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实现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最终和基本上是依靠生命自身。所以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师本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获取者。
这次太仓教培研中心组织我们见习期教师观看了一堂精彩的生本课《圆的周长》,看完后,感触很深。从本课教学中可以看出来,虽然圆的周长这个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深奥,但是孩子们还是学的津津有味,老师没有直接介绍各个知识点,全靠孩子们在交流中获取知识。虽然孩子有些表达不够准确,但却丝毫不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效果呢?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置性作业
《圆的周长》这节课是以前置性作业的交流展开教学的。前面对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知识,老师是让学生自己讲,全班同学发言补充,学生回答的头头是道,而且有个同学竟然能指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丝毫没有差错,这就说明学生在课前已经对这部分知识做了很透彻的理解了!看来,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的!
本节课中我罗列了下邹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的内容:
1、介绍圆的相关知识。师:“昨天老师呢请大家回去剪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那么现在请你把这三个圆的其中一个圆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我们学习的知识。”
2、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3、寻找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4、研究周长于直径的关系。
5、介绍圆周率π。
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本课的所有知识点。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邹老师的前置性作业显然量比较多,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显然学生愿意去做,并且让我感觉到他们乐在其中。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本体性被问题(或者说是疑惑)激活了,正如郭思乐教授说:“因为有了主动追求的特质,儿童可以自己完成其提升的核心部分。”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这些孩子们因为疑惑,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等活动形式在帮助自己解惑,而我也一直认为,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点,而是这些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思想文化方法。前置性作业使学生像个小小科学家一样地去想办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一个个问题,实在太棒了。
二、小组建设
在这节课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测量的结果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效果非常好。整个过程,学生小组合作非常有序、实在。我想,学生能这样有序而且有效的进行合作探究,肯定与老师平时的合理分组训练分不开。
下面我也说说对于小组建设的一些想法:
1、建立合作小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一般以4~6人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面、兴趣爱好等不同,这样在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讨论和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的组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组内异质,便于互补;组间同质,便于竞争。同时,在实施初期最好各小组要有固定的组名,成员相对固定(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形成后,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小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小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体的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每人有固定的编号,便于学习的组织。好的管理。教师可以用一个手势、一个符号实现有序的教学组织。如出示1→2、3→4学生立即明白要做什么,如何做。
2、明确职责分工。
如:一人负责检查前置作业、学习情况的;一人负责小组自我评价(课堂秩序、发言、坐姿倾听等);一人负责合作学习讨论、操作等活动的组织、记录;一人负责小组卫生;一人负责记录等。不同学科可以由一人担任组长、也可由不同的人担任组长。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一个问题下来,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完了事,谁也不会留心听别人说些什么,既没有主持,也没有听众,更没有评价。分工可以相对固定,相对固定有利于小组学习的规范训练;也可采取轮换制,每天一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
3、制定学习规则。
学习规则如发言、倾听、讨论、评价等,对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各项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向全班学生公布,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执行、训练、养成。
4、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言要有顺序,一般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认真倾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重在平时
这节课,,老师只讲了1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学生再讲。而且仔细品味学生的语言,你可以发现,他们介绍时用的语言都是很规范的,“我们既然知道了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叫做圆的周长,那么我们小组研究了一个方法……”、“根据这些数据我发现,这三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接近3的”“因为……,因此我认为……”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很严密,而且语言表达的很规范,很清晰。说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的注重学生语言习惯的培养的!
生本课堂,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究,交流想法,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非常的严密和清晰,而且思维也非常的活跃。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让学生交流想法。与我们通常课堂中的“你是怎么想的?”不同,在生本课堂中,老师更注重让学生自己交流想法。
看了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生本课堂中,老师的无穷魅力,如果没有老师平时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就很难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同时,我也觉得,生本课堂对老师的要求非常的高,老师只有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非常准,才能上出“生本”课。看了这节课,其实我也有一些困惑:
困惑一:我想老师能让学生做到那么仔细的预习,我觉得跟学生本身的学情也有直接的关系,这个班的学生的整体水平是不错的,那么我也在思考,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学生连基本的作业任务都无法完成以及资源很少,而且家长也不太配合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完成?
困惑二:在我们农村学校,当手把手的教学生都有困难,又如何进行生本呢?
“生本”课堂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而且能上生本课,前期的准备很重要,学生的习惯培养,思维训练,都需要老师细心、悉心的培养和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生本”努力。