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今天的师德师风演讲主题是:《一个纯粹的教师》
为了弘扬高尚师德,我校开展了向宋校学习的活动,我们六年级组积极响应号召,学习宋校优秀事迹,深入展开讨论,查找自身不足,确定人生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明白了三尺讲台虽小,却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大舞台,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无愧与人,无愧于心。
宋校是一位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都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了,却仍用情用心地向学生传道授业,倾心倾力地指导年轻教师,不遗余力,鞠躬尽瘁,真的很难看到有如此执着而纯粹的人。我记得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话:
“纯粹地去交朋友,只因为喜欢。无论肤色、国籍、民族。
纯粹地去谈恋爱,只因为相爱。无论贫穷、富贵、美丑。
纯粹地去做公益,只因为理想。无论地域、环境、收益。
纯粹地去追逐,只因为梦想。无论泪水、欢笑、遥不可及。
……”
当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有点不以为然,试想,茫茫人海,有几个能做到如此淡泊名利?如此超然脱俗?过一种纯粹的生活是不易的,做一个纯粹的人就更不易了,因为必须为此付出太多太多,但是我发现宋校好像达到了这种境界,所以我还想加上一句:“纯粹地去当老师,只因为热爱。无论成功、失败、功利。”
我一直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看待宋校,毛主席说过:“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同样如此,“敬业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这样孜孜不倦。”当看到宋校总是不知疲倦的样子,我经常反问自己,如果我到了宋校这个年纪,还会有如此蓬勃的激情、坚定的意志、年轻的心态吗?我想自己肯定难以做到。
宋校是一个纯粹的人,她的心中只有学生,只有学校,只有教育事业,不求名、不求利,是一个真正为教育而生的人。宋校是一个典型的实干家,做事情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耐心十足,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如此,从来没有看见她大声的呵责过谁,有的只是耐心的教导,事情没做好誓不罢休的决心;有的只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她总是率先垂范地去影响着身边的人。第一次看到这样不厌其烦帮助老师们修改论文的老教师,也是第一次看到会这样高标准要求老师们上好每一堂教研课的老教师,更是第一次看到老师们撰写的计划都会逐字逐句去检查的老教师。她就像一面镜子,总能照出我们身上的不足;她就像一面旗帜,总能引导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她就像一面战鼓,总能鞭策我们不断地进取。
我们经常说,要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不是当作职业,这样你才能收获成功,收获快乐,话是这么说,但是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呢?当前社会是一个虚华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充斥耳旁的都是很现实的、物欲横流的东西,要能做到静心、专心、不图名、不图利地追求这一份神圣的事业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但是宋校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她衣着朴素,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她的物质世界很简单,因为简单而纯净,因为纯净而快乐。应该就是陶渊明的诗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境界吧。
“人无欲则刚”。教育是一条清贫之路,没有充裕的财富,没有纵横的权利,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这方寸之地,却是宋校的整个天地,她快乐地驰骋于教育教学之中,也同样引领着老师高兴地徜徉于书海之中。因为纯粹,才能够守住教师这份职业的清高,拥有一份淡定的情怀;因为纯粹,才能够拥有喜为人梯不求回报,乐于奉献的伟大人格。
兰幽香而飘远,心有爱而纯净。因为有爱,所以坚守。有爱心才有教育,有奉献才有师魂,有坚持才有伟岸,有责任才有守望,宋校就是云小这块教育田地里默默的守望者,劳苦而功高。可以这样说,没有宋校,就没有我们老师的飞速进步。是她,带出了一个校风正、作风实、学风浓的优秀团队。“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宋校长期蹲点一年级,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亲热地叫她宋奶奶,学生从心眼里喜欢她,因为她的心里时刻装着学生。而我有时只是被动地在教,没有在教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因为我的心中少了那一份爱。从宋校的身上,我了解到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否则我们永远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也永远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现在的我,面对19班和21班的学生,心中只有焦虑和急躁。我看到的只有他们的调皮,只有他们的基础差,只有他们的反应慢,满眼都是他们的缺点。我所缺少的就是对他们还不够爱,还没有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能。做一名爱学生的教师,就要相信每个孩子。要独具慧眼,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鼓励他们,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这是张群老师学习心得里写到的,宋校确实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是她,让我们明白了“大爱无言”,我们要做一名满怀爱心、受人尊敬的教师;是她,让我们懂得了“活到老,学到老”,你的心才不会老的道理。宋校勤勉踏实、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让我们钦佩,她淡泊名利、大爱无私的人格魅力更令我们折服。
作为云小的教师,我们都觉得苦,觉得累,也多多少少抱怨过,甚至动过放弃的念头,但是看到宋校都六十岁了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比我们年轻人还拼命,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谭牡老师也在她的心得里这样写道:“多少次灯下,她还在阅读论文;多少次黄昏,她还在和青年教师们探讨如何教学最有效;多少个周末,她守在学校值班。与她比起来,我跟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所以总是有太多的抱怨,但与宋校共事,让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记得一次我要去市里面赛课,从第一次试教到最后去上课,宋校她都一路陪在我身边,其实她的事情很多,但是从如何定位教材到设计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句话,她都是一位军师,一路帮我出谋划策,一路帮我把关,上了改,改了又上,不厌其烦,不光是我,学校的任何一位要上教研课的老师,她都是一样,我总是在想,相比宋校,我还有脸在这抱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