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课件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总结会,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会场下面,何xx老师悄悄地对我说:“明年这个时候,希望在台上发言的人是你啊!”我很荣幸地说,我们没有辜负何总的期望,今年高考我们数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理科全市第二,文科全市第三!
这对于我们数学组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被压抑得太久了,我们盼这个结果盼得太久了。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在大大小小的统考中我们被比较着,来自于其他学校的压力让我们无所适从,数学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从08年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又夺回高考全市第二的好成绩!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的是当年高一的魏朝霞备课组和孟胜奇备课组的全体老师,是他们的努力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一期末统考中以五分的优势打败高级中学,居全市第二!正是这场战役点燃了我们的希望,正是这场胜利坚定了我们要赢到最后的决心!
总结一年的备考历程,真是感慨万千。
这一年很长!我们遭遇过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第五的挫折;在凄风苦雨中熬过xxxx的春节;一模备考的一个月中,我们忐忑不安,心里没底,但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场考试我们一定要赢,因为这不止是给学生高考的信心,也是给我们备课组步署下一步备考方案作足信心的储备;一模中我们反败为胜取得了全市第二的成绩,可是我们不敢有半点放松,因为仗还没打完,在酷暑中,我们与学生一起挥洒着汗水,在失败和成功的交替中我们忘了个人的得失,我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赢到最后!
这一年很短!我们珍惜着共事的美好时光,我们感谢学校给了我们11个人并肩作战的机缘。在365个日子里,我们有着太多的感慨与感动。孟xx工作室任务繁重经常出差,建军主动地把课代上;数学老师多数是班主任,数学课又常被排在上午的一二节,可是来不及吃早餐的老师的桌上通常会有一份“神秘的早餐”,我们都不舍得让任何一个老师被饿着了;任何一个老师有公开课,我们都会事先反复地听课,评课,提出一大堆尖锐的批评意见,修改教案直到大家都满意了为止,我们把个人的荣誉归功于集体,把集体的荣誉当作个人的荣誉一样去珍惜;
理科五个老师平均年龄超过40岁,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备课组了,邹xx、何xx、彭xx、张xx,哪一个不是重量级人物啊,教学上是能手,教研上也被我们的孟xx冠以“专家”的头衔(因为在孟xx工作室接待第一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我们都被“赶鸭子上架”充当了教员)这样的强强组合一旦输了,那我们十几二十年的“丰功伟绩”都将毁于一旦。于是我们这帮老教师们拿出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的干劲,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我们又无私地分享着各自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高考备考见解。邹盛光老师指出:既然我们是“专家”,我们就要走专业化道路,科学备考,每一个阶段、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要做到最完美、最极致、最科学、最无遗憾。就是因为有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每一次的备课活动都是争执不休,有时候是为了一个解题方法,有时候是为了确定一个备考方案,我们都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一模前理科备课组争取到了一个短短十五分钟的级会上的考前动员,为了准备这个发言稿,我们备课组开了四次会,专门研究如何抓住这个的小小的机会对学生做一次“数学总动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次动员鼓舞了士气,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有段时间老邹负责专项训练题,每周一节课的训练时间,最多只能出4个题,而4个题要含盖整一个知识板块的考点和易错点!为了完成这一高难度的工作,他常常要搜罗近一百个题,从中细细筛选,组合、改编。邹老师付出的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给学生的却是高效的收获。实践证明,我们的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在几所大校中我们学校的数学课设置是最少的,每周比同类学校少2—3节,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时间成本相对最低的情况下,却取得了优于同类学校的成绩。
文科备课组孟老师和孙xx老师带着四个年青人,他们组到哪里都是步调一致,每一次科组活动他们组必定第一个到位。在教学情况调查中,他们的受欢迎程度都很高,其中孟老师和叶xx两位老师的满意度都高达100%!孟xx老师的省级工作室工作繁忙,教学教研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他常常是中午休息时间也用在出练习、批改作业上了;高xx和熊xx两位是我们组最年青的老师,都教两个班还做班主任,第一年上高三经验不足,压力很大。xx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坚持每个晚上在学校“蹲点”,几个月下来,学生的成绩上去了。高考放榜后老师们回校不约而同地发现,一段时间没见瑞瑞的变化特别大,变得更漂亮了!她兴奋地说:我教的班在高考中超额完成任务啦!原来工作的收获、成功的喜悦是最好的美容产品,它能让人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小熊也在繁重的工作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他参加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已经顺利地通过初赛了!
每天上班,何xx几乎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当你惊讶于他的努力时,他会说:“这个不算什么,白天上班是我的本份,老孙经常以校为家,晚上都在这里,他阳光假日的房子都可以出租了!”而孙传平则说:“老彭才是真正以校为家,每个晚自习他都一定会在办公室!”而老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这是我应该做的!”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交给小勇、劭峨或者建军,他们一定是不会推托的,而且可以让你很放心,他们呈现给你的一定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集体,这是一群多么可敬可爱的老师啊!
因为是全校性的高考总结,所以在这里有关数学学科的特有的做法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谈一下这一年备考中感受最深的一点,与大家分享。
我最深刻的一条体会是:“一定要利用好科组这一强大的教师资源”。这一年来我们数学组承借“孟胜奇工作室”,为老师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搭建了供教师交流合作成长的平台。科组活动致力于开展教学研究和高考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提升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各尽所能,同时又各得其所。我们打破了级与级的界限,在科组层面上共同瞄准高考这个终极目标,在备课组内则对每个阶段的教学环节进行准确定位。张xx老师的《解析几何高考命题方向研究》和谢金臣老师的《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重点》等两个讲座,通过研究高考考纲及高考走向,梳理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考点,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套完整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孟胜奇老师主讲的《命制高中数学周练试卷漫谈》,非常精彩,既有高度又具实用性,让老师们都受益匪浅。老师们通过反馈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后都会发布在网上让全组老师分享体会。正是由于整个科组的群策群力,才让我们高三在备考过程中少走弯路,每一次的统考,羊仲石、谢金臣、陈文政都会急切地来询问我们的成绩,参与到我们的考后总结,这不仅给了我们建议,更给了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因为我们知道:站在风口浪尖的是我们十一位高三老师,但是在我们的身后有着一个强大的专业的团队在支撑!
最后我想谈谈我的困惑,同时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记得在一模前的一次级会上,理综的刘xx老师向学生提出:“得理综者得天下”。当时我们数学老师也不示弱,对学生说:“我们不说得数学者得天下,但是,失数学者一定失天下”。虽然当时会场上学生们为我们的“较劲”喝彩起哄,但是他们都记住了,这两科是高考至胜的法宝。相对于语文和英语,这两科往往更容易拉开差距。这次高考我们的理数第二、理综第三,应该是不错的成绩了,可为什么我们还是没有完成任务呢?
我无法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分析个中的原因,但是我在想:当每一科老师都在努力为自己这一科负责时,是不是该有个部门来进行学科之间的平衡,而不是靠跟老师们说:“请自觉!不要抢时间!”因为我觉得这种要求本身就有悖于“提高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的管理原则。所以这就是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谁来进行学科之间的平衡?”。高考最后要的是总分,学科老师当然只能为自己这一科负责,那么谁来为总分负责呢?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谁来调控总分好、中、差各个等级的分布呢?”显然,任课老师是无能为力的、备课组长也没这个权限去调配,那么是级长吗?大家都看到,级长是最忙的一个,他每天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琐碎的事务上了。第三,“用平均分作为考核老师的教学成绩”这一做法是不是过于简单呢?太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往往是不科学的,因为评价本身是一个大课题,就比如用寥寥几行字就解出一个高考压轴大题,这一定不能拿满分的。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更加科学地评价教学?”
以上三个问题归纳起来,我想说的是:高考的成败是不是仅仅取决于各个科目的教学质量和平均分?是不是还取决于宏观的高考备考管理呢?我不懂管理,所以我称之为“困惑”。
xxxx届高考结束了,对于我们数学组来说压力还是存在的,从这届学生几次大考的情况来看,除去xx和xx,四所大校三次大型的考试,最高平均分和最低平均分差距不会超过四分,高考的差距还不到两分!可见每所学校都在数学这一科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只要有竞争,压力就永远存在!
新一年的高三已经开始了,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老师衷心祝福新一届的高三在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轮到我跟何xx说了:何xx,看你的了!明年这个时候,希望在台上发言的人是你啊!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