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演讲稿 内容页

心之所向行之所依-高二班务处理讲话


章来源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

心之所向,行之所依

  ——高二班务处理讲话


  今天,作为新年新学期的第一次班务处理,我是有备(提纲与腹稿)而来的,千言万语汇成三句话。第一句话:欢迎你回家。第二句话:该忙起来了。第三句话:我说完了。

  希望大家认真参与、积极思考,讲得对的,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讲得不对的,可以提出你的不同意见。不能讲与不讲,一个样。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之所向,行之所依》,这话我在群里说过,大概意思是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才能解决行动上的问题。

  第一句话:欢迎你回家。

  说到家,大多数同学想到的可能是有爸爸妈妈生活的那个房子,那个熟悉的街道或者是那个幽美的小山村,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乡或者是家庭。我们这里所说的家,是一个让你现在每天诅咒20遍将来每天怀念30遍的地方——-东升高中xxxx届高三(8)班。这里的每个老师,每个同学,都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这些都是我们将来的怀念。将这个家园建设好,是我们每个成员的职责和荣光。

  建设好我们的家园,显性的标志是分数,上个学期成功一次,还是因为“前方有烧烤”,希望这个学期能够改变,落后一阵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一辈子。我们的家园一辈子的时间很短,就三年。这种落后的状况,本学期必须改变!

  建设好我们的家园,隐性的标志是品位。一个集体的品位是由集体成员的品位构成的。这里重复一句话:良好的人品,才是人生的最高学历。

  第二句话:该忙起来了

  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忙与怎么忙?

  我们混吃等死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必须忙的理由很多,我这里随便说三点:

  一是我们的年龄决定了我们必须忙。

  我经常讲,高中三年是人生最美好的三年,关于这个的赞美很多,花季雨季,豆蔻年华,等等,说的就是我们当下。可以这样讲:现在每浪费一分钟,都是对自己人生的残忍与犯罪。实在想挥洒,也请到了我这个年龄再说。说实话,我都这把年纪了,也依然不敢对自己的人生有丝毫的懈怠。请相信:现在的大家精力最盛,效率最高,能力最强。有什么样的梦想,只要坚持,都有实现的可能。我很羡慕你们!

  说句你们现在或许不太明白的话,人活一辈子实质是一份责任,送走父母,养大儿女,自己也就差不多了。我在以前的一篇小文章《浓维灵补汁》中曾经这样感慨: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父亲80,母亲70,无论是有病的母亲还是没病的父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是永诀,悄悄地永诀。(果然,我那没病的父亲,去年8月便悄悄地永诀了)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大了孩子,老了双亲。大了的已经在远行,老了的迟早会离去。牵挂、别离与忘却,就是人生?!

  真的,咱们别蹉跎,这美好的岁月,免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二是我们的时间决定了我们必须忙。

  高中三年,现在居中,过了一半,剩下一半。不但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近了,本学期还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这是参加高考的资格证,是我们高考成功的第一关。这一关过不去,则标志着我们将“牺牲”在冲锋的路上,这种牺牲,未免太凄凉。一句话,为了能走到高中阶段的终点,我们首先必须拿下水平测试。

  三是我们的基础决定了我们必须忙。

  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不好是含蓄的说法,更直接的说法是我们的基础很不好,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数就是明证,我们自己也心中有数。但基础不好,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希望。这让我想到当年的抗日战争,在抗战之初,咱们的开国领袖,千古一帝毛泽东就写过一篇文章《论持久战》,因为从国力来看,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文中观点,连其对手蒋介石先生都是认同的,结果抗日战争打了八年,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

  与纪中一中相比,与七班相比,我们是“弱国”(当然他们不是小日本),同样的道理,只要坚持持久战,我们一样可以取得胜利。或者说,坚持持久战,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唯一途径,我们基础很不好,根本不可能靠高三短暂的努力而决胜高考,哪怕只是考个专科,都必须从现在行动。

  以数学为例。数学,更需要的是素养,不仅仅是技术。而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题目容易,技术能解决一些问题,题目稍微难点,需要得更多的就是素养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目相对难点,所以,语数外三科当中,数学与七班的差距是最大的——平均分相差20多分。我说过“得数学者得天下,失数学者失高考”,并不是危言损听。素养的问题,不是课堂能完全解决的,更不是短期突击能解决的,必须长期积累,必须厚积薄发。

  接下来咱们说说怎么忙,网上一搜很多,我这里只谈三点个人意见,供思考与参考:信心是基础,纪律是前提,方法是效率。

  信心是基础。世界上最强大的是内心,击倒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决定高考成败的不是基础,更不是呆在哪个班(倘若没有一个优秀的自己,就算呆在天堂,你个人的世界也是地狱;倘若有了一个优秀的自己,就算呆在地狱,你个人的世界也是天堂),而是自己坚定的信念与信心。有了信念与信心,就有心动更有行动。换句话说,决定高考成败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就在此时此刻的态度!

  以前的考试,考得再差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成功的热情不能改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现在高考升学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多,要考个好学校固然不容易,只要有热情,有信念,有信心,考个专科,甚至是一般本科,真的不是什么难事,是在座的各位人人都可以实现的目标。

  这个账大家认不认?反正,我没有骗你们!

  纪律是前提。说到纪律,具体的条文,其实只是无聊的文字游戏,关键在于一个“静”字。三国名人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简化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其核心就是静。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核心也是静。

  下面是我们以前对安静的表述:

  静、净、境

  安静应该是一种内心的渴望

  安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娘胎中安静,所以孕育生命;教室中安静,所以成就高考

  今天再换一种表述:非学无以成才,非静无以成学。

  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恐怖的,一个没有纪律的集体是无力的,一个不能真正安静的学生是可悲的。力戒浮躁,静心学习,前途光明。反之,除了浪费粮食与光阴,我们的生命便等于死亡。

  看得见的表现就是:高质量上好每一节自习课,本学期除了晚自习,因为作息时间的调整,白天也每天有一节自习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切记。

  方法是效率。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说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正确的方法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事倍功半,方法就是效率。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靠自己摸索,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这方面的交流。课堂不打折、作业不打折、平时测验不打折,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何忙,就上面这六个字:信心、纪律、方法,请大家细细体会

  最后,回到今天讲话的主题:心之所向,行之所依。说到底,人生的路就两条,一条下坡路,一条上坡路。下坡路最容易,上坡路最艰难。想走哪条路并为之努力,此为“心之所向,行之所依”。

  没有人会选择下坡路,这点我们毫不怀疑。

  因为下坡路的结局有可能是滑向万丈深渊,比如抢个劫强个奸什么的,还不容易吗?监狱就是深渊!比如玩手机刷微博抄作业混日子,还不容易吗?最后什么都没有,背着空空的行囊黯然地离开校园,校园外虽不是深渊,但我们(包括家长、亲戚与朋友)颜面何存,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我们的人生靠什么继续?!

  上坡路最艰难,但往往能苦尽甘来。现阶段,我们的上坡路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提高成绩”,两个基本点是“学会做人”与“学会读书”。做人与读书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做好了人,才能把书读好,书读好了,人会做得更好,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做人。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为了心灵。因为不读书的人,看到的只是别人画给他看的美好世界;读了书之后,你认识了黑暗和丑陋;读了更多的书之后,你就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看到了希望和光明。看到希望与光明,就是生命的美好——这种美好,是一种比千万物质财富更难得也更幸福的心灵的美好。

  真诚地问一句:你爱自己吗?那么就去奋斗吧,为自己奋斗。奋斗,能使人成为像人的人,能使人真正成为人。

  成功,奋斗使然。只要静谧澄清了心去奋斗,每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长此以往,则心灵美好,生命充满了人格的芬芳。感动了自己,必然感染到别人,青春无悔,自然成功。

  我的工作,得到了各位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请看我开学之前的两条短信:

  孩子(包括走读生)明天(2月9日)晚上正常晚修(19:30),请提前做好安排,新年第一次上课就迟到的感觉,一定很不好。谢谢!

  我在前面战斗,放心地将后背交给您,这是在下与各位家长朋友之间的配合与情分。孩子的手机问题,继续请您控制好:要么不带,实在要带,就不能是智能机。您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一旦被小小的手机毁了,我伤心,您会更伤心。您说呢?

  结果,除了两位同学因真正的特殊原因(分别是“冰冻在内地回不来”与“丧假”)请假,都按时到位了,还是正月初十,年都没过完,实属难得。手机问题,我相信在我们班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家长朋友们的功劳,我真心地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

  现在,我们的集体需要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一个都不能少,也谢谢大家的支持!

  心之所向,行之所依!我想,此时此刻,我们就行走在上坡的路上,让我们互相搀扶互相鼓励,跌倒了爬起来,风雨兼程向远方。

  各位同学,欢迎你回家,该忙起来了。

  如果大家同意我今天的讲话,就请掌声表示,谢谢!


章来源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