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第八周的星期一,我们集体晨会的话题围绕——世界爱粮日展开。10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爱粮日,xxxx年世界爱粮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我曾经看到过一幅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的摄影作品,名字叫《饥饿的苏丹》。1993年非洲国家——苏丹战乱频繁的同时发生了大饥荒,南非自由摄影记者凯文·卡特(KevinCarter)来到当时贫穷、饥饿的苏丹进行采访。一天,他看到这样一幅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凯文卡特抢拍下这一镜头。《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发表后激起强烈反响,一方面引起了国际舆论对苏丹饥荒的关注,另一方面,不少人谴责卡特残忍,没有放下相机去救小女孩。但是在贫瘠的非洲大地上,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记者怎么救得完呢?
我们从没去过干旱、贫穷、饥饿的非洲,相反还生在了鱼米之乡,从小不缺吃喝。但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有的却对粮食的爱惜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请听一位同学的作文——《我的奶奶》
奶奶是个很节俭的老人。节俭是好事,但我觉得她节俭得有点近乎抠,无法理解。一次,烧饭的时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点在地上,我就顺手准备扫掉。我腰还没弯下去,只见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挡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奶奶开口了:不要扫掉,捡起来洗洗,浪费可惜。我说已经脏了,反正就一点点,算了吧。奶奶可不理会我,自己佝偻着身体,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点就用嘴巴对着吹吹,很专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宝贝一样。等到全部拾好后,再用脸盆装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来,脸上露着孩子般开心的笑,嘴里还自言自语:看看,多干净,还不一样吃嘛,你们……我听懂了她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为然地摇着头。而奶奶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还有,我们家的电饭煲烧饭总是会在下面结锅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饭不能吃。我总是把这些锅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见了,她老人家又开始了对我的节约教育。我不服气说:“这都不能吃呀!干吗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从我手上接过电饭褒,然后倒了些开水在里面,泡了一会儿,就见她开始用小勺把那些锅巴,一点一点地刮出来,然后放进自己的嘴里。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开玩笑地对奶奶说:"奶奶,你真会动脑筋呀”。奶奶听了我的话,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过我们老人家是经历了饥荒岁月的,知道粮食的宝贵,我不是小气,只是觉得这样真的很浪费。”我在心里有点改变了对奶奶的看法,但是我觉得这样吃对身体有害,我依然不赞同,但又没有办法让奶奶也改变她的做法,于是和妈妈商量,换了个新的电饭煲。
也许这位奶奶说得对,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饥荒,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吧。但是我们也不象奶奶想得那样,就知道浪费,不知道珍惜。因为“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潜心研究,中国的水稻产量一直在稳步提高,前面的四年中,我国水稻获得大丰收,可谓国库殷实。可是中国人口众多,摊到每个人头上,人均占有的粮食还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西北地区闹干旱,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难的影响,今年我国许多地区可以说是颗粒无收!要是等到饥荒降临到我们头上才晓得后悔,一切就太迟了!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1.珍惜粮食,避免剩饭,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5.不偏食,不挑食。
6.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