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
1、欣赏:《荫中鸟》、《鸭子拌嘴》
2、活动:声音的长短
3、欣赏:《两只小象》
4、唱歌:《在动物园里》
5、欣赏:狮子、大象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进一步熟悉“×-”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歌曲《两只小象》《在动物园里》的录音带或CD以及伴奏带;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荫中鸟》《鸭子拌嘴》《动物狂欢节》的CD或VCD、动画片《狮子王》。
(二)文字、图片
动物的图片(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鸟类的家园》图片、节奏卡片。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本单元的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小狗:小鸡:
×-××××××
小猫:鸭子: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0|×××|×××|
狮子睁眼看我们,真好玩真好玩,
狮子跳舞多起劲,真好玩真好玩,
五色小鸟吹口哨,真好玩真好玩,
动物园里动物多真好玩真好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
123下一页唱歌词。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掌握手拍节拍,口念节奏;节奏是否稳定。
3.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时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掌握歌曲《在动物园里》的熟练程度。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练习的效果。
4.三声部合奏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5.是否注意聆听音乐,能否随音乐表现狮子威严走路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反映的态度。
2.学
上一页123下一页唱歌曲《两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3.对比欣赏《大象》与《狮子》,能否区分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威严和活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评价:
1.演唱《两只小象》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情绪反应。
3.“为鸟儿设计家”是否积极投入。
4.欣赏《荫中鸟》时情感是否投入。
第五课时
>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率。
2.学生随音乐游戏时,能否投入。
3.学生用语言编织的故事是否流畅?有没有发挥想象?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