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评课稿 内容页

数学课《圆认识》评课

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如旱田遇甘贻般滋润,当我们听过一节好课,如水中荡漾起涟漪般舒服。很开心在南京,美丽的春天里,我听到了一节真正的启发数学思考的好课,酣畅淋漓、美轮美奂。
这节课是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很荣幸能听到号称业界“数学小王子”的数学课《圆的认识》。这节课例以前也听了很多,可是这次的感觉不同,我们都在提数学的学科素养,那我们又是如何落实到每个知识内容中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呢?下面就来谈谈这节课的思路:
一、数学知识的推理部分
1、回顾在学习圆之前,我们已经认识哪些图形?
2、要确定一个长方形的大小需要几个条件?
3、为什么2条边就能确定它的大小了呢?
4、因为我们抓住了它的特征,当我们根据图形特点来想问题时就简单多了。
5、正方形呢?
6、那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的大小是由边的大小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7、试着画一个圆:
要求是1、用圆规画大小不同的几个圆;2、思考: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在这样的几个问题驱动下,孩子们从旧知的过渡自然而亲切,没有隔阂感,老师的引导和评价简洁又直指问题核心。
下面就是第二大环节:
1、孩子们,为什么展示的这些圆有的比较漂亮?有的圆画的很惨?
2、回到问题:圆的大小被谁决定?
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本质:圆心位置和圆规张开两脚间的长度,也就是半径。
那对于有错误的孩子,老师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示范,再请孩子画一画。
3、观察这三位同学画的线段,方向一样吗?长度一样吗?有什么共同点呢?
4、认一认:圆心O,半径r,请在你的院上标一标。
5、思考:圆里有几条半径?到底选哪一条为这个圆的半径?为什么选哪条都行?
在这个部分,若在我们平时的课上,当学生知道选哪条半径都行就过了,可是张老师要启发学生真正的思考,提出了下一个问题:
一切的直觉需要思考,请四人小组讨论1、为什么圆有无数条半径?2、为什么每条半径都相等?进而让学生在讨论、测量、验证的过程中去体会冷冰冰的文字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例如:生1发现,当圆的中心点不懂得时候,旋转时形成的轨迹是无数个点,这些点对应无数点半径,所以圆就有无数条半径,
生2发现,圆的对称轴的条数有无数条,所以每条对称轴中包涵2条半径也是无数条。
生3发现经过测量我会发现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
生4发现,圆的正中心正好是一条直径的中间,所以d=2r等等。这些知识是老师四两拨千斤的结果,看似要把这些知识教给大家,有看似学生自己的发现,润物细无声。
6、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想孩子们肯定能理解老师下面的话了。“圆,一中同长也”,“虽一中同长,但一条足矣。”同理,之后的直径特点的归纳和总结就是逻辑上的类推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数学知识的猜想部分
如果我把刚才老师的授课过程当做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那下面的习题练习就是数学的猜想部分。
老师展示了课初让学生画圆的一副“震撼”作品:同心圆。尽情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它像生活中的什么?学生想象成:棒棒糖、水波纹、枪靶、涟漪、树的年轮、操场上的跑道、视力表、车轮的侧面,甚至有一个孩子把它想象成从上面俯视看到的撑开的雨伞,切开柠檬的横切面等等三维状态下的情景。这样的过程,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到这里还不够,再来一次倒推的想象旅程:孩子们我这里也有生活中的圆的图片,你是直接欣赏还是需要点线索自己来猜呢?引起孩子们足足的好奇心,大家要根据线索来猜测图形,好了第一个问题来了,半径=15厘米,根据这个线索,大家都猜到了什么:钟表、折叠尺、圆凳面、车轮,经过讨论,最终大家比较认可钟表面和圆凳面,答案揭晓,一切都显的那么智慧。再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直径=135米,真的担心孩子们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很意外,孩子们一下子猜到了摩天轮,可有那么大吗?答案是英国伦敦眼,巨型摩天轮,一节课停在这里也已足够,可是张老师还有一手:孩子们,我的儿子很烦我每次给他太多约束,这次要玩个刺激的,他要求我们再玩摩天轮的时候,离的越远越好,请你想一想,我们怎么座比较合适?再次借助一个情境,让学生体会圆中所有线段中直径最长。
这节课到这里,真的不知道要用什么形容词来表达我的感受,这节课是灵动的、大气的、智慧的、完美的,处处展示着书序额的魅力,散发着文化的味道,老师用教退学进的方式展示学习的魅力,用语言的魅力,春风化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