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张骞两次通西域,班超出使西域及其
历史意义;甘英出使大秦;我国和欧洲国家正式交往的年代;“丝绸之路”的含义;秦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概况。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以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本课
学习中,帮助学生提炼出学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上所设立的机构包含哪些要素,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张骞通西域和班超进一步经营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丝绸之路”,进而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
2.张骞和班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有利于国家的事业,执着追求、勇于开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从西汉开始,新疆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秦汉时期,我国对外交往中就已实施了开放的政策。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本课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微机、大屏幕、自制课件、丝绸之路光盘资料。
教学过程
用实物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里拿的东西(葡萄、核桃、石榴)吗?对,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三样东西,而且也一定很喜欢吃,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原产地在哪儿吗?又是怎样传入内地的呢?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了解。
新课讲授
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含义
2.张骞出使西域背景
在此指导学生明确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包含的要素,通过大屏幕显示。了解历史人物从两个角度:一、要知道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属于哪一历史时代;二、要掌握他们的主要活动和业绩。了解历史事件从三个角度:一、时间或背景;二、简单经过和内容;三、结果和影响。学生从了解历史事件的三个角度,去阅读第一目内容,初步明了,张骞为什么出使西域?他出使西域的经过怎样?出使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汉中城固人,西汉着名外交家、探险家,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
是的,或许同学们的想法和张骞一样,愿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或者愿意从事一件还没有人完成过的属于自己的伟业,让生命更有意义。张骞就是凭借执着追求的精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未能完成,但又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学生讨论答)
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及意义
3.西域都护的设立
指导学生明确了解一个机构所包含的要素。大屏幕上打出:第一,存在或创立的时间、背景;第二,性质或功能、职能;第三,在历史上的影响。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回答西域都护的概况。
西域都护的设立,汉族和西域各族的亲密友好的关系,证明张骞未竟的使命已经完成。可见,张骞通西域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在中华民族关系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张骞的贡献,不仅促进了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且他通西域还开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这就是“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路线怎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育蚕缫丝的国家。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丝绸就开始西传,陆续辗转远销到希腊、罗马、印度。大约公元前4世纪时起,希腊、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
汉朝通西域以后,中国同西方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为了加强中原和西域的交往,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引导学生从两个成语故事“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了解班超,学习班超的爱国精神,学习他遇事机智、沉着和冷静。班超出使西域,内地与西域的交通畅通以后,作为东西商路的丝绸之路也就畅通了这期间班超为更促进东西交往又做了什么尝试呢?
2.东汉与大秦交往
四、秦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
1.秦汉与朝鲜的友好交往
秦灭六国,齐燕一带有不少居民移居朝鲜,把中原文化传入朝鲜。
2.秦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
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