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教师在学科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展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课程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变过去学校工作中重视“事务”、轻视“业务”的不良倾向,学校颁布了《江苏省泽洪中学学科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现在就如何推进《意见》更好实施,谈几项具体要求:
一、提高“三个认识”
1.学科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一所学校影响,关键是学科在省内外的位置,正如大学的排名是学科学术的排名。要想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必须加强学科建设。
2.学科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的发展是在学科课程建设过程中成长的,通过参与学科课程建设,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3.学科课程建设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科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科课程建设,找到提升学科课程质量的途径,促进学生学业水平不断提升。
二、组织“三个学习”
1.学习学科课程标准。从课程建设要求角度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2.学习学校课程建设意见。从为了师生更好发展角度和学校课程建设要求角度认识学校课程建设的根本要求。
3.学习先进的学科课程建设思想。从学校课程建设角度,研究国内外学科先进教育理论和一些学校的实践经验。
三、明确“三个目标”
1.学科课程建设目标
一是形成校本学科课程思想。围绕学校办学使命,根据学科特点,建构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学科课程思想:即让师生参与建构课程,在课程建构过程中和课程一起成长。
二是建构校本学科教学模式。围绕让师生参与建构课程的核心价值和自主学习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建构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学科教学文化:将“课程建构和教学融为一体”,形成教师“让学”、师生“共学”的课堂文化。
三是创建校本学科课程资源。围绕学生成长需要、师生教和学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建构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学科课程资源:一方面,开发显性的课程资源,校本教材、校本教辅资料、网络教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和环境课程资源。最近,我们已开发“古诗文铃声课程”“英语屏幕课程”“英语手掌课程”“旗下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开发隐性的课程资源,学生成长方式课程、师生榜样课程等。
2.教师发展目标
一是具有校本教育思想。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宗旨,以其个性发展为目标,努力让每个教师成为适合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
二是掌握校本教学模式。了解目前本学科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方向,能从课程建构角度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建构校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熟练掌握其教学方式。
三是创建学科课程资源。根据学生成长和教学活动需要,建构学科课程,例如:综合实践课程、脑科学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学科教学,开发学科延伸课程,例如:高水平艺术课程、高水平体育专业课程、课外阅读课程、电脑语言课程、微信制作课程、生活实验课程等学科兴趣课程;按照个体特长,建构个体课程,例如: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由家庭或社会对其进行教育,形成学生自己的课程。
3.学生培养目标
一是学科基本目标。根据学科要求,保证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规定的目标要求。
二是学科品质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学科视野看待世界,能够用学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学科品质。
三是学科考核目标。其一,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都应该是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基础知识,每位学生必须掌握90%以上。每个学科组结合单元检测或学科竞赛,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基础知识检测,理科内容为教材中概念、原理、公式、例题和习题等基础知识,文科内容为要求记忆内容。其二,提升学业考试成绩。本学科学业成绩与以往以及同类学校相比不断提升,学科考试成绩均分在全市四星级高中保5名,争4名,冲3名。其三,发展学科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生综合能力不断彰显,数、理、化、生等科目参加省级奥赛确保有省级一等奖以上,语文、英语等学科竞赛要确保获得能够参加南京大学层次以上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等第,体育运动队竞赛要确保淮安市第一的位置,力争有竞赛队能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美术、音乐艺术特长生能够考取高层次艺术院校或获得名牌高校自主招生资格或加分。
四、构建“三条路径”
1.课程推进
学校按照社会发展、教育改革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重构必修、选修和自修三类课程。必修课主要是完成国家学科课程规定的基本任务,我们将其设计为“语文1”“数学1”等。选修课一方面是根据优秀学生的学科发展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提升,部分学科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与发展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比如英语学科在听说领域的拓展,增设新概念英语等课程的学习,部分自然学科可借鉴大学先修课程模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接触大学课程,我们将其设计为“语文2”“数学2”等;另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有学科拓展,也有艺术创新;自修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引导其通过社会办学机构辅导、家庭教育、个人自主学习的途径完成的相关课程,确保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