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力的分解物理教学设计3

日期:2017-06-27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精品源自地理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3、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能够区分矢量与标量。

5、会用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相加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2、会分析日常生活中与力的分解相关的问题。

3、会用三角形定则成合矢量

教学难点

1、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2、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方法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

铅笔,细线,钩码,(或支架、轻杆、橡皮筋、钩码)小车,薄塑料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什么是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所遵守的法则是什么?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怎样?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点评: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关力的合成的知识,引入新课题――力的分解。

(二)进行新

1、力的分解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耙的示意图和工作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1、斜向上对杆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

2、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F2来实现?方向怎样?

3、F1F2F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个能用F1F2来代替F呢?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课文。观察示意图,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1、一个效果是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个效果是把耙向上提。

2、一个水平的力F1使耙前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把耙向上提。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3、可以。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点评: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渐进的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用物理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引入本节的内容。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引导:

1、F可以用F1F2来代替,F1F2就是力F的分力。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2、而F1F2的合力就应该是F。这说明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这说明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点评:归纳问题,让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教师活动:既然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那么力的分解也必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而我们知道一条对角线可以做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在进行力的分解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组解。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可以在图中比较一下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不能随意分解呢?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

点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活动:用铅笔、绳套、钩码组成一套演示力的分解的实验装置,绳套一端系在食指上,一端系在铅笔末端,铅笔的顶端顶在掌心上。在铅笔末端悬挂钩码,体会食指和掌心受力的情况,以体验拉力产生的效果,揣摩分力的方向。(或该实验用让同学一手叉腰,另一同学按该同学的肘部或悬挂一重物,体会上臂和腰部的受力情况来完成。)

&nbs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p;(或下图所示装置来演示:让学生体会悬挂钩码后,两条橡皮筋发生的形变怎样,说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配合,认真完成实验。

点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活动:同学们经过亲身体会,讨论以下问题:

1、食指和掌心有什么感觉?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2、这种感觉说明铅笔末端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若用两个力来代替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这两个力的方向怎样?

4、这两个力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不能用这两个力来代替那一个力呢?

5、这两个力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会,讨论问题结论:

l、食指有被拉伸的感觉.掌心有被刺痛的感觉。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2、一个是拉伸细线,一个是压紧铅笔。

3、一个沿细线方向向外,一个沿铅笔向里。

4、可以。

5、这两个力是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的分力。

点评: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l、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可以怎样分解呢?

2、为什么这么分解呢?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进行作答:

1、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可以分解成一个沿细线方向向外的拉力,一个沿铅笔向里的压力。

2、因为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在这两个方向上产生了两个效果。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点评
:进一步探索,逐步推导。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那么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进行作答:

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点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综合点评:对于力的分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力的分解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这一点,较难理解。这里加了一个学生参与,并可以亲身体会力的作用效果的这个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知道,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个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桥,而一些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这是为什么呢?(关于什么是引桥教师要给予简单的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得到不同结论。

点评:加强物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教师活动:对于学生讨论的结论,教师先不进行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车辆经过高大的桥时,要先上坡,再下坡,我们能不能把车辆的运动看作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呢?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抽象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点评: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在模型中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对力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1、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时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分解结果只能有1种。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对三角形定则的理解

2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一个力,若它的一个分力作用线已经给定(与该力不共线),另外一个分力的大小任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

答案:3种

3、有一个力大小为100N,将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它的一个分力方向与该力方向的夹角为30°。那么,它的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N,与该力的夹角为

答案:50N,60°

布置作业

l、课后完成课本上第70页的练习第一题。

2、课外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不同的场合要用到不同的菜刀,那么刀刃的锐与钝、刀背的厚与薄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联系吗?课后讨论并说明你的看法。


精品源自地理科 精品源自地理科
★教学后记
精品源自地理科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力的分解物理教学设计3》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力的分解物理教学设计3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力的分解物理教学设计3》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