几人在一起讨论,都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那个学生那样写也很好,很自然真实的。
另外,课堂上呈现的学生习作都是键盘输入到电脑上的文字,看不到学生的书写情况,也看不到修改的过程。如果把学生原生态的习作展现出来进行修改,效果会更好。
习作修改要关注到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基础。”习作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成长。孩子们的烦恼并不是倾诉之后就没了,需要老师从不同角度加以正确的引导。如孩子们感觉学习压力大,老师要告诉孩子们减压的方法;孩子为“身材不好”而烦恼,老师要启发她思考“身材不好就不美吗”。
《给动物设计名片》:舒老师年轻有为,特佩服你能把电子白板很多功能运用得那么熟练。对这节课我有两点想法。
1、《翠鸟》片段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抓住翠鸟“颜色鲜艳”这个特点来写;第二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先总写,再具体地按从头部到背部再到腹部这样的顺序来写。
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仿照这个片段写一种动物,抓“特点”写有些难度,其实指导按顺序写更容易也更重要。
2、电子白板功能的运用要适度。电子白板的交互性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语文课上用多了之后,会严重干扰语文学习。课堂上创设和生成的语文情境会很容易被繁多、复杂的电脑操作给打断。
《走近大先生》:操老师语文功底深厚,学生更是了不得,那文学欣赏水平和习作水平是我都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感觉,这节课如果稍加修改一下,可以上成一节非常精彩的读书汇报课。
从“习作指导”这个角度看,虽然教师从鲁迅先生的三个作品片断中提炼出了三个方面的习作要示,但是这个要求或者说方法与后面的展示作品环节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没有经历一个把由阅读中悟出的方法运用到自己习作中的这样一个动态的成长的过程。
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问题。“大先生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大先生?”这是老师在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是老师给出的“因为他在家排行老大,他的粉丝们就尊称他为大先生”。“大先生”体现了人们对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人格魅力的种种尊敬、爱戴。这个问题可以在上课伊始提出,但不必马上解决,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了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人格魅力之后,在课结束的时候再来回顾这个问题,学生的感悟会更深,答案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习作教学的三点思考:
一、关于习作要求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上作文指导公开课,家长们也对孩子的作文头疼呢?是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标准太高了?
我曾读过张云鹰老师的《开放式习作教学》一书,里面有一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小学生习作其实就是一种练笔,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文字嬉戏,把内心的快乐、忧愁、烦恼、困惑表达出来,就是习作。其意重在自由表达,快乐倾吐。”
我们班的习作教学主要分两条线走,第一条线是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表达,第二条线是大量练笔。我们班从一年级学完拼音之后就开始写日记。由最初的一句话日记到现在的几百字日记,甚至写连环故事;从当初的不会写、不爱写,到现在读书、写日记已成为孩子们每天的重要生活方式。我也鼓励他们要积极、主动地把语文书上或课外学到的语言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今天早上改日记时,我就发现朱哲毅同学把刚学的《迟到》一课的心理描写运用到自己的日记里去。原文有这样的句子:“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雨不知从第几课开始下的。看着窗外不停落下的大雨,我的心里一阵愁。心想:怎么办呢?这么大的雨,我又没带伞。看来只有跑步到车站,然后乘15路车回家了。”我把这些句子划下来,打上五角星,上课时也表扬了他。虽然我们班的孩子们写的东西不是那么特别精彩,但是他们所写的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都给予他们肯定。
二、关于作文批改的问题。
一提到批改作文,语文老师都头疼。(语文老师任务多,担子重,批改作文真的是一种负担。)我想,这是因为老师们把批改作业的任务全都放在自己身上的缘故。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给自己“减负”。
《课标》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具体建议”中也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这学期我也学会了“偷懒”,就是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先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既要把错别字、不通顺的地方圈画出来,更要发现并标出别人作文中好的地方,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告诉学生批改作文和学习课文时做批注是一样的。我发现,其实孩子们改作文比我们自己改要认真、细致得多。在批改的过程中他们的习作能力修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三、关于习作速度的问题。
《课标》第三学段习作目标中提出“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但是好多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作文来。
我曾经在大街上无意中听到两个家长的谈话,话题是关于孩子的作文。说每个周末最头疼的是孩子写作文,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也不教就让孩子回家写,孩子磨蹭许长时间也写不出来,就来烦家长,家长没办法就上网查,最后东拼西凑就算完成了一篇作文。听后,我心里不禁一咯噔,我不就经常为了节省时间就让孩子们回家写作文吗?说没指导那真是冤枉老师了,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回家写作文就那么难呢?考试的时候,他们不是写得很好吗?是不是,在家里他们缺少紧迫感呢?
从那之后我就不让孩子们回家写作文了。每次安排2节连堂课写作文,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评讲上次作文,15分钟左右时间指导本次作文,40分钟左右时间当堂写作文,15分钟左右时间相互交换批改。由于当堂指导当堂写,孩子们不会忘记怎么写。由于时间紧迫,又有老师的监督,孩子们的依赖心理没有了。多次训练之后,他们的写作速度大大提高。
好,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耽误大家时间了,不妥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教育的过程是沙滩上的两行脚印,一行是学生,一行是我们。”只要我们永怀一份触摸蓝天的渴望,成就学生的同时,也会成就我们自己。
最后,祝愿××小学辉煌永驻!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