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在班主任沙龙上发言

文章
来源学科吧
课件

班主任沙龙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坐在这里,心里其实很惶恐。因为我并不是专家,在班主任工作中并没有特别的心得,我平日做的工作,大家一直都在做,大家平日有的烦恼,我也一直都有。我深知,我之所以会坐在这里,只是因为我比在座的各位,早一年参加了班主任大赛,碰巧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仅此而已。所以,今天我更愿意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些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点滴的收获,以及参加班主任大赛后的一些感悟。

  收获一:明确了自己理想中的班集体——“四有”模式。

  我是1999年参加工作的,xxxx年起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送走了三届高三。现任**中学xxxx届高三(8)班的班主任。

  这些年来,看过许多对理想班集体的描述,觉得都好。在自己的班主任实践中,我渐渐明确自己理想中的“四有”班级——“有规矩,有弹性,有温暖,有希望”。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接手一个新班级之后的第一次讲话中,我总会把我的“规矩”率先告诉学生。比如,我会直接告诉他们,学生,该有学生的样子。发型、服饰、举止应该有别于社会青年。教室,是学习的地方。手机、棋牌、漫画是不适合出现的。我始终认为班主任是可以对学生说“不”的,我始终相信恰当的批评与明确的规范是不能被省略的教育手段。爱,不等于纵容。理解,也不等同于一味让步。

  所谓“有弹性”,就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有起伏。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有各种对班级日常管理的考核竞赛,我们学校也有。从学校层面,我理解这样的举措是为了提高日常管理效率,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而对于这些考评,我的态度是,在意,但不较真。闹钟的故事。比如,我们学校要求住校生参加早锻炼。刚开始时,总会有几个男生起不来,总迟到。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会苦口婆心说教、批评。但现在,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学生第一次睡晚了,我微笑着提醒,不做批评。第二次,他再睡完了,我就自己买一只闹钟当着全班的面送给他。第三次,他若再迟到,我就要求他所在的寝室买只闹钟送给他。并且声明,要还是起不来,下次,我就请全班同学买只闹钟送给他。直到现在,我总共送出过两只闹钟,并且,从来没有动用过寝室的同学的基金。起床的问题,在全班同学的笑声中迎刃而解。是的,班级常规工作,当然要抓,但没有必要为了零点几分大动干戈。只要学生从态度上认真对待了,对结果不必太过严苛。

  所谓“有温暖”,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温暖的集体中受到教育、获得力量。之前听过一次讲座,专家说,在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同伴的力量是最大的。而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营造一个有温度的集体,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我这一届的班级里有一个特别的女孩,名字很温柔,性格很彪悍。她最大的问题在于略一激动,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口不择言。举一个例子,一次化学考试后,她去上选修课,进来的恰好是出化学卷的老师。她望着老师张嘴就说“你怎么还有脸进来上课啊?”老师傻掉,说“我怎么了?”她继续说,“题目出那么难,你想让我们死啊?”

  这样的一个女孩子,你能想象她刚进高一时在我们班的处境吗?是的,女生几乎都躲着她,男生见到他,几乎都是一个动作,倒退一步。

  我多方了解,知道她的性格和从小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关,想改,实属不易。但若不改,绝对不行。我悄悄观察她,发现她除了成绩不错这个优点之外,还有一个优点——很关心集体,有集体荣誉感。我悄悄关照所有任课老师,在她发飙的时候,先不和他计较,一律漠视,假装没听到。我找她谈话,语气极尽温柔。我反复跟她说,“别辜负你的好名字,开口前先深呼吸,有话不急,好好说。”

  但问题还是来了。老师有容人之量,但学生毕竟是孩子。一次例行换座位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悄悄但坚定的告诉我,实在受不了她的火爆脾气,不要和她一起坐。怎么办呢?几经思量,我先找到这个女孩儿,告诉了她同学们的想法。我问她,你怎么看这个事?她咬着嘴唇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无所谓,随你怎么安排。只是别让我妈妈知道。”我又追问她,你能理解同学们的感受吗?她说“我能。”

  接着,我利用班队活动时间,跟大家展开了一次讨论。首先,我告诉大家,我理解大家对同桌人选的在意。每个人都希望同桌是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人,你希望他性格温暖,成绩优良,你还希望坐在教室里最舒适的位置,不是第一排,不是最后一排,是的,你可以有很多希望。但是,你也要记得,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你在选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选择你。所以,与其期待遇见一个性格温暖、成绩优良的同桌,不如自己努力成为这样一个人。

  看见大家陷入沉思,我话锋一转,说到了这个女孩儿。我说,我明白这个女孩身上种种的缺点,也明白大家心里的感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身上的另外一面。首先,她说话做事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她从不会故意跟某个人过不去。也就是说,她也许曾经得罪过班里的每一个人,但她一定不是故意的。第二,她热爱我们这个班级,有人注意过吗?每次集体活动,她总把自己当男生使唤,一个人包揽了很多男生干的力气活儿。

  我这么说的时候,我注意到同学中有人频频点头,也注意到女孩的头一直低着。

  我继续说道,“我知道她有缺点,她自己也明白自己情商不高。但我想,她是我们班的一员,如果我们大家不帮助她改变,她今后到社会上,只会吃更多的亏。我不愿意放弃她,我相信,我们8班也不愿意放弃她。但之前,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太多的要求全班同学对她进行包容。这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从今天起,我提议,只要我们的这位同学又发飙了,我们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站出来,用更大的声音指出她的问题,提醒她注意控制情绪。大家同意吗?”

  同学们齐刷刷的鼓起掌来。我这时又转向那个女孩儿,“你愿意吗?”女孩儿站了起来,泪流满面,拼命点头。

  那一次的座位调整,我把女孩子的位置调在了班级的正中间,美其名曰,让她成为全班同学关注的焦点。半个月后,有同学主动找到我,让我和她同桌吧,其实她还是很好相处的。

  现在的这位女孩儿,相比高一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偶尔还是会有忽然发飙的记录,但是大多数时候,她会在话出口一半时捂住自己的嘴巴。

  所谓“有希望”,就是让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在任何时间都不放弃自己。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各种原因,我们的学生很容易在不同的时段出现迷惘,看不清自己,看不清未来,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盼望。作为班主任,我也许无法立即改变他现有的处境,但是,我一定会想方设法让他抬起头,换个思路,望望远方。不久前,班里的一个男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他虽然看似在读书,但其实总是魂不守舍。我找他聊天,他对我说,觉得自己累了,很厌倦现在日复一日上课下课学习做题的日子。他说,我知道现在是关键时期,但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我常常不由自主的在想,“我是谁?为什么要坐在这里?”我跟他聊了很久,从青春期的自我重塑谈到自己高三时的感受,但总觉得没到点子上。那天晚自修值班时,我发现他又睡着了。我把他叫醒,带他走到走廊上,让他往对面教学楼我们高二时的教室看,我问他看到了什么?他几次回答,都不明所以。最后,我告诉他,我让你看的,是高一、高二时,那个努力的自己。

  后来,我给我现在高三的学生看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男主人公有一句名言——“希望,是个好东西,甚至是最好的东西”。

  收获二:实践慢德育,记得学生有明天。

  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起,我就知道——班主任,是普通中学里最为普通的一种岗位,操琐碎的心,做繁杂的事。然而有人告诉我,就是这最基层的主任,其道德品性,工作态度,言行举止,足以深刻影响学生的品格修养、思想情趣、学业表现乃至生活态度和人生作为。我开始觉得自己很重要,我的重要性体现在,也许我倾尽全力也不能保证一个学生的成功,但我一不留神,也许就犯了个错误,改变了学生一生的走向。

  我至今仍记得我第一年当班主任时的焦虑不安,新婚的第一年,老公觉得我性情大变,这其中的缘由相信经历过的老师都有体会

  但这些年来,我发现自己渐渐有了改变,最可喜的变化就是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从容。我会担心学生的状态,但不会过于着急。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每个学生来到你面前的时候,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身上的种种不足是个人、家庭、社会共同的作用使然。我们要记得学生是有明天的——今天的她也许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明天的她完全可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是珍惜学生的今天,用心陪伴学生走过一生中最闪亮的一段旅程。

  xxxx届的学生里有一个女孩子,乖巧、懂事、敏感。高一的整个一年里,她几乎都沉浸在中考发挥失常的阴影里。我用了各种方法,换来的常常就只有一个带着泪水的微笑。高二,她开始投入了。但因为高一学的不扎实,也因为本身的基础、习惯、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总之,她就是考不好。我想,在座的每位老师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你很想在成绩上帮她,但就是无能为力。我开始在每次考试后帮她分析原因,主观的,客观的,偶然的,必然的……有一天,她突然在我面前崩溃了,她说“老师,你不要安慰我了,我就是学不好的,对吧?我不可能考上复旦的,对不对?我的高中注定是失败的,对不对?”我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她,等她哭完了,我告诉她“你不需要永远待在高三,对吧?你不需要永远学习数学和物理,对吧?18岁以后的生命那么长,怎么就早早把未来确定了呢?”

  坦白说,那之后我也的确没做出什么有创意有成就的事儿,我只是在她每次考砸的时候陪她掉掉眼泪,说些自己都觉得有些苍白的安慰。直到高考成绩揭晓,她也的确没有考好,在我的班级里属于倒数十名,最后录取在一所医学专科类学校。那一晚,我还陪她在KFC坐了很久,拼命劝她不要高复。

  可是后来呢?后来她好得很。从上大学开始,她好像开了窍似的,一路拿奖学金,专升本报送,考研也顺利过关。有一次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感慨起自己的无用和苍白,她突然停顿下来,很认真的看着我,说“怎么会呢?要是没有你陪着我,没有你给我描绘的那些未来,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这些年。”

  记得去年韩似萍老师在给我们做培训时,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德育工作,是可以检查的。但德育,是无法检查的。我们今天所做的许多工作,也许将会在很多年后的某一天,才会显现效果。”所以,每当学生毕业多年后,给我发来短信,告诉我,在某个时刻,想起我,想起我当年说过的某一句话,我总是特别有成就感。是的,我们的工作,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是无法急于求成的。它一定是春风化雨,一定是循序渐进,一定是慢工出细活,一定是良心工程。

  收获三:换种方式讲道理。

  班主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讲道理。怎样把道理讲得让学生听得明白,又不厌烦?我觉得,与说教相比,我们实在可以换个方式。

  我是一名化学老师,在上课时我往往能找到一些合适的机会。比如,在讲到一个化学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的时候,一般老师往往用打篮球来举例。要投篮成功,需要两个条件:1、你要有足够的力量,使球到达篮框。2、你要有准确的方向,才能进球。我们化学上,就把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叫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必须有合适的取向才能发生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而我在课堂上讲完这个知识点后,往往会停顿一秒钟,然后说,生活中的许多事也是如此。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人,大多数情况下,彼此只是过客。在我们没有积蓄足够的能量时,是不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而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量,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能和我们遇到的人发生化学反应呢?学生齐刷刷的回答,“不能,还要有合适的取向。”我及时小结“对啊,先要强大自己,然后,就要期待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学生相视而笑。

  杨峥与保卫钓鱼岛的故事

  收获四:善于分享,共同成长。

  这个时代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会换位思考,不能理解他人的想法。怎样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理解父母的用心,怎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中的阴暗面,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在心理辅导中,同理心,是重要的方法。那么,我相信,分享,在德育工作中也有特殊的作用。

  比如,在“如何让学生学会和父母相处”这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上,我就常常采用分享的方式。私底下与学生聊天时,我常常会和他们分享自己和父母、孩子相处的故事和感受。我会让学生帮我出主意,怎么让5岁的女儿更听话?我也会告诉学生,自己在他们的年龄如何跟自己的父母相处,以及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在亲子关系上的许多感触。记得在去年感恩节的主题班会上,我邀请了部分学生的家长来参加学生设计主持的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学生设计了许多温馨感人的片段,班会的最后,学生让我总结发言。我说,我只想和大家分享一封信,写给我当时未出世的女儿。在信里,我对女儿说——妈妈真的不能保证,当你长大以后,你所面对的世界会比妈妈现在面对的这个更好一些,但是,妈妈还是想告诉你——这个世间,终究还是有许多明亮的颜色、和谐的画面、温暖的声音。这个世间,在许多时候,还是会有许多美丽、心动、快乐、温暖……可以那么轻易的打动你,可以让你觉得,再怎么辛苦也终究不虚此行。我告诉女儿,不是每一个你喜欢的人都一定会喜欢你,不是每一个你遇见的人都一定要对你好。这世间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要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感激你得到的每一份暖暖的善意。要经常说“谢谢”,不只在嘴上,更重要的是在心里。我告诉女儿,希望你是个爱笑的孩子。女孩子,偶尔的眼泪当然会让爱你的人更加心疼。但是,微笑,会让你在所有人面前显得更加温暖而美好。我告诉女儿,希望你能通过阅读积蓄能量。阅读各种风格、各种内容的文字,会带给你各种层次、各种方面的营养。在这个充满了浮华和喧嚣的时代里,诱惑实在太多了。女孩子,常常一不小心就迷失了自己。妈妈希望你具有足够强大的内在,强大到可以独立的站在这个世界上,清醒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对她说,希望你长大以后能去到更远的地方,那些妈妈没有机会去到的地方。当然,要回来,回到妈妈的身旁。始终觉得,这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宽广。总有我们还不知道的人情,总有我们还没有领略过的风光。既然来了,就不该轻言放弃,亦无须徒劳感伤。

  信读完后,许多学生和家长潸然泪下,教育目标自然达成。而在这之后与学生的谈话中,我偶尔也会跟那些经常嫌父母唠叨啰嗦的学生说,你相信吗?你的妈妈曾经也是轻盈、美丽、有梦想、有情调的女子,是因为有了你,在照顾你成长的种种琐碎和劳累中才变成了今天你不喜欢的样子。难道你不该更加珍惜她吗?这时的学生往往会陷入沉思。

  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沉默之后,忽然反问了我一个问题,“樊老师,做了父母一定会改变吗?她就不能一直是从前的那个样子吗?就像你的那封信,由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学习成绩。等你的女儿长大了,你对她的要求和期望还会是那几样吗?”这下轮到我陷入沉思了——是的,我们是老师,也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的要完全忘我投入,无私奉献吗?许多时候,不忘初心,也许更重要。

文章
来源学科吧
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