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春季开学家长会发言稿(4)份

各位家长:大家好!
一、最近班级情况介绍
从开学到现在,班级部分学生心较散,可能是受寒假影响。在寒假里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要求放松,以至于现在还不能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具体表现在:
1、上学迟到现象较为严重。早上是七点五十分关校门,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到校。只到八点钟才陆陆续续的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2、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不是动铅笔就是橡皮擦,或者头伸到抽屉里玩。
3、上课举手发言不够积极,有些学生坐在那里只是做为一个听众,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
4、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特别是中午的作业,有些学生忘了就交上来。这里家长要及时督促完成作业。特别是没有课后服务以后,家长要和孩子养成三种习惯:一是让孩子记作业的习惯;二是让孩子一回家就写作业的习惯;三是家长要养成及时检查孩子作业的习惯。对于孩子的作业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能放松。字写不端正的一定要重写,写字的过程中没有专心的,要及时批评,决不能姑息。如果在做题目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的,可以打电话给我。
5、考试情况介绍。语文和数学的第一单元已经进行测试。从批改的情况来看,最严重的还是读题的问题,有些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至于在考试的过程中,以至于经常漏题或者读不懂题目。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在家里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孩子读题的习惯和能力。比如,做题目之前可以请他们读题,然后说说这一道题目叫我们做什么。如果说不对的,家长再进行说明补充。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4篇课文,8篇识字,8个园地,8个口语交际。共计相当于
58篇课文。这几十篇课文中,要求学生认的字550个;要求写的有250个。这么重的任务却要在短短的3个多月,15周的时间里完成,粗略统计一天要学习一篇课文,认识14到15个字,会写6个字,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任务相当繁重。概括起来一句话,老师苦,孩子苦,家长苦。但是,现在不吃苦的话,将来就会更苦。所以,家长如何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该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呢?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识字(生字表一中)的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要认的字,你只要会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会写。要求写的字(生字表二)不但要会读,而且要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家长可以不定时地报听写,加以巩固。朗读的要求是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对于要背诵的课文,学生一定要能熟读成诵。对于课后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能背则背,不能背也不要强求。
三、家长配合事宜。
1、创设更多的识字途径,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巩固课内生字。及时复习,不断复现生字,让孩子多和这些生字碰面。可以用卡片的形式认读生字,也可以经常让孩子读一读前面学过的课文,以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
?鼓励课外识字。平时随时随地的都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认字。比如:上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路边的招牌;逛商场超市,认识商品标签上的事物名称等等。这样,孩子识字的兴趣可能会更浓。
2、养成读书的习惯。
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之后,孩子们认识了500个生字,达到阅读课外儿童读物的40%,再加上这个学期要认识550+250(共800个),其实已覆盖课外阅读读物的90%以上。如果可能的话,尽量的让孩子挤出一点多接触课外读物。
家长还要注意,小学1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千万不要一概拒绝:“自己看!”最好念小孩自己想看的故事书给他听,不要强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选择,不喜欢读书的小孩,多半讨厌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长可选择适合幼儿的图画书,字体要大一点的。语文配套的教材有一本是《春天的图画》,共58篇,我们要求是每个星期最少读三篇,家长要及时签字(如:已读几次姓名几月几日)
在这里还是要提到一个敏感的字眼,那就是书香家庭。xxxx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我们知道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进步,甚至是互相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3、督促认真预习。
关于预习的要求:
a)朗读课文5次以上,直到读熟为止。家长要及时签字。
b)圈出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认一认。
c)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针对以上要求,家长要认真检查有没有到达上述要求。
4、关于值日。这段时间我发现部分孩子值日工作不是很负责任,有些孩子把自己分到的任务完成就匆匆离校,甚至根本没有做值日就离开。班级卫生是一项集体的工作,希望家长培养自己的孩子一种认真负责的意识。
三、优秀成长记录袋展示。(形式、内容)
四、家长会财务公开。
五、互动交流。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