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科吧www.
xueke8.com浅谈对中国乡村教育现状及改造的几点认识
首先,我想同大家分享一段话:“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的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这段话节选自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发表于1927年。82年过去了,我在看到这番话时依然感觉振聋发聩,依然觉得他所描述的正式我们当前的乡村教育。
我想在座的同学有不少同我一样是来自乡村,对乡村教育有更多的切实体验,我们不妨在此将82年前陶行知所描述的乡村教育中的几个方面同今日的乡村教育来做一番比较。
一“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我觉得这句话正是说的我自己或者同我一样来自乡村的大多数同学。不仅仅是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求学,而是从今后的选择生活的道路上也会倾向于城市。不是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在儿时的记忆中就对城市的流光溢彩的霓虹产生了太多太多的遐想。“城市”意味着“富有”意味着“机会”意味着“文明”更重要的意味着“梦想”,留在城市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证明。
二“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是的,种稻的种棉造林的是农民,而最大的消费群体却是在城市。这让我想起一句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三“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我们并不是圣人,坦白讲,我们的确是羡慕奢华,马列主义尚且强调“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各种调查研究都表明人的成就感及幸福指数与物质生活条件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而在农村如果仅仅靠地里的收入有谁会愿意务农呢?上学时经常听老师这样说:“不好好学习就等着回家种地吧!”就今天看,现在的情况是人们越来越羡慕奢华,越来越看不起务农了。
四“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很显然,如果现在我们要是回家种地真的是要从头学起,而且恐怕多年握笔杆的手再也康不起锄头。
五“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现在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蔓延。原因就在于现在教育是在让农民伤心。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试想一下,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们上学近二十年,是在是个艰巨的工程。而毕业后却只是一纸空文凭,不用说报答父母,就是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养家糊口买房子也是非常困难,怎能让人不伤心。然而如果不上学那就更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机会,更是一辈子都呆在农村。
经过上述一番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今日乡村教育之弊端与82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82年前陶行知也发出了呐喊:“要寻找出路!”并提出一系列措施,诸如:“活的乡村教育,活的乡村教师”,“叫荒山成林,瘠地长五谷”,“叫农民自立、自治、自卫”“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农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就现实来看,让“荒山成林,瘠地长五谷”并不难,难的是即使荒山都成林,瘠地都长五谷,农民也未必富裕。贫穷的乡村如何变为“西天乐园”?贫穷的农民又如何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但今天,我们仍然要呐喊,仍然要探索,改造中国乡村教育的根本措施。
首先,我认为从根本上改造乡村教育单靠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改造乡村教育不仅仅要因地制宜的
改变教学的内容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农村总是处于人们思想中边缘位置的一种观念。然而改变观念就要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来着手,才能吸引人们来关注这一问题。所以,改造乡村教育更要靠政治经济政策的倾斜。如何使得政治经济政策向乡村倾斜?我们要发挥乡村的优势,努力展现乡村有利的一面,来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统统聚集在城市,乡村处在边缘位置的现状本身就造就了诸多的不公平。如果再让教育的不公平愈演愈烈,让农民的子弟依然是农民,就算他真的成了一个种田高手,到头来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如果这种贫富差距乃至阶级分化越来越大的话后果真的无法想象。
改变乡村经济落后的现状,是解决乡村教育各种弊端的首要条件。
而这,就更需要我们这些来自乡村子弟们的努力。哪有自己不热爱自己家乡的道理?然而,如何努力?我们现在只是大学生洪流中的一份子,但,将来必定会走上岗位。大多数同学都会从事教育,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如果你有力量就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样,所有的人都为争取早日改造家乡的教育事业而发一分光,献一份力,聚少成多,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呐喊会聚成洪流,我们的力量会成为改革乡村教育事业的有力臂膀!
文章来源学科吧www.
xuek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