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生平及作品。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探讨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过渡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3分钟,出示课件(积累歌词,丰富文化底蕴:《七子之歌》,背景音乐为对应歌曲)。
2、逐一追问:这首歌在那一年唱的最响?歌的词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引出闻一多)
3、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板书课题)
(二)多媒体出示:作者背景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①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多媒体播放《最后一次演讲》视频,请学生谈谈观后感受
臧克家:当代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减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三)、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理解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四)深入理解
一、多媒体出示第一个学习指导题: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3.读了以上内容,虽然不能成为学者,但是能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我们能从先生做学者身上学到什么呢?
二、多媒体出示第二个学习指导题: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是不是还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概括)
3.先生说得内容是什么?
4.16段到18段是排比段,再现了先生大无畏的精神。大声朗读,读出气势。
5.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总结)
7、用一句名言赞美闻一多的品质和精神:
例:鲁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