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倔强的小红军*语文教案

日期:2018-08-07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倔强的小红军*语文教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深情”,表明陈赓同志讲这件事时很动感情,对讲到的这个人十分怀念。第二段(第二-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事情发生在深秋的一天,陈赓因饥饿、疲惫掉队了。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由于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惫。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陈赓同志首先想到这个小鬼一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接着,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陈赓同志无可奈何”,就是陈赓同志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没有办法和小红军一块走。在这种情况下,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在长征路上,每人随身带的干粮很少,人小鬼一些干粮,他就可以少挨一点饿。但小红军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之后出现的情况。陈赓同志原来认为小红军走不动了,没干粮了,想方设法要帮助他,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

  陈赓同志之所以终于被说服,是因为小鬼的话理由充足: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这两点是想证明他不用骑马也能走;3.要等他的同伴,意思是说不能同陈赓同志一起走;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意思是不能要陈赓同志的青稞面。除了理由充足外,小鬼的动作、表情不能不令人信服。“微微一笑”“倔强地说”“把腰一挺”“做出赛跑的姿势”“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任何人见了小鬼这些举动,都会觉得小鬼心情好,不然怎么还会笑?小鬼体力强,不然怎么还要和马赛跑?小鬼还有干粮,不然干粮袋怎么“鼓鼓的”?

  陈赓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是说始终不放心。因为一个小孩子,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同伴同行,怎么叫人放心呢?“突然喊了一声”,说明这时才猛然醒悟过来。陈赓同志猛然醒悟过来的原因是“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的特点,联想到刚才这小鬼的言行神情,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陈赓同志已经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陈赓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鬼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走,为什么不拖累别人。陈赓同志遇到小红军的时候,这个小红军实际上已经极度衰弱了,但他仍然尽力设法瞒过陈赓。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勇敢倔强。“狠狠”“怎么对得起”,都说明了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早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十分悲痛。

  教法建议

  1.这篇讲读课文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适当交待一下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情况,目的是使他们对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为什么会那么疲惫有所认识。然后按预习要求,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为讲读课文做必要准备。

  2.教学本课要注意,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红军,但应该看到小红军的表现是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联系的。陈赓同志不顾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坚持要帮助小红军,才有小红军千方百计说服对方的倔强表现,从陈赓同志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热爱阶级兄弟而产生的自责和悔恨中,我们小仅感到小红军的高尚品质催人泪下,而且感受到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深切的关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

  3.课后思考.练习1主要从小红军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小红军怎样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突出小红军的倔强。小红军这样倔强,宁愿牺牲自己,决不拖累别人。这一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4.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的变化,语气也应相应变化。也可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教师可做示范,并加强指导。

  5.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倔强”读jué jiàng,不读“juè qiáng,要指导学生读准。“稞”是禾苗旁。

  “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导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可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让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造句。教师注意表扬造得好的,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6.建议本课教3课时。

  难句解析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小红军在革命征途中经受了锻炼,成为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当他遇到陈赓同志时,一眼看出陈赓也是由于疲惫和饥饿掉队的,他宁愿自己受苦挨饿,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所以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是指明白了小鬼不肯骑马,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儿走,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的青稞面的原因是不想拖累别人,不想增加首长的负担,把困难、牺牲留给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陈赓同志一旦明白过来后,小鬼已经牺牲了,他为自己的疏忽,没及时救小鬼而深深后悔和悲痛。这表现了党的领导者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和热爱阶级兄弟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回顾起自己革命时的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至10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关心小红军,小红军倔强地不肯接受的情景。

  第三段(第11至15自然段):讲陈赓同志返回来找到那个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陈赓无限自责。

  写作特点

  本文按“忆小红军——遇小红军——救小红军”的顺序来记叙的,通过小红军外貌、动作、语言的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小红军聪明而坚强的特点。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乏牺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现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受苦挨饿,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不愿拖累别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3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以上《倔强的小红军*语文教案》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倔强的小红军*语文教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倔强的小红军*语文教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