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中一篇文言文,位于本单元最后一课。本单元的文章均属于中国古代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有代表性的诸子散文,它们分别是有墨、儒、道,即反映墨子、孟子、庄子的思想观点的文章。本文是自读课文,短小精巧,通俗易懂,更是生动反映庄子性情与人格魅力精品散文。本节内容对于检测同学们初中几年文言学习达到度,引领学生了解庄子散文的特色,体验庄子思想与个人情怀,陶冶个人思想情感,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课标中是这样说明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此课的教学与学习安排是有利于体现课标精神的。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文言实虚词的积累,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简单赏析文章的能力;而且也亦形成一定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水平。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主动性不够,不能形成由浅入深式的系统性思维,多是支离破碎的浅尝辄止的学习现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解了解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起自学精读文言文的学习系统。
3.通过学生自学、课堂朗读与练习、教师点拨,有80%的学生能够掌握“相、国、止、于是、或、谓、于、之”的意义或用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