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准时参加这个学期第二次的家长座谈会。
这学期,学生总体来说都比较乖巧听话,迟到现象较少,劳动卫生工作认真负责,上课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作业也只有个别学生会忘记做。这学期以来,我班就拿到了两次黑板报评比优胜奖,有多位学生被选拔到学校各个兴趣小组和校排球队,语文期中考试也因为基础性的题目较多,学生的成绩也较以往理想了很多。
  值得表扬的是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的同学,他们是:彭伟杰、张利情、谢莎、肖玉、彭景、王昕、熊波、周涛、江浩、周鹏、易智慧、周晓静、曾念、范元虎、杜国锋、周强、彭美娟、罗娇、陈俭、张鑫、林卓、林佳骏、黄霞、刘政、唐嘉欣、易坚、廖欢;一直表现优秀的同学是:张时倩、邓泽楠、彭景、谢铖、陈碧兰、李园坤、楚依妮、肖磊、段海明、庄帅帅、陈嘉欣、黄婷婷、廖旖旎;表现有进步的有:黄子菁、王静、周雨茜、彭静妍、夏波、张青涛、高哲懿、侯港回。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仍需继续努力,这些同学是:周鹏、熊波、夏波、杨自强、侯港回、雷士奇、银港、高哲懿、杜国锋、谭添一、周强、彭静妍、段浩南、尹海欧、贺寄皇、毛艺芝和周迪凡。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家长们探讨一下教育对策。
  我有以下几点要说的;
  首先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我有时不听家长的话是因为:
  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呢!
  13、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听。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
  15、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
  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
  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20、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
 听了这些孩子的话,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第一、平等。作为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流了汗,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必太苛求。
 第二、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第三、容忍。容忍他的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个性。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第四、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可见,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
 但是,我们的家庭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教育,比如:
 (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造成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书桌前。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承担的最主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代替,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作基础,独立学习能力自然建立不起来。于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结果,家长很累,孩子反而不长进。
 (5)有时家长会实行棍棒教育。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说谎、懦弱、孤独、固执、粗暴、怪僻、喜怒无常等。
 其次,有句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使其受益无穷;同时也会使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和睦,心境愉快,生活目标高尚,生活质量高,充满安全、幸福的感觉。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子女爱父母更是理所应当。父母不仅要关爱孩子,而且要设法让孩子学会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要保持节制,而且要努力获得报答,使孩子在报答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成为具有同情心、爱心、良心等优良心理品格的现代人。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给与孩子成功前的更多耐性。为了孩子们,让我们共同努力,给与他们充足的耐心,真正了解他们,真诚地与之沟通交流,让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