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明确列方程的关键就是根据题意找到“相等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
1.通过设置“距离的问题”这一情境来复习方程的概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通过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的区别,初步体验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设置的例题与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以鼓励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根据不同的设法,列出不同的方程.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渗透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3.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作业安排是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目标,选做题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4.主要采用了启发式讲授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和归纳总结,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的目的.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个欣赏数学、探索数学的平台,渗透给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这一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根据方程解的概念,会估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是数的一大进步。
4.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5.增强用数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会估计方程的解.
2.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估计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