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演讲稿 内容页

孩子我拿什么给你一个未来-教师班务处理讲话

文章
来源学科吧

孩子,我拿什么给你一个未来

  ——教师班务处理讲话


  又是学期段考时!

  记得在上个学期的中段考当中,数学试题中的第一道选择题涉及到自然数集当中是不是包含“零”的概念(答案是包含),记准了,就是生,记错了,就是死,生死攸关、生死立判。结果,错误者,众!

  这个概念,从小学就开始了,足见历史悠久;这个概念,经常用到,足见重复次数之多;这个概念,历史课当中估计有涉及,源自远古时代人类的计数,零的意思就是:今天出去,一只野兽都没有狩猎到。

  能找到错误的理由的吗?哪怕是一点点,也行!

  我知道,你们找不到,半点都找不到!

  为此,我当时痛彻骨髓般的叹息:因为长期低效,所以死得难看,为此有了高效学习,高效处理一切事情的美好愿望,我们也曾冲动了三五秒,现在看来,整体看来,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是一个乌托邦!

  请问:所以然者何?

  再看本次中段考数学试题当中的第一道填空题:

  角A的终边经过点(-3,4),则角A的正弦为()

  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弄清一下三点:

  一是能分清前后或左右,(-3,4)前面的叫x,后面的叫y;

  二是知道“勾三股四弦五”,于是r=5。这话从初中开始,和尚念经一样上百次了;

  三是正弦函数定义角A的正弦为y比r,这重复了不下20次。

  于是得到答案:五分之四!

  就算是个文盲,12345估计也认得,五分钟,我也能教会。

  但是,我们:

  居然有31位同学错误,答案五花八门(受文字输入速度的限制,不能一一例举),将近一半。这31位同学的芳名是:……。

  昨天,我真的想过为这些同学合影留念,后来我想,还是留点面子吧,这种合影,留下的不是念想,而是耻辱。所以,我们只留名,不留影。

  相比昨天晚上,我现在的火气已经小了很多,我很佩服自己,一早王宏校长告诉我,政治是“小三”的时候,我居然很淡定,淡定得没有跳起来,带着一丝苦笑,居然还在安慰他:看下次吧。这话,我自己都觉得那么地无力、甚至是无聊——-总共就三年,有多少下次?有多少故事,可以重来!

  所以,我无限困惑,作为班主任,我拿什么给你一个未来!

  任何考试,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说得俗气一点:

  一是准确记忆层次,搞定这个能上专科。

  二是深刻理解层次,搞定这个能上本科。

  三是灵活运用层次,搞定这个能上重点。

  我们,现在连第一个层次,都达不到。我真的看不到,我们的希望,植根在何处,生长在何方!

  特别,作为文科生,对记忆的要求,可能会更多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决了记忆问题,就基本搞定了政史地。任何学习,记忆是最基本的,是你造自己“房子”的第一步。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理解了我的困惑——-无限困惑,我们所有任课老师的无限困惑——-打破脑壳都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以前陆陆续续跟大家谈过我的过往。

  我知道,时代在进步,社会在更新,我之所说,你们不懂,甚至非但没有共鸣,只有反感。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过去的未必全是糟粕,流行未必都是精华。

  我没骗你们,在我的高中时代,就数学这一科(不是全部,我也有学得不好的科目,比如化学)来讲,只要老师讲一次就够了,绝对不需要第二次。这并不是我智商高,只是因为我的投入。如果用数据来衡量,这种投入虽然未必有百分百,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肯定的。

  可你们,到底有多少精力与情感(注意情感这个词),是放在学习上的?昨天我与一位同学聊天,问了他这个话题,他的回答是百分之五十。我说我不信。他沉吟良久,说百分之三十吧。其实,对这个比例,我依然持怀疑态度,整体来讲,能有百分之十的精力与情感,就很不错了。甚至,能保证百分之十,也不会出现数学当中类似的笑话。

  政史地当中,此类笑话,肯定更多。

  难道不是吗?

  再说说条件。

  可以说,我那时候的物质条件甚至不如现在的乞丐。我的高中教室里,是四个六十瓦(100瓦的费电)的白炽灯,盼着老师调整座位时能坐在灯下,看得清楚一些。双休日回家,则是如豆的煤油灯,灯芯还不能调得太亮,太亮了费油,妈妈该骂人了。上厕所是茅坑,碰上来学校掏粪的农民(粪是要钱的,那是学校收入),整个校园(一共才巴掌大)充斥着难闻的臭气,睡的是地铺,湖南的冬天很冷,但我们很多同学没有棉衣,饿得实在不行了,嚼一把生米或一把番薯米……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连电视都没有,是一种纯绿色的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

  与现在相比,简直犹如地狱与天堂。

  在地狱能干好的事,在天堂反而干不好,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我们是躺在父母为我们编织的温柔乡里,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追求,没有了梦想。

  我想,不止是我,我们班、我们学校、我们国家,绝大多数老师,都处在恐慌中。这种恐慌如影随形,而深入骨髓,那就是:如果我们的学生,这样不堪造就,这样混吃等死,那么我们依赖谁?而追问的结果,使我们愈加恐慌,因为,我们发现,我们将老无所依……

  孩子们,真的,我的愤懑、我的纠结经过七八个小时的稀释,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责怪你们的意思。我只是哀叹自己的无能,就我们目前的状况,我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给你一个未来。

  人是会死的,但文字可以不朽。

  再过三十年,你们的孩子该上高中了。2043年的今天,我将在班级群里公布这篇文章,如果那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件事情,就由梁婉仪同学来做。那时候你们的感受,就是老师们现在的感受——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少数几位同学在周记提到了我上次那个“十年一遇”的批评,还真的应了我《从“道德文章”与“文章道德”说起》中的那个观点——-“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文学水平的问题,同时也是道德水平的问题。堪称经典的文字,无一不是“道德的高度”撑起“文字的高度”,“文字的高度”撑起“道德的高度”,二者交相辉映。”有的同学在那次批评中收获的是警醒,说要避免犯低级错误,低级错误,是最不可原谅的。有的同学在那次批评当中收获的是怨恨,怨恨老师是伪君子,满口的尊严无价,却又随便践踏学生的尊严,俨然一副绿林好汉专打抱不平的样子。

  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做题不会就开骂,那人家弱智的怎么办?那不就应该早去死了啊!谁没有不懂的知识呢,你敢说你就什么都懂吗?

  对此类观点,我在这里公开做出如下回应:

  做题不会就开骂,当然不对。

  我早说过,是千千万万学生的错误,养育了千千万万的老师,老师应该感谢学生的错误。

  我还说过,课堂不是研究院,课堂是不断生产错误与改正错误的地方。那天批评的原因并不是做题错误,那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忆问题,同时,批评与骂,是有区别的。

  我们这里没有弱智的人,也就没有该死之人,只有想死之人。

  谁都有不懂的知识,我也并非什么都懂,我这人其他长处可能不是特别明显,自知之明倒还是有的。拉完了,裤子穿上了,忘记“关门”这是可以原谅的;拉完了,连裤子都忘记穿(不是因为地震,来不及穿),就直接站起来,走出来,走到了大庭广众之中,这样的错误,是能够原谅的错误吗?

  有的错误能够原谅,有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我们当中的有些错误,与拉完了,忘记穿裤子,有区别吗?

  至于有个别同学认为,我那是践踏学生尊严,更是扯淡。你自己将脸皮丢在地上了,我是以“别样温柔”的方式帮你捡起来,个别同学非但不感谢不理解,反而怀恨于心,歪理头头是道,以为自己很潇洒,很个性——-典型的将无知当潇洒,将浅薄当个性!

  尽管,我们的缘分,就三年。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往找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无法让自己淡定与冷漠。当年的小悦悦是躺在物质的车轮底下,现在我们当中的部分同学,是躺在精神的车轮底下。如果我能淡定,冷漠,甚至是微笑,那么,我觉得自己已经没了热情,已经丧失了老师的良知,已经不配在讲台前站立。小悦悦们医生用苦口的药物,疼痛的针剂,我能用就只能是批评,严厉的批评——该出手时就出手,你可以恨我三年,总好过让你回过头来恨我一辈子。

  这是谁的悲哀,连这个,都不懂。

  这是我不能给你一个未来的第二个理由。

  我不能给你一个未来的理由很多很多。

  能给你未来的,只能是,你自己!

  延伸一下这个话题吧。

  将思维交给百度,将步行交给汽车,将健康交给医院,将前途交给手机,是不是现代中学生生活的素描?

  要想给自己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未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有的你知道,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们都知道,还有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认为,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手机问题!

  除了年纪大点的,现在是全民玩手机,过年过节回家了,连与长辈交谈几句,都是奢侈。我们手上的手机,真正用来与父母联系的,能有几人?大都是用来在玩,玩完魔兽玩怪兽,玩完怪兽玩野兽,玩得昏天黑地,玩得数学垮了,英语也垮了,最后全垮了,玩得高考没了,前途没了,未来黑了。我也随随便便问过一些同学,晚上玩手机玩到几点?说是玩到熄灯。这话我信!身为老师,如果连自己学生的话,都不能相信,这世间,大抵已无可信之人。对此,我的猜测是:有的同学玩得的确有节制,但真正能彻底有节制的,又有几人?你们现在,就不是一个有节制的年龄。

  所以,我为此很忧虑,很痛心。老话说,玩物丧志,现代大多数中学生,玩手机丧命。玩三年手机,迷失一辈子前途,明显的亏本买卖。

  道理我们都懂,但明白道理,又不按照道理行事,这也是国民的劣根性。就像明知道酒后驾车被交警抓到事小,被阎王抓到事大,生命只有一次,居然还是需要法律来规范一样……诸如此类的怪事,居然习以为常。在我们这个美丽富饶的国度上,扯淡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我深深地知道,手机问题是一个雷区,因为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命:宁肯不上学,也要玩手机,宁肯不吃饭,也要玩手机。

  因为我是班主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又不是没下过,再下一次又何妨!我的提议(注意:只是提议)是:咱们能不能不带手机?如果只是需要与家里联系,学校与我个人,都愿意给大家提供免费的方便。

  如果大家同意,具体操作办法可以是:成立一个“禁止带手机志愿者协会”,如果手机依赖症不能全班一次性治疗治好,我们可以分期分批进行。细则大家可以自行制定,处罚办法扣分与罚款,都没问题,因为咱们的“禁止带手机志愿者协会”,只是一个民间组织!

  此举,请大家站在未来的高度,认真考虑,实在有个别鸡窝里的黄鼠狼,不妨由他随风而去!

  高效学习,是个乌托邦,经济特区,是个乌托邦,这些都成了过往,但愿这些,也只是过往,不要再延续。

  我们真诚地希望,今天,好过昨天,明天,好过今天。

  不用去看具体成绩我也知道,这次段考,让我们大多数同学很狼狈,很没有面子,更谈不上尊严。但我们还在高一,我们还有机会,还有时间。所以,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只要想到,就能做到,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将来都一定会比我有能耐——不管你们现在有些错误是多么地不堪,就像70后质疑80后,80后也一样质疑90后。世界终归是你们的。我相信大家能够料理好将来世界。

  为了我们能料理好将来世界,再次请你告诉我:

  今天,我拿什么给你一个未来?

  今天,我们如何当老师!

  今天,真的有万语千言,万语千言!所以,除了上课,一直在敲,敲了一天,也才4000多字,因为手底下跟不上。这些文字,是老师的心血,当中的精华,希望引起大家深层次的有价值的思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中的糟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文章
来源学科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