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司智杰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依据以下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是根据教材编排,第五课名叫《故乡》,是以感受表达对故乡的爱为主线编排的曲日,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是如何表达“思乡”这一题材的.本课是对前一课表现“家”的题材的学习的一种延伸,对今后延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及“加强实践与创造”有一种很好的铺垫作用;二是依据教材主题结构的特点,第一课时我将首选《思乡曲》,因为这首乐曲是我国着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所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乐曲,是表现“思乡”题材的上乘之作,听这首乐曲,眼前仿佛就会出现一位身在他乡的游子欲回家乡却不能回来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深深的爱恋,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课进一步学习“故乡”题材的音乐,理解赞美家乡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分析]
进入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拓展,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日的体裁形式,以小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赶力影响学小。而本课时的教学正是采用图片朗诵视听创编祁结合进行,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关淀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及创造实践能力,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的天感。就五年级三班来说,学生对音乐合一定的领悟能力,视谱能力也较强,但音乐表现能力稍弱,席在本节课中采用更为有效生动的教学方式,全员参与,突出特色,积极进行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使学生的情感表达得以充分体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以故乡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从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编创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聆听《思乡曲》,记忆音乐主题,对比感知乐曲乐段,创编演唱《思乡曲》主题,并进行相关音乐活动。
知识与技能:感受《思乡曲》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在速度、节奏、情绪上的变化,并能够以自己的感受做编创歌词的练习,从中领语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依据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我设计用创设情境法。
依据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我设计用对比聆听法。
依据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我设计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完成填词试唱环节。
二、教学过程
课例点评
从试讲修改中,我们看到了司老师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感受很深。从这节课来说,我看到了她他的几个比较扎实成功的地方,达也是课改以来我们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一)用音乐的方式描述音乐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课不是很好讲,有深度,有广度。讲多了,用语言去解释音乐,游离于音乐之外;不讲呢,又不能很好地占把握基本的音乐要素与知识技能,学生没有所得。什么方式是好的呢?就是想方设法使学生通过“听”在音乐中找答案。我们看司老师的《思乡曲》,导课首先采用了图画音乐相结合的方式,紧抓音乐要素,对比聆听感知不同情绪的音乐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接下来对乐曲主题的听辨也不是老师对学生说音乐,解释乐曲是什么,而是通过不断感受,层层深入的聆听,从音乐本身的节奏、速度、旋律中感受乐曲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不断获得“用音乐去报述音乐”的宝贵经验I
(二)听见、听进、听懂
音乐的灵魂是“听”。“听见”最简单,谁都能在音乐课上听见音响;“听进”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用不同方法静听;而“听懂”则是能从音乐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并能恰当地表达和实践。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于能引导学生有“听见、听进、听懂”的过程。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是“听见”的过程.从中初步铺垫对音乐要素的把握和对音乐情绪的理解;接下来的主题听辨是“听进”的过程,引导学生对主题有较好的记忆理解,也同时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在欣赏完“视频音乐会”之后,学生有了“听懂”的过程,他们在不断地感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乐曲,是音乐怎样的改变就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理解。于是,在听懂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对主题有了创作的欲望,不仅巩固了欣赏感受,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此,学生逐步获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点评人: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宣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