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快60岁了。
外公外婆家是农村的,母亲嫁到了乡镇,后来又同我们一起,搬进了城里居住。
每逢过年时,父亲和母亲都要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说是老家还有很多亲朋好友,如果不趁着正月走动走动,关系渐渐就淡了。
母亲说,以前虽然穷,但还是盼望着过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的正月初二回娘家。
记忆的大门由此打开:正月,是走亲访友的日子。
孩子们在正月几乎都是疯玩模式,只有母亲回娘家的这一天,我们必须随同,而且还被母亲告知一定要乖,不许调皮。
初一的晚上,母亲就开始嘱咐我们几个,明天到外公外婆家,怎么拜年,说哪些吉利的话,哪些点心不可以由着性子吃等等。
父亲则在一旁忙着收拾礼品:给外公买的酒,给外婆买的营养品,还有肉、水果、蔬菜和各色点心。
初二一大早,母亲把我们叫起床,穿上最漂亮、最喜庆的衣服,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开始出发。
去外婆家要走二十公里的山路,只有早晚两趟客车,妈妈和姐姐都晕车,所以我们一般都走着去。
母亲负责抱着襁褓里的小弟,父亲挑着礼品担:两箩筐满满的礼品。
我和姐姐负责走路,一边走一边玩,人小路远,父母就鼓励我们赛跑,谁先跑到前面村口的那棵大树下,就奖励谁一颗糖。
运气好的时候,会遇上过路的拖拉机,打声招呼,拖拉机就会义不容辞地停下来载我们一程。
一家人就这样走走停停、叽叽喳喳地聊着天,一路走到了外婆家。
刚进外婆家的院子,外公就拎着鞭炮走了出来,那是专为欢迎我们的。
大舅赶忙接过了父亲的礼品担,外婆端过来了热气腾腾的豆子茶,人手一杯,大人们是咸口味的,孩子们则是甜口味的。
我们赶紧双手接过茶,喝了几口迎春回娘家踩穷娘家舅,便放下茶杯,给大人们拜年,说“恭喜发财”,外公外婆笑得合不拢嘴,从口袋里摸出红包递过来,我们欢快地收下压岁钱,拜年的仪式结束,便开开心心地去房前屋后寻表姊妹一起玩了。
外婆在厨房忙活,妈妈、小姨和舅妈打下手,外公他们在用火盆烤火、唠一些我们丝毫不感兴趣的大人话题:谁家盖了挺阔气的新房,谁家儿子又去哪里打工赚了不少钱……
中午饭做好了,母亲召唤我们回去吃饭,急急地跑回家,洗了手,看见大人们正在谦让座位。
一番说辞和推让过后,外公坐了主位,爸爸陪坐;舅舅坐了副位,姨父坐旁边。
剩下的就都无所谓了,我们一通乱坐,男人们又要喝酒,又要让菜迎春回娘家踩穷娘家舅,孩子们哪等得及,盛了一碗满满的饭,又夹了腊肉、熏鸡,开始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之后,外婆又端出各色水果和点心,孩子们趁父母不注意,抓起糖果和瓜子,塞满足足两口袋才罢休。
一切收拾妥当,我们便要回家了,母亲的眼圈立马红了,流露出不舍的神情,外婆便留我们在家住,可母亲说家里还有牛要喂草、鸡要吃食,还是得回家去。
爸爸的礼品担被外公取了出来,还是满满的一担,只是东西换了:贴着红纸的鸡蛋、几包面条、几条腊肉,还有梗米、豆子、花生、年糕……
那是外公外婆的回礼,父亲试了试,沉甸甸的,丝毫不比来时的轻,母亲的眼圈又红了。
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了,母亲还记得她年轻时回娘家的场景,而我也依稀回忆起,那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关于“正月回娘家”的记忆,母亲说:那些年我们很穷,但是真的很快乐。
(图片来源网络)
学科吧,关注教育专致范文。专注于教育领域内学习与工作范文的搜集整理及精品呈现,致力成长为**与教师信赖的精品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